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2022新年开示

大安法师  2022/02/08        

大安法师2022新年开示

初一开示

南无阿弥陀佛,大家新年吉祥!今天是虎年的第一天,我们寺院也是张灯结彩,有点过年的样子。在世间,今天都是拜年,恭喜发财、升官、身体健康等吉祥的话。大家既然到了寺院,不仅要有年味,更重要的还要有法味,所以我们在香光讲堂来分享祖师大德的一些法语。

其实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过年这件事会越来越淡薄。每一年、每一月、每一日、每一时刹那刹那的变迁,我们确实要高度的警觉。我们来到这个世间,生命的意义在什么地方?生命的目标在什么地方?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忘却。今天上午选的是优昙普度大师的净土诗,这是传印长老在2017年亲手写的,我从《古德诗集》里选了这两个偈子。

优昙普度大师是元代的,他跟东林寺有直接的关联。在元代,东林寺包括净土法门曾经历了一个很大的厄难,受白莲教的影响,朝廷曾一度禁止过莲宗。(注:白莲教,是跨越多个中国史上朝代的一个秘密民间组织,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包括弥勒教在内的其他组织的内容,但一般认为其源于南宋茅子元创立的白莲宗。其派神职人员不出家,多娶妻生子,常常被视为附佛外道和邪教而遭朝廷查禁。与东林寺并无任何关系。)

优昙普度法师是在东林寺出家的,他感觉到在他在世的时候,一定要把净土宗恢复,所以他就深入大藏经典作了一部《莲宗宝鉴》。然后他到元大都——北京找教内教外的大德呼吁,终于这本书得到了国师的认可,把它呈给皇上,皇上看了之后也非常认可,就开始恢复净土宗。这本书也刻板流通,所以优昙普度大师对净土宗的中兴那是功不可没的。当时他作这本书时的身份还是东林白莲宗善法堂主,那时他还不是方丈和尚,但是他受到朝廷的赞叹,给他一个“虎溪尊者”的称号。优昙普度法师身体力行,教义非常通达,还能够作诗,这就是他从内心流出的净土情怀。

我选了两首,先念一下:

几多失脚走阎浮,

世事如麻日转稠。

故国田园埋草里,

野牛放荡几时休。

第二首:

生死茫茫古渡头,

弥陀拨动度人舟。

夙生有份今生遇,

快上船来归去休。

看过去,每个字都认识,也很直白,但里面包含着甚深的法义。第一首主要是描述我们业力凡夫的身心状况。几多失脚走阎浮,“几多”是数量词,意思是很多,这里也包括自己。“失脚走阎浮”,我等众生自性本具如来的智慧德相,本来生命是要向上的,走向光明的,走向佛的境界,但是却一念无明妄动,造作种种的恶业,这就是“失脚”。一不小心犯了错误,造作种种的恶业,就像俗话说的“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一失脚那就“走阎浮”,就堕到南阎浮提做人了。

在六道轮回当中,人道还算不错的,属于三善道之一。但是相对于解脱的圣境界,还是很苦的。因为已经进入轮回了,已经是在苦海当中挣扎了。一个舍父逃逸的浪子又流浪在这个南阎浮提——乃是我等众生,在坐的你我他,就是失脚走阎浮的状态。走到这个阎浮提,做人很苦啊!世间的事情如麻日转稠啊!表明纷杂、繁多。大家处在世俗生活当中,有家庭、有事业,你是不是感觉到世事如麻?好像忙不完呢?一件又一件,而且每日还更多啊!

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状态,为什么这么多,忙不完?因为你要满足五欲的欲望,生存的压力,上有老下有小,资源匮乏要去拼搏、要去竞争,福报浅的话一天不劳作,一天就没的饭吃,毕竟这个身体还要吃喝住行。所以我们一辈子都被这个生存的压力逼着去忙碌,到底在忙什么?自己都没有时间考虑了。睁开眼睛就要上班了,上班疲乏地回来就要睡觉了,睡觉起来又要去拼搏了,还有家庭,还有事业,还有人际关系,还要做各种交往。

有个企业家有时候他反省自己不知道在忙什么,而且很迷茫。所以他对幸福的定义是——什么叫幸福:做自己想干的事,见自己想见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他现在感觉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你可能就是干你不想干的事,说你不想说的话,见你不想见的人,无奈,必须这样,不自由。

