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苦修净业,缘熟径生西--张老居士往生纪实

2018/09/20        

悟苦修净业,缘熟径生西--张老居士往生纪实

张水金老居士,江西景德镇人,是一位虔诚的菩萨戒弟子。二〇一八年三月四日十二时整,在东林寺净土苑助念堂正念生西,享年八十一岁。

张老居士禀性耿直,心地善良,中年时即与丈夫离异,多舛的命运使她深感人世无常,藉此因缘较早地皈依了佛门。张居士与东林寺的缘分甚深,果公老和尚住世时就曾至此朝山礼佛,二〇〇四年起,常来祖庭参加佛七等法会,后来发心于此长住,做些力所能及的护持事务。

张老居士对净土法门一往情深,信愿笃定,修行刻苦。据熟悉她的莲友介绍,老人家不识字,一门深入,十余年来专持一句佛号。在东林寺这么多年,只要没有病痛和其他杂务干扰,早晚功课从不间断,平素修行精进勇猛,每天念佛七万声,有时甚至达到十万声左右。

二〇一七年六月十日,张居士及其他首批符合条件的老居士一道入住净土苑莲栖园老年居士念佛道场。园内环境幽雅,设施齐全,冬有地热,夏有冷气。护持道场的义工师兄们又细心体贴,所以老居士们住得非常舒心。

此期间,张老居士在修行方面一切如常,遵守各项常住规约。她原本体质欠佳,从二〇一七年十月开始,身体更为虚弱,吃不下东西,饮食不顺畅,只能吃少量的流食。有位行医多年的师兄建议她去检查食道,诊断结果竟然是食道癌。

回寺后,莲栖园护法王萍师兄对她嘘寒问暖,张老居士笑着说:“王师兄,我要回家了!”说这话时,老人满脸的坦然,没有丝毫贪恋人世的样子。老人的亲属建议她做手术,但被她断然拒绝了,说自己来东林寺的目的就是为求往生的。

从二〇一七年十二月开始,老居士的病情越发恶化,只能勉强喝一点汤水或酸奶之类的流质。但老人心神安定,对待生死也非常超然,依然念佛不辍,求往生之心非常坚定。

老人病重期间,相关人员为她的往生大事作了妥善安排,提前交付了遗体荼毗及骨灰安放海会堂的相关费用,解决了老人的后顾之忧。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些感人的故事,略举一例说明。张老居士与她女儿的关系一直不好,女儿早年离异,独自带着子女生活,日子过得甚为艰难。张老居士把退休金都拿去做功德了,这让她女儿很难接受,并因此对张老居士心怀怨恨。按照寺院规定,亡者遗体火化前,需要家属签字。当工作人员电话通知张老居士的女儿前来签字时,最初她不同意。工作人员对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开导:“就算母女之间从前有隔阂误会,她总是母亲十月怀胎生下来的,一把屎一把尿含辛茹苦带大的。老居士现在已身患绝症,到日后再来后悔那可就来不及了……”经过耐心劝解,她来到了净土苑,母女俩终于冰释前嫌,困扰了多年的心结化解了。

二〇一八年二月底,张老居士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不能吃东西,不能喝水。三月一日,被送往净土苑助念堂进行临终助念。老人身体虽弱,但精神状态良好,思维清晰,一点儿都不糊涂。助念人员示意她,提起正念念佛。她不停地点头。其间有人来探望,她还能微笑致意。往生前两天,也都是由人搀扶着去卫生间如厕的。

三月四日早晨,张老居士稍显异动,时不时翻身。稍后,即在助念的佛号声中安静入睡。其间她女儿曾来看过一次。十一点半左右,老人呼吸急促,十二点整即安详舍报。老人罹病期间和舍报时均没有痛苦,走得很平静,正念分明,身体柔软,跟熟睡般一样安详。

张老居士舍报后,助念一直持续了数天。六日下午两点,助念人员为张老居士遗体装龛,驱车送往祖庭。七日上午八点,送进化身窑荼毗。其间佛号未曾间断。

据参加助念的诸位师父及居士介绍,张水金老居士生前信愿坚固,平时念佛又颇为得力,在生时正念分明,舍报后瑞相显著。综而判之,张居士往生净土无疑。这是莲栖园老年居士念佛道场启用后的首起往生案例,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张老居士往生一事,可得如下四点启示:

一、信愿行是检验往生与否的唯一标准。作为净业行人,无论能不能熏习净土经论和莲宗祖师的著作,都应该树立起对极乐世界的好乐之心。在此前提下,再在功夫上着力,则可增上往生品位。

二、环境对修行的重要性。《论语》言“里仁为美”,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对于心力较差的凡夫而言,“若能念念在道,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便可于父母之邦,随缘常住;若不能如是,当往他方净业道场,及亲近净业知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与融明大师书》)。张老居士长期生活在佛号盈满的寺院,往来皆净士,谈笑无俗言,如此长期熏习,信愿弥笃坚定。

三、妥善化解障缘。虽说往生一法全凭自己的信愿与弥陀的宏愿感通,但妥善处理好障缘的干扰也是很有必要的。张老居士生前即已安排好了后事,更重要的是与女儿“一笑泯恩仇”,使她能心无挂碍,一心投入弥陀怀抱。

四、正确理解“病苦”。“苦”是娑婆众生的生命本质,我们日常在《净土文》中祈愿临终时能“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但为什么很多修行人却还是身患恶疾呢?这并不是佛菩萨不灵,而是大家对“身无病苦”的理解错了!省庵大师云:“当知身无病苦,则求在于佛;心不颠倒,则求在于我。”所谓的“身无病苦”,并不是指念佛人不会罹患重病,而是指虽然身患重病,但不会有痛不欲生的疼痛感。张老居士身受疾病和饥饿的双重折磨,但她没有苦的感觉,由此足证弥陀愿力的不可思议,念佛人心力的不可思议。

《净土》2018年第2期    文/徐东篱



   查看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