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净土分第十
经文: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我们清净自性是本来无一物,我们见到一切相,强加执著、分别,这就坏了!所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我们今天修行,也不是要修出什么东西出来,是要体悟到万法无所得,彻底放下,马上就见性。
于法有所得不者。如来欲破二乘之人执著之心。故有此问。白乐天白居易。问宽禅师云。无修无证,何异凡夫。师云凡夫无明。二乘执著。二乘执着,就是执空,离开这个无明,还着空。离此二病。是名真修也。真修者。不得勤。要注意这个字,这个“勤”字,不是叫你不要精进,清净自性,不能有任何造作,没有任何的造作。不得勤,这个不是说不要精进,那意思完全扭曲,是不能有任何的起心动念,认为你在修行。不得忘。也不能懈怠、懒惰。勤则近执著。你很努力的好像要修行,要修出一个什么东西出来,这跟执著没什么两样,看起来很精进的,很用功,不过死执不放,这永远不能见性。忘则落无明。太过于懈怠、懒惰了,无明就显现了。乃为心要耳。所以,修行就是不能太执著于一种精进,也不能太懈怠、懒惰,不急不缓,就是中道。此是初学入道之法门也。
于法实无所得者。我们听了这一句话以后,简单讲:你今天所拥有的东西,其实是一种错觉,因为是刹那生灭无常的东西。所以,有人告诉我说:哎呀!师父啊!今天讲经,人会比较少一点。我说:五祖讲经只有讲给一个人听,就是六祖,还得用袈裟把窗户隔开来。我告诉诸位:这种最上乘法门,愈讲,人不可能愈多,愈讲,人一定会愈少,这叫做正常,因为留下来的,剩下的就是博士班,我们现在这一班叫做博士班(众笑鼓掌),所以说:这种见性的法门,百千万动难得闻。所以对一个真正悟道的人,心没有什么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种数量的观念,来十万个人演讲,师父也在十万个人面前演讲,我还是这样的心情;你就是今天只有一个人来听课,我还是很认真、很诚恳,讲得非常感动,给这个人听,因为祖师只有一个嘛!说不定我们这里面,出了一个七祖也不一定,六祖下来就跳给他了,是不是?所以数量的多跟少,对一个悟道的人是完全没有影响的。须菩提。谓如来自性。本来清净。而于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所以,以无所得故,我们就没有颠倒,没有妄想。今天我们为什么活在这个世间,会活得这么痛苦?就是你一直认为这个世间是有的东西,有所得,你有所得到金钱,有所得到名利,你得到什么东西,记得!它一定会消失,这个是无常变化的世间,它一定会消失。你内心奠定一个观念,认为有,苦就一定跟着在后面来;你现在马上体悟,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垢不净,也没有任何的相,当下就解脱,你所拥有的东西,你统统知道,这个都是幻化的东西,不实在的东西,你失去的时候,你就说:本来就没有。本来就没有,现在也没有所谓失去,心就一片安祥,从头到尾,内心不增不减。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庄严,譬如说:我们现在印经啦,造寺、造佛像,菩萨有没有庄严佛的清净国土呢?就像我们印经,我们现在庄严这个道场一样的。所以,这个印经、造像、种种的佛事,统统叫做庄严道场。
不也。世尊。须菩提现在有一点开悟了。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其实还是假相。庄严佛土,即非庄严。就是当体即空,就我们清净本性来讲,不是在相上里面打转,有相就不叫作庄严,要悟到毕竟空,这个就是真正的庄严。所以,你所谓的庄严佛土,其实本来无一物,也无所谓庄严,所以,即非庄严,就是当体即空,而为了方便众生,是名庄严,这是名庄严,就是要对因果负责。我们还是继续印经典,还是一样讲经,还是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实无众生可度。不但要在本体界彻底的开悟,无所得,同时必须对因果负责。你今天造了佛像,你有造佛像的功德;你买花供佛,就有买花供佛(的功德),你下辈子就漂亮;你今天推广正法,你下辈子就不会跑到邪知邪见、恶知见的这个外道去,这一定的道理,造如是因,得如是果。简单讲:从凡夫到圣人,都要对因果负责,世尊就是在每一个因果的动点上,在一个因缘交会的点上,突然彻底体悟毕竟空,放下所有的时间、空间,所发生的一切现象。为什么?时间跟空间交会点,统统叫作妄想,人类因为有妄想,所以有时间、空间的观念,我们因为受时间空间的支配,所以没有办法跳出六道轮回,就是这样。强烈的时间观念,有过去、现在、未来,强烈的国土观念,所以我们有十方世界、他方世界。如果你有大彻大悟,就纯一觉性,纯一个清净自性在作用,没有时间、空间,六道轮回支配不了我们。因此你也不能说:我悟到了本性以后,否定因果,错了!悟到了本性以后,更了解因果。什么是释迦牟尼佛?对因果彻底的负责,同时在每一个因果上,彻底的超越,叫做非因非果,就这样子。欲观清净自性,但观时节因缘,你想要了解这个清净自性,你有你的时间跟空间的因缘,没有这个因缘没有办法。所以说: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为什么呢?庄严佛土还是相,当体即空,即非庄严。所以方便说:是名庄严。因为众生只有在有相上来讨论。