我们要当下警觉这个世间的事,这就是苦啊!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在这种苦当中反省“故国田园埋草里”,我等众生本具佛性,本地风光完全遗忘了,从来没有一念关心我们生命的问题,这就是“故国田园”。我们今生的家园在什么地方?我们本具的佛性在什么地方?我们的“故园”到底在哪里呀?我们是在流浪啊!所以我们长期以来都是心往外面跑,五欲六尘,恩恩怨怨,人我是非,忙不完、剪不断,就在那里昏迷、挣扎!对自己本有的生命真相一概不了解,这就是深深地埋在芳草萋萋里。

埋在草里面,这个草代表我们的无明烦恼,但里面是有菩提的苗稼的,有无限的风光的,我们全部埋没了。埋没的当下,我们这个心是妄心,就用野牛来比喻——野牛放荡几时休。我们现前的妄心,没有办法制御,它到处乱跑,千山万水跋涉,没有目标,上天下地,盲目。但是这个到处乱跑的过程当中,“放”就是放纵,“荡”就是破坏性很强,犯人苗稼,人家好的庄稼,野牛一过就全都给摧毁掉了,我等众生现前的妄心就是这个样子。

我们回光返照,我们这颗心你能控制得住吗?你是不是一天到晚都是打妄想啊?这个妄想大部分都是不好的念想,贪嗔痴慢疑,我们的行为是受念想所控制的,这个想的力量太大,一定是鼓动我们身口七支造作恶业。那造作恶业又加重了这个妄心的迷惑程度,这个妄心的迷惑、无明又更重,它的那种破坏力更大。所以我等众生这种在世间造业的力量实际上就是佛性的力量遇到了一个不好的缘、恶缘所呈现的状态。

本来我们现前一念的本心是大白牛车,洁白的、宁静的、光明的、平等的,现在我们变成“野牛”了。那这个野牛无量劫以来在轮回的过程当中,这种无明烦恼跟我们的轮回俱生俱灭。今生这个野牛——妄心造作变成人了,下辈子人身又保住不了,那就成了真实的一头牛了。那转过来这个野牛造的恶业很重又到了阿鼻地狱了,阿鼻地狱苦受完了辗转的又到饿鬼道,饿鬼道受完了到畜生道,畜生道受完了再人道,人道这个“野牛”放荡又造恶业,反正就是轮回不休。这叫“几时休”,什么时候才能休止啊!什么时候才能截断轮回呀!苦哉啊!

迷惑颠倒的众生,本来是本具佛性的,弄成这个样子。优昙大师这是带有多么深的悲悯心在里面,这是我等众生现实状态的真实描绘。在一切佛菩萨眼里,他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二六时中都在关照着众生,如母忆子。佛常常感慨我等众生是“可怜悯者”。感慨之余,佛一定会来救度我们的。

那用什么方法来救度?请看第二首:生死茫茫古渡头。九法界众生都在两种生死当中。“茫茫”,迷惑,看不到尽头、也不知道真相。就在茫茫的生死苦海当中,佛给我们施设了一个码头。“渡头”就是码头,上船的地方,而且这个渡头是“古渡头”,还不是今生才施设的。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已经十劫,十劫施设的渡头,实际上亦是一期应化的产物。尘点劫又尘点劫以来,佛都为苦海的众生施设了一个救度的码头,亘古亘新,从来没有终止过,这样理解这个“古渡头”。

古渡头怎么度呢?弥陀拨动度人舟。法中之王的阿弥陀佛,“拨动”就是开着度脱一切众生的大舟,现在大家一看大舟,会想到航空母舰——那比航空母舰还航空母舰。这是阿弥陀佛建造的,也是阿弥陀佛掌舵的。这就代表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又叫大愿船。阿弥陀佛开着这个大愿船在生死的此岸到极乐的彼岸之间不疲不厌,度了一批又一批,慈悲至极!

