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金刚经》

慧律法师  2011/03/02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天眼就是可以看穿墙壁。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慧眼就是开大智慧。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做一下笔记,如来有法眼否?写八个字:“见一切法,离一切法”就是法眼。见一切万法,当体即空,彻底的远离、放下,这个就是法眼。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所以,有的人对这个解释就是说,一体同观就是,我们同样一个心性,个个程度不一样。所以,有的人对这个天眼的解释,说没有远近叫作天眼,各个版本的解释不一样,不过我们取一个中道的,就是这一本,底下:

一切凡夫。皆具五眼。而被迷心盖覆。我们迷惑、颠倒,整个盖得死死的,不能自见。没有办法见到自己的清净自性。若无迷心妄念。如得翳障退灭。这个“翳”就是眼睛有毛病。眼睛有毛病,它就会障碍视神经。眼睛毛病好了,五眼开明。眼睛马上就开了,就可以见种种的相。我们迷了,体悟到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悟了,智慧顿开,大智慧顿开。若无迷心妄念,如得翳障退灭,我们眼睛障碍,就马上消灭了,五眼开明。

看这一段,标号A,见一切色也。内外空寂。你只要见一切法,“内外”上面加一个:“心”,这心不管是内:心烦恼,外面的境界,统统不可得。名为肉眼。禅宗在解释这个五眼,统统会归这一念,记住这个诀窍,禅宗在说法,统统会归当下这一念的解释。

B,见自真性。是法平等。名为天眼。

C,见自性中。般若之智。名为慧眼。

D,见诸色相。心不动摇。见一切法。无一切法。是一切相。无一切相。是名法眼。你看,即相离相,就是正法,见一切法就是即相,无一切法就是离相;见一切相就是即相,无一切相就是离相,不即不离就是中道,是名法眼。

E,见前际无烦恼可断。中际无自性可守。后际无佛可求。看到这一念的前面,没有烦恼可断,没有啊!当体即空。中际就是现在,也是无自性,无自性可守啊!因为念念生灭,这念头起来,当体即空,没有妄想、颠倒、执著,佛性就显现出来了。未来不可知,所以,后际无佛可求。简单讲:佛就是三际当下这一念清净心,就是佛,这个意思就是这样。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过去、现在、未来,统统集中在这一念清净心,这一念清净心彻底的放下,就是佛。三际清净。是名佛眼。

又云。若以无相为法身者。名为慧眼。而见如来。这四个字不要看,划×。指空论有。假立名相。名为法眼。讲空讲有,讲来讲去,种种的名相,这个叫做法眼。而见如来。就是见自性。若了有无。即非有无。有而非有,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也非无,因为心性无量庄严,不能说没有。所以如果能够了悟有跟无,就不是有有跟无,如果你有,了悟就非有,无也非无,所以,若了有无,即非有无。二边寂灭。全体法身。周遍法界者。具足佛眼。而见如来。你就见到清净的自性。

须菩提。于意云何。你的意思怎么样呢?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这个“沙”字下面加一个“多”字,你才看得清楚。经文里面是根据古代翻译的,是简化,如果你稍微加一个“多”字,马上就知道。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呢?如恒河中所有的沙,佛说是沙多不多呀?世尊所说的沙,你认为多吗?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甚多,很多的意思。

须菩提。于意云何。你的意思怎么样呢?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一条恒河中所有的沙,有这么多沙的恒河,你看,这么多的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诸”就是众多。这么众多的恒河,所有沙就是加起来,每一料沙当作一条恒河,这么多恒河的沙,统统加起来,哇!没办法算。这么众多的恒河加起来,所有的沙数,多不多?佛世界。如是甯为多不。这种种的诸佛世界多不多呀?甚多世尊。太多太多了!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在那个佛世界中。所有众生。那么多无量无边众生的心。若干种心。若干种妄想心,如来悉知。为什么悉知呢?下面加四个字:尽皆妄想,统统叫作妄想。

再讲一遍: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那么无量无边的佛世界,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就像沙那么多,怎么样?所有的众生起心动念,世尊统统知道。为什么?统统叫作妄想。所以,科学家有科学家的妄想,艺术学家有艺术学家的妄想,政治人物有政治人物的看法、妄想,我们这些世间所有的,只要没开悟,统统叫作妄想的众生。不管你太空科学怎么发达,世尊一句话,统统叫作妄想,一句就解决了。

