若能成就此法,于其中获益良多

2017/04/12        

若能成就此法,于其中获益良多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对比丘们开示:若是牧牛人做了以下十一件事,牛群不仅得不到利益,也得不到良好的护养。哪十一件事呢?牧牛人不能辨别牛的色泽是否正常;不知从牛的外观判断是否健康;应当为牛刷洗却不刷洗;未能将牛身的疮痍照护好;不知道适时的放烟以驱蚊虫;不知道哪里有良田茂草;不知何处安隐无危险;也不知河川哪处适合渡越牛群;不知节令时序;若挤牛乳时,全部挤尽不留遗余;牛群中可为领导之成牛,不懂得善护此牛。比丘们!如果牧牛人具备以上十一件事,就无法养护牛群,使其增长。

比丘僧众也是如此,如果具备以下十一件事,修行终不能有所增益。哪十一件事呢?比丘不明色法;不晓其相;应摩刷而不摩刷;不覆护疮痍;不随时放烟;不知良田茂草处;不知渡处;亦不知安隐之处;不知时宜;食不知留遗余;亦不恭敬对待诸长老比丘。

什么是比丘不知色法?比丘不知道有地水火风四大因缘和合所造就的色法,此所谓比丘不别其色。什么是比丘不别其相?比丘不知道什么行为是愚昧、什么是有智慧,不明了也不会分辨,这样的比丘即是不别其相。什么是比丘应摩刷而不摩刷?比丘若是眼对色尘之境时,立刻起种种妄想、杂念,不知道守护眼根,因不善于收摄念头而造作种种祸殃;同样的道理,比丘若是耳闻音声、鼻嗅众香、舌尝诸味、身触细滑、意根攀缘法尘,起了种种妄想、杂念,不守护意根、不改正行为,这样的比丘就是应摩刷而不摩刷。

什么是比丘不覆护疮?比丘起了种种欲想不知舍离,也不止息妄念;或起瞋怒想、杀害想,起种种不善的念头,始终念念攀缘不舍,这样的比丘就是不覆护疮。什么是比丘不随时起烟?比丘所讽诵之佛法经文,不随时宜向人演说,这样的比丘就是不随时放烟。什么是比丘不知良田茂草?如果比丘不能如实明了四念处观;不能依之而行,这样的比丘,就是不知良田茂草处。什么是比丘不知渡处?比丘若不明白贤圣八正道是通往涅槃彼岸之渡口,就是比丘不知渡处。

什么是比丘不知所爱?比丘不知于契经、祇夜、授决、偈、因缘、本末、方等、譬喻、生经、说、广普、未曾有法等十二部经用功,就是比丘不知所爱。什么是比丘不知时宜?比丘不知进退,任意前往轻贱家、博戏家,这样的比丘就是比丘不知时宜。什么是比丘不留遗余?当信众或优婆塞斋僧、供养食物时,比丘贪着饮食好味,不知止足,这样的行为就是比丘不留遗余。什么是比丘不敬长老诸高德比丘?比丘对于有高德之长老比丘,不起恭敬心且多有冒犯,此比丘即是不敬长老。若有比丘具备这十一件事,于佛法中终不能得大饶益。

若是牧牛人能成就以下十一件事,即能照顾好牛群,并能有所饶益。哪十一件事呢?牧牛人能辨别牛身的色泽是否正常;会从外观判断是否健康;应该刷洗牛身时就去刷洗;牛身若生疮痍,随即照顾处理;适时燃烟驱赶蚊虫;知道良田茂草之处;知道可渡牛过河之处,爱护其牛;能分别节令时序;知道牛群的性情;挤牛乳时知道留余;也能知道牛群中可领导之牛并善于护用。这样的牧牛人就能将牛照护妥当。比丘!若牧牛人成就此十一法,不失时节,牛群就不会减损。

同理,比丘若能成就以下十一法,于其中获益良多。是哪十一法呢?比丘知色,知相,知摩刷,知覆护疮,知起烟,知良田茂草处,知所爱,知择道行,知渡处,饮食知止足;知敬奉长老比丘,随时礼拜。

什么是比丘知色?比丘明了有地水火风四大因缘和合所造就的色法,此谓比丘知色。什么是比丘知相?比丘知道何者为愚相、智相,能如实分辨其相,此谓比丘知相。什么是比丘知摩刷?比丘起欲想时,当下知道舍离欲念,并殷勤希望永无欲想;若起瞋恚想、害想,及诸恶不善的念头,当下觉察念起,随即舍离,并殷勤希望永无恚想;知道摩刷掉念头攀缘的习气,此谓比丘知摩刷。

什么是比丘知覆护疮?比丘眼见色尘,不起色想,亦不受染着而净眼根,能去除愁忧,远离不善法,心不贪着爱乐,面对境界时善护眼根;同样的道理,比丘若是耳闻音声、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细滑、意知诸法,都不起识想亦不染着,使意根清净,此谓比丘知覆护疮。什么是比丘知起烟?对于所听闻之佛法能广为人说,此谓比丘知起烟。什么是比丘知良田茂草处?比丘如实明了贤圣八正道,并依之而行,是谓比丘知良田茂草之处。什么是比丘知所爱?比丘若听闻如来宣说妙法,慕道而法喜,如是比丘是谓知所爱。

什么是比丘知择道而行?比丘能于十二部经,所谓契经、祇夜、授决、偈、因缘、本末、方等、譬喻、生经、说、广普、未曾有法,择其经义而亲躬实践,如是比丘即是知择道而行。什么是比丘知渡处?若比丘能在“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四念处法门上用功,即是比丘知道往解脱彼岸之渡处。什么是比丘知食止足?当有正信梵志或优婆塞斋僧、供养比丘食物时,比丘不贪着饮食,能知节制,这样的比丘即是知止足。什么是比丘随时恭奉长老比丘?比丘恒常以身、口、意业之善行,承事诸长老比丘,此谓比丘随时恭奉长老比丘。

若能成就以上这十一法,必能于中获益良多。此时,世尊宣说此偈:

“牧牛不放逸,其主获其福,六牛六年中,展转六十牛。

比丘戒成就,于禅得自在,六根而寂然,六年成六通。

比丘们!若能如是舍离恶法,成就后面所说之十一善法者,就能于此中获益良多。比丘们!当如是学习。诸比丘听闻佛陀开示,皆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六·放牛品第四十九(一)》

省思:

故事中佛陀以牧牛譬喻修行,具体开示十一种法要,令比丘远离恶法、成就善法,深获法益。凡夫的心总是攀缘六尘、妄念纷起;若不勤修方便法门,微密观照,犹如身长疮痍,疏于照顾,终至伤之甚深。偈云:“牧牛不放逸,其主获其福。”这念心好比一头牛,要以精进、不放逸之力,依教奉行调伏此心,如此日久功深,开悟成道,指日可期。



   查看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