阿弥陀佛拨动度人舟,现在还在工作,只要我等众生还滞留在这个地方,阿弥陀佛的那个永动机都在开着。那就是谈净土法门了。“夙生有份今生遇”,今生能遇到净土法门,这个因缘不简单了。这是我们多生多劫曾经跟阿弥陀佛结过法缘,曾经听闻过念佛法门,今生才能够遇到净土法门,才能够产生信心,才能够发出恳切的愿,执持名号,求生净土。这个善根我们一定要珍惜呀!

《金刚经》讲遇到《金刚经》的众生能够信受的,不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种善根,乃是在无量千万亿佛所种过善根的人,才能听到《金刚经》的这种无四相不惊、不怖、不畏。《金刚经》那是谈真空的、无相的。不惊、不怖、不畏说明你能信受,不能信受,一听就害怕:什么都空了,我怎么活着呢?

那净土法门更难相信了,它是从真空显现的妙有,相信净土的妙有的前提是必须相信真空。那你说可不是在无量百千亿佛所种过净土的法缘今生才能遇到吗?这不容易吧?所以净土宗的古德常常说你能信受净土法门,能够一往情深的去念佛求往生那是百千万亿劫稀有难遭之一时啊!没有种过善根是听不到的,或者听到了,他根本不相信。

你对没有善根的人说让他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去做个调研,有多少相信的?他不仅不相信,还要嘲笑你:你这个人啊,怎么这么迷信?脑袋瓜进水了,哪有阿弥陀佛啊?放着钱不赚,干那些没油没盐的事。他还把你说了一顿,不容易的!这太超越了。

优昙大师这位元代的佛门大德,他把握得很准,不仅一般的人很难相信,就是教内的很多人也不相信。他可能相信因果、相信轮回,也走解脱之道,他大部分都站在自己的立场:我要精进修行,我要修戒定慧凭自力断惑证真,一旦想到要感应道交感通佛力带业往生,而且还很快就能成佛。他不相信,他认为没有这个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断一分惑,证一分真。谁能超过这个因果啊?

但净土法门要别具只眼,它就超越通途修行的修因证果的过程。它是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的,它是阿弥陀佛早已修好的果实完全恩赐给众生的。哪怕是你没有断见思惑,乃至于你是五逆十恶要下阿鼻地狱的众生,你只要信愿称名十声乃至一声都能够蒙佛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是何等的超越啊!

一般讲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世界?那是实报庄严土,凡夫怎么能去呢?阿罗汉凭自力也不能去,凡夫怎么能去呢?他会执着这个,这不可能的嘛!你没有修行怎么能去啊?你没有禅定怎么能去啊?你见思惑还具足怎么去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啊?他站在通途教理可以把你驳得体无完肤,振振有词。

恰好是你错了,净土法门是大不可思议法门,是两土世尊乃至于十方诸佛慈悲之极的法门,因为众生在苦海中他出不来嘛,他游不过去嘛!佛一定要帮忙嘛!就好像世间的一个慈母,对于自己没有能力的儿子,是不是要给他存够钱,给他买好房子,给他准备生活当中的一切?因为他没有能力去赚钱,没有能力生存,我等众生就是这个样子。

所以相信这个净土法门非常不容易,就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说的,你能够信受念佛法门,乃是人中芬陀利华。所以在这个五浊恶世末法之秋,我们还遇到净土法门,还能够生起信心,这确实是多生多劫的净土的法缘,这个法缘仍然是两土世尊给我们培植的。

那么,现在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阿弥陀佛的船已经开来了,是不是赶紧上船呢?“快上船来呀!”这是多少的祖师大德苦口的呼唤,也说明了很多人,他不是快上船了,还在码头上,还在那里看:这是一条什么船呢?是谁建造的呢?是什么原理建造的呢?是不是很结实呢?是不是真的能够把我度过去呢?他在那儿做种种研究。

这就好像一个重病在身的人,医王给了他一个起死回生的中成药,他不服,他要拿着这个药:这是什么药呢?是什么成分呢?是什么剂量呢?是走哪个穴位呢?它有什么样的正面作用,反面作用呢?他就研究这个,还没等他研究完就一命呜呼了,因为你已经是病入膏肓了。那现在阿弥陀佛度人舟过来了,他要研究。

这就好像有些自认为自己很有水平的:净土法门,我一定要研究透彻我才相信它。试问你一辈子,凭你的凡夫的知见,你能研究得透彻吗?这是佛的境界啊!《法华经》讲实相的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都不能完全了解。何况你一个颠倒的凡夫,所以“快上船来”是建立在信心上,你有信心,你就会上去,你有怀疑,你就不会上去,就在一念之间。