恒河沙数者。欲明众生。有种种妄念。故举无穷之沙。以为喻耳。楞严经云。琉璃光法王子。观世间众生。皆是妄缘风力所转。“妄”就是虚妄,“缘”就是境界、外缘。都是虚妄的外缘的境界,随着这业,“风力”其实就是业力,无明叫作风。这些虚妄外在的境界,众生都是随着无明的风力在转动。观世动时。观身动止。一下动,一下止。观心动念。诸动其实万法的动无二。无二就是与空相应,当体即空。所有的动,其实当体就是空,诸动不二,不离心这一念,不能离开心性这一念。等无差别。简单讲:万法就是唯心所造,你所有境界的产生,就是因为你起心动念所产生的。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观心动念,诸动无二,就是你这个念头,这一念的念头在动,等无差别。此群动性。如果要找来找去,遍寻这个动、动态,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十方微尘。颠倒众生。尽同一虚妄也。

若干种心。如来悉知者。眼耳鼻舌身意。若起心动念处皆是国土。于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种差别之心。心数虽多。总名妄心。既觉是妄。妄想觉悟了,当体即空,故云悉知。

何以故。为什么呢?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如来所说的一切众生的妄想心,说诸心就是一切众生的妄想心。如来说诸心,“心”上面加一个:“妄”,更清楚。如来说诸妄心,皆为非心,因为那不是心性,不是真正清净心,都不是真正的心,真正的心是什么?是清净自性。为什么呢?如来说;一切众生的妄想心,当体即空,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心,那是因为你妄想、颠倒、执著,才有这样的心,如果没有,就是见性。方便说有这一颗心。

觉妄之心。即是非心。你觉悟了虚妄的这一颗心,当下就是空,就是非心。本无妄念。不起妄心。即是自性本心。故云是名为心。即是菩萨心。亦名涅槃心。叫作不生不灭。亦名大道心。亦名佛心。故临济云。若一念心能解缚。此是观音三昧法。你这一念彻底的放下,所有的捆绑统统解掉。所以,我说《金刚经》非常重要,这个是成佛重要的一部经典。

所以者何。为什么?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我们在吃饭常常念:三心未了,滴水难消,三心,未了就是你没有见性,你就不了解。

什么叫过去心不可得?注意听!过去的妄想、颠倒,本来就是空,因为你不能体悟,所以拼命执著,当下就是生心。“不可得”就是放下,彻底的体悟,根本就没有这种妄想、颠倒、执著,那个就是真心。过去是这样,现在刹那生灭,现在的执著、分别、颠倒、妄想,统统不可得,当下就是真心,叫作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也是这样,未来的妄想、颠倒、执著,也是不可得,未来的心还没到,如果未来心到了,还是妄想、颠倒、执著,当体即空。这个三心表示时间,过去、现在、未来,就是三世的心。

所以,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当你开悟的时候,就没有过去、现在、未来、妄想、颠倒、执著,过去、现在、未来、妄想、颠倒、执著,就产生了意识形态、无明。如果你这一念彻底的体悟,过去的妄想、颠倒不可得,现在的妄想、颠倒不可得,未来的妄想、颠倒不可得,就怎么样?清净自性彻底的展现,当你清净自性展现的时候,也没有所谓过去,也没有所谓现在,也没有所谓未来,因为时间是观念,为什么时间是观念?你晚上睡觉睡着的时候,你知道几点睡觉吗?你昨天几点睡着?几点几分几秒睡着?你知道吗?师父!我知道。那就是还没睡着,睡着了,时间没有。是不是?分别心暂停,我藉这个是不得已的,藉助这个比喻是不得已的。你晚上睡觉,你知道你在哪里吗?当然不知道啊!没有时间、空间的观念嘛!但暂时没有。我们晚上睡觉,这样暂时比喻作没有分别心,当你没有意识形态、没有分别心,时间、空间马上突破,我们是要到晚上做梦,才没有时间、空间的观念。世尊不是这样,释迦牟尼佛悟到大彻大悟的人,现在就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没有寿者相,没有人生、没有宇宙、没有圣人、没有凡夫,没有善没有恶,纯一个觉性在作用。

谓三世心。无性可得。故可从缘而生。肇法师云。闻说诸心。谓有实心。故须破遣。明三世皆空。故云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虚妄。当体即空。三世推求。了不可得。故云。若悟无相无事。平常真心。即法体空寂。不生不灭。湛然清净。岂有前念今念后念可得也。马祖道一禅师这么说:马祖云。道不用修。但莫洿染。这个“洿”跟“污”是一样的,跟污染的污是一样的,不流动的浊水叫做污。何谓洿染但有生死。造作趣向。皆是洿染。你只要有所执著,统统叫作生死,你就是造善业,拼命执著,还是生死。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即是道。你想要体会道吗?很简单,彻底放下,平平淡淡的过日子,道就跑出来。何谓平常心。底下画双黄线,这几句就是修行重点,无造作。加一个:心,心没有任何的造作,心无是非。心无取舍。心无憎爱。没有爱也没有恨,是修行。心无凡圣。是故经云。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凡夫体悟不出来,如果圣贤著相也不对,所以也不叫作圣贤行,但著相就不叫作修行,是菩萨行。



   查看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