庄严佛土者谓造寺写经。布施供养。此是著相庄严。若人心常清净。佛法是心法,就是这样子。一个人心常清净,不向外求。任运随缘。一无所得。行住坐卧。马上与道相应。是名庄严佛土。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
意思是说:所以须菩提!你们这些菩萨,而且这些大菩萨,应当这样生清净心,无相的清净心,无相,一尘不染,才能生清净心。不应当执著任何的色法,因为色法是生灭。所以世尊说:见一切色法,当下就要彻底的放下,因为生灭就是无常,无常就是一定会消失,执著任何这个生灭、会消失的东西,你一定会痛苦。你依靠金钱,金钱会带给你痛苦,你一定要依靠般若的智慧,你依靠这个家庭,有一天家庭一定会破碎,你一定会痛苦,当你了解这个缘生缘灭的大自然的法则是必然性,你就要慢慢的学习放下,一步一步来。所以,不应住色生心,不应当执著这个色,而产生意识分别心、执著心;也不应当执著任何的声,声对耳朵讲的;香、味、触、法生心,统统不应当生这个执著心、分别心,因为没有这种东西,所以,见一切生灭法应当彻底放下,就是本性。
菩萨之心。心常空寂。所以,生死涅槃并没有距离。无诸妄念。不生不灭。我们的本性不生不灭,因为它无相的东西。不动不摇。即是清净之心也。清净心就是无心,无心就是清净心。凡夫之心。无明起灭妄想。颠倒取舍。善恶凡圣等见。是明浊乱心也。从来没有过过一刻静下来的。
不应住色生心者。心若清净。即不被诸境惑乱也。我们内心清净无所住,一切境界在你面前,你也是如如不动。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一句就是《金刚经》的重点,这一句就是彻底大彻大悟的人讲的话:应当无所执著,而生清净心。其实这句“而生其心”是衬托的,我们说:拨云见日,所以后面这一句就是多余的,但是为了让大家更清楚,所以佛再一次的讲:应当无所执著,无所执著,自然就生清净心,知道吧!所以,这一句话整句的意思就是:应当无所执著,而生清净心,清净心就是无心。
众生之心。本无所住。因境来触。境界现前,遂生其心。不知道我们所有的一切境界都是缘起,都是性空,(不知触境是空。)触,接触到一切境界,本来就是空。将谓世法是实。认为这是实实在在的。你跟世间人讲:这个就是实实在在的桌子嘛!大智慧的人一看,这个桌子在变化的,刹那变化,一百年不坏,一千年也要坏;一千年不坏,一万年还是要坏。而大智慧的人,看到这个色身,我们各种不同的细胞,骨头细胞、神经系统的细胞、肌肉细胞、皮肤的细胞、头发的细胞,没有一分一秒停得下来的呀!统统不是实在的。因此,我们在这个不是实在的相上、在境界上,便于境上住心。就在这个假相境界上强烈的执著。正犹猿猴捉月。跑到水中要捞这个月亮,不可得。病眼见花。眼睛有毛病的人,就看到虚空中有花。一切万法。皆从心生。
若悟真性即无所住。就是清净的本性,无所住心。即是智慧。无诸烦恼。譬如太空。没有相,无有罣碍。如果有所住心。即是妄念。六尘竞起。“竞起”就是纷纷地起来。譬如浮云往来不定。浮云,天上的浮云,往来不定,众生的心不定,就是这样子。维摩经云。欲得净土但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离却有无诸法。彻底的放下有法,还有空法,统统放下。心如日轮。常在虚空。自然不照而照。岂不是省力底事。到此之时。无栖泊处。栖泊处,连停顿的地方都没有,随着刹那生灭,当下起来,当下回归,万法回归当下这一念,彻底的放下,就是见性。无栖泊处,没有让你停留的地方。即是行诸佛路。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你清净法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须弥山王当然是很大了,可是,这个还是有相啊!于意云何。你的意思怎么样呢?是身为大不。这个身体大吗?
须菩提言。甚大。一个色身,像须弥山那么大,当然是很大。须菩提就说:当然很大。世尊。何以故。要讲真正的大吗?真正的大,底下就回答了:佛说非身。是名大身。非身就是无相的意思。无相身叫做非身,没有办法形容,你说须弥山很大,会比虚空更大吗?世尊这一句话的意思是:你只要是有相的,统统不叫大,无相最大,就像虚空。意思就是:你只要执著,就不叫作庄严;你只要颠倒、妄想、分别、执著,有相,著相而求,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见性。所以,佛说非身,非身的旁边,就写一个:无相身,无相才是最大,是名大身。为什么?无相就是绝对嘛!
所以说:色身虽大。心量即小。纵如须弥山王形。有相有可量。不名大身。法身心量广大。等虚空界。无形无相。无可比量。方名大身。所以,凡所有相,都不叫作大,无相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