你相信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给我们讲经说法,他不会讲假话。你相信阿弥陀佛无量劫以来,发四十八大愿,无量劫捍劳忍苦六度万行圆成的这个大愿,念念都是为众生,愿愿都是为了度众生的。你要相信这个,要相信佛的大慈悲心、大智慧心、大平等心。所以我们这时候才能够一念皈依——“南无”才能够发自内心的出来,“南无”就是归命了,我把生命归到阿弥陀佛那去,任凭阿弥陀佛的救度。

所以,“快上船来”就是建立深信切愿的问题,你有深信切愿就能上船,你有怀疑你就还在码头上,在那里徘徊。只要上船了,我们就进了保险箱,因为船的力量能够把我们度到彼岸去。你上了船,你还有什么力量可以施展呢?必须我在船上修行,这搜船才不会偏离方向,才会加大力量,才跑得很快。你凡夫的这些东西、力量,跟这个度人舟——佛的这种大愿船相比,那是影响很小的。

所以你上了船就安稳就座,生感恩心、生庆幸心、生无量劫以来,这艘船就在码头上我却不上船还在滞留,苦不堪言的悲痛心。那上了船,归去。回归故国田园,故国的风光依然圆明,没有缺少一点。所以这个“归”是回归,“去”就是离开。离开娑婆的秽土,就能休止轮回。“归去休”休止轮回,那“休”还有美好的意思,你只要归去,就是“无有众苦,但受极乐”的大好的净土风光了,非常美好。

当我们想到归去的时候,当下还要想到怎么来,要以悲愿,还要回到这个阎浮提的苦海当中,来救度一切苦难的众生。所以,净土法门阿弥陀佛的愿力,他能够保证我们很顺利地“归”,也可以很顺利地“来”。去和来,这个去和来是自在的状态,可以去,可以来。原来我听一个导游,他在那里跟游客讲净土法门,很有意思:极乐世界不容易去,也不容易来,也不能再回来。搞得那些游客听得一惊一乍的,哦!不容易去,那我念什么佛?不容易回,那我还想回来一下。

其实极乐世界容易去,也容易回。靠自己的业力解决不了这个自在的“去”和“来”的问题,一切都仰靠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的加被,令我们可以去,也可以回,四十八大愿就包含着这样的内涵。所以大家在虎年的第一天,就能听到优昙大师对我们的现状的分析,以及优昙大师隔时空的劝勉我们“快上船来归去休”。我们就应该依教奉行,老实念佛,在极乐世界七宝池里面有自己一朵莲花在那里绽放。

初二开示

南无阿弥陀佛!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蕅益大师的一段开示,是用偈颂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先念一下:

蕅祖示豁一

第一要生信心 第二要惧生死

俯仰旷劫轮回 毕竟如何得止

听我血泪苦言 庶不终为糠粃

华严圆顿经王 普贤法界宗主

十愿导归极乐 便是玄极微旨

若更别扣祖关 都是奴仆婢使

果然奇特丈夫 卓信心作心是

念念相应不差 岂肯水中渴死

瞬息旋转万流 一句弥陀到底

大家知道蕅益大师是净土宗第九代祖师,这位祖师通宗通教,可以说是大通家,著述等身。在净土宗祖师里面他的著述是最多的,《蕅益大师全集》一共有二十二册,都是很厚的一本,基本上囊括了经、律、论,小三藏的重要内容。同时虽然是大通家,他在行门上是一门深入,专修净土。就像他老人家晚年所说的“不参禅,不学教,一句弥陀真心要。不谈玄,不说妙,数珠一串真风调。”蕅益大师在修行上虽然尝试过种种的修法,但最后是以念佛求生净土解决他生命的终极关怀的。

蕅益大师的开示非常直接,单刀直入,言言见谛,非常精辟。在净土宗的典籍当中,《弥陀要解》成为经典的一部著述,虽然是以天台的理念去解释,但是他完全是站在净土宗本有的立场去展开的。所以蕅益大师自行——自己的修行是老实念佛,教化教内外的弟子们也不离念佛法门。

这个偈颂是对豁一(一位出家的比丘)讲的,他准备在夏安居期间去阅藏,由此他就向蕅益大师请教阅藏的方法。这个偈颂前面就谈到这么一个背景。蕅益大师说:“若欲结制看经,须要会归自己。心外更无别传,万勿但图口耳。”结制就是夏安居期间,在一个地方专门来阅读经教,阅读经教要会归自己。这就告诉我们佛门里面一个做学问的方法了,不是记那些名相概念,要会归自己。也就是一切佛经教的文字般若,一定要在自己心性上生起一种观照般若,会归到自己本具的实相般若,所以这样的看经也就是修行了。

那回归自性怎么去修?所以这就谈到阅读经教第一要生信心,因为大乘佛法是难信之法,他不是业力凡夫的境界,这是佛自证的境界,以他的慈悲心和盘托出。所以这些大乘经典所谈的一切事理、性相、因果,你得要生起甚深的信心。信心如手,入宝山才能满载而归。如果你看经教都没有信心,充满怀疑:这是真的吗?哪有这个事啊?哪有须弥可以入到芥子里面呢?哪有在一刹那之间就能够圆摄过去无量劫、现在无量劫、未来无量劫啊?对这些超越空间、超越时间的事事无碍的境界,你用凡夫的那种分别心去琢磨,他就怀疑重重了。所以一定要对佛说的有坚定的信心,这是第一。

第二要惧生死,畏惧生死轮回。

一切的经典都指向了生脱死圆成佛果的这个终极目标上。如果你阅经修行不是为了了脱生死,那这些佛经的文字就成了世间的学问了,跟你的生命的重大问题没有关系了。这也提出一个修行人对于无量劫以来的生死大事是要放在首位的,要畏惧。我们修行就是要解决这个生死问题的。这个生死问题,俯仰旷劫轮回。“俯仰”就是周旋,“旷劫”,旷大劫以来我们都在三界六道当中轮回不休。今生侥幸得人身,大部分时间都在三恶道里面,沉浮生死苦海。沉下去的时间长,三恶道是沉;浮,浮起来是人天之道,暂时浮一下,马上又下去了。

所以一个有宿命通的人观照自己无量劫的轮回那都是惊心动魄啊!借助宿命通知道自己在地狱里面待了多少劫,那是苦不堪言。世间的任何苦行跟地狱里面所受的苦那是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但这些我们都忘记了。所以这个旷劫的轮回毕竟如何得止呢?怎么把这个无休止的生死轮回给它阻断、休止呢?这是一件大事。这是每一个人必须拷问的,这就是终极关怀,这也是诸佛如来示现在这个世间的本怀,要度一切众生离开生死轮回。

那一切的祖师也都深感这个问题的重大,苦口婆心。“听我血泪苦言”,祖师的悲心,那种劝勉众生流的不是眼泪,是血泪。这个言语都是苦心里面出来的,苦口婆心,掏心掏肺。蕅益大师跟豁一法师说,你要听从我的血泪苦言啊,这样才不会把我讲的话当成毫无用处的东西。“糠粃”,糠粃就是筛出来的糠皮,“粃”就是谷子里面没有真实的东西,是瘪的,比喻没有用的事情。你不要把我的话语认为是糠粃,毫无用处的,这是关系重大的一件事情。

那这个“血泪苦言”的开显在什么地方呢?就看下面:

华严圆顿经王 普贤法界宗主

十愿导归极乐 便是玄极微旨

读经要有读经眼,要把握经典的核心。那读大乘经典 ,《华严经》是圆顿的大经,称为众经之王,大小乘的一切经典都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眷属,所以去阅读《华严经》,这是众经之王,是纯圆的一部大乘经典,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之后为界外大士称性所说的佛自证的境界。那我们这个世间的业力凡夫,乃至于像舍利弗、大目犍连这样的阿罗汉都是如聋似哑,没有这个水平去见闻。

《华严经》,普贤菩萨是法界宗主。“法界宗”是指《华严经》,《华严经》展开的是一真法界,事事无碍的玄门,有时候称为“法界宗”。法界的缘起,法界的境界,这个法界就是指“一真法界”。法界唯心,这个一真法界乃是一切众生本有的妙明真心。那普贤菩萨在这部《华严经》中扮演的重要的角色是 “主”,以普贤菩萨作为说法之主。

《华严经》大部分都是菩萨说,但是都是佛加持的。释迦牟尼佛放光,光灌在文殊菩萨的顶上,光又灌在了普贤菩萨的口里,由普贤菩萨去宣说。《华严经》开始是《世主妙严品》,第二是《如来现相品》,第三卷就是谈《普贤三昧品》,普贤入到毗卢遮那藏心三昧,从定出来才去谈《世界成就品》《华藏世界品》。普贤菩萨是华严长子,是代表一切诸佛的三昧,代表诸佛万行遍周的长子,代表行门,文殊菩萨代表智门,智慧之门。

在《华严经》很多菩萨来,是把普贤放在首位的,但我们塑像一般把文殊放在上位,实际上《华严经》是把普贤放在上位的,华严长子。我们了解了普贤菩萨在《华严经》的地位的话,那整个说法从《普贤三昧品》到《离世间品》,普慧菩萨提了二百个问题,普贤菩萨以二千个偈颂来回答,后面还有《普贤行品》,最后就是《入法界品》最后的一卷是《普贤菩萨行愿品》。

那《普贤菩萨行愿品》原来八十卷《华严》是没有这个内容的,以后第三次翻译四十卷的《华严》,善财童子最后参的一位善知识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跟他称性宣说毗卢遮那如来无量的功德之后,跟他讲述要成就如来的功德就得要修十大愿王。十大愿王,大家很清楚,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乃至第十普皆回向。

十大愿王的归宿要引导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是以善财童子为首的。善财童子示现的一生成佛的那种修行的历程,南巡一百一十城,五十三位善知识。到了普贤菩萨的座下已经是等觉菩萨的身份了,那要引导善财童子与华藏海会四十一位菩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是惊心动魄的,也就是说净土法门它太不可思议了,太广大了,它所涉及之广大是普摄九法界众生的,一般以为念佛法门是愚妇愚夫所修的法门。

《观经》讲一个恶人——即将下阿鼻地狱的众生念佛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好像这是凡夫修的、恶人修的,但殊不知像善财童子这样的,他一生示现成佛的最后归宿是要到极乐世界去成佛,以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都是破无明的大菩萨,都要一起到极乐世界去做阿弥陀佛的法王子,这是何等的境界。

没有《华严经》最后一着的开显,可能很多人都会瞧不起净土法门,觉得是愚夫愚妇所修行的法门。这个世间你认为你根机很利、智慧很深、很讲修行,你能超过善财吗?你能比文殊普贤更厉害吗?文殊普贤两位大菩萨都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何等人也,你敢说你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吗?或者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钝根劣机的人所修的吗?十大愿王导归西方极乐世界,它的含义甚深,境界甚广,真的是佛的果地上的开显。这就是“玄极微旨”,《华严经》的最后导归极乐世界的宗旨是非常玄妙的,是到了极致,是非常精微的,这已经不是凡夫的境界,也不是二乘的境界,乃至不是菩萨的境界,完全是佛的果地上不可思议的境界。

蕅益大师特别拈出这一点,为什么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讲,华严奥藏、法华秘髓都在这句名号里面。那你真正体会到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世界的核心的精神,你只能是跟随华藏海众亦步亦趋撩衣便行,不能这山望到那山高了。那就回到我们这个世间,一些人认为参禅最高,蕅益大师在禅宗是开悟的,蕅益大师是不提倡再去参禅,一句佛号就是无上深妙禅。

如果你相信了净土法门还要别扣祖关,就是宗门下祖师的关门,一般这个祖师勘验你是不是开悟了,会给你几个问题,看看回答的怎么样。如果回答正确,他也不是正确不正确,就是看你的悟境,为什么会有机锋转语的施设啊?你透了这个关,说明你跟祖师的境界相同,向上一着,能够悟明心地,与祖师把手同行。所以这个关,一般以无门为法门。祖师扣这个关的方法很多,这里蕅益大师说,如果你还要去扣这个祖师的关,都是奴仆婢使。奴仆婢使就是佣人,一般男的叫奴仆,女的叫婢使,自己不能做主,听别人的招呼,那叫头上安头,床上架床。

所以你真正深信了净土法门,这叫果然奇特丈夫,你能像善财童子那样的对这个念佛求生净土有坚定的信心,你就是奇特的丈夫。那奇特丈夫是什么呢?卓信心作心是,“卓然”就是的的确确地去相信心作心是。“心作心是”是《观经》的一句话,在佛像观前面谈到的一个观佛和念佛的原理:“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这段法语非常重要,念佛是什么?他跟我们什么关系,因为阿弥陀佛的法身就在我们内心。阿弥陀佛的法身遍一切处,同时我们这些念佛的人也在阿弥陀佛的心中。到这里体现心佛众生等无差别的圆顿的教理,心佛众生等无差别,这也是出自《华严经》。

既然阿弥陀佛的法身在我心中,那由性德起修德,我去念这句名号或者观想阿弥陀佛的依正庄严,当下我们能念的心就有着阿弥陀佛的相好光明和智慧之海。当下你能念佛的心就是佛,这叫是心作佛。因为我们现前一念心是具足十法界的。作就是造作,看你这个心念头放在哪里。你在打什么样的念想?如果当下我的心是在念佛,那呈现的就是佛的法界。

如果我们是念五欲六尘,有点五常的道德,可能显现人法界。如果我们整个就是贪嗔痴慢疑,念念都是染浊,那可能就是地狱的境界。所以这个心作心是,一切看你的心在作什么?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人,是心是人。是心作畜生,是心是畜生。是心作地狱,是心是地狱。这个心作心是确实是生命的奥秘。

为什么佛门讲一切修行都是在修心,都是在修我们的念头。我们一定要正忆念,那所有的念头当中没有比阿弥陀佛的念头更纯正、更光明、更寂定的。于是,相信心作心是,那来念这句万德洪名就会万牛莫挽了。就像彻悟大师所说的:“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阿弥陀佛名号作为系缘之境,我们念佛——念弥陀的名号,是这个世间乃至整个法界最好的念头。那我们能念的心、所念的佛相应,一定要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所以净土法门,你念这句名号怎么相应——一定要有信愿的背景。

深信切愿,用信愿来庄严这句名号,就能跟阿弥陀佛的大平等心、大智慧心、大慈悲心、大光明心,能够相应。这叫念念相应不差,就是能够感应得上,不是错开了的。佛来念我们是如母忆子,那我们念佛也得要如子忆母去念。那念佛的目的是要作佛的,那作佛在这世间比较艰难,那就往生净土作佛。分两个过程来解决,但终极目标念佛是为了作佛的。

要跟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你不要赋予念佛其它的内容:我念佛是为了开悟,我念佛是为了得神通,我念佛希望我的生意更好,我念佛希望我身体更健康,我念佛据说到了鬼道里面会多个元宝,我多念些佛号,多些元宝,我下辈子到那去使用。你这些都差了,就不相应了。

所以念念相应,深信切愿,阿弥陀佛是要摄受我们往生,我们念佛是为了往生净土。往生净土是为了成佛,成佛是为了度众生,所以这样就相应了,念佛,往生,作佛,度众生。这就是菩提心完整的内容就在里面。那这个名号就是大菩提心的结晶,我们能念的因心也是这样的一个菩提心的萌芽。这就是因心果觉两相符,因赅果海,果彻因源,感应道交。那这样的念,实际上你能念的心就是佛,还要去参念佛是谁吗?不需要啊。这叫岂肯水中渴死,你已经在水里了呀,“我很渴呀,我要找水呀。”你周边都是水了,你还要到外面去找水,外面还找不到,渴死了。你在水里渴死了这不是愚痴到极点了?

所以祖师大德讲,你念这句阿弥陀佛就是禅。不在佛号之外去觅禅,此身已在含元殿,何必觅人问长安。原来的首都是在长安,你已经是在含元殿——皇宫最大的一个殿里了,你还要问长安在什么地方吗?当然这个比喻,古人知道含元殿和长安,现在可能不熟悉了。那我们现在可能比喻为,此身已在中南海,何必觅人问北京。祖师大德常常讲,我们妙真如心在哪里?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你信愿称名的每一声佛号就是我们的妙明真心。

彻悟大师在《念佛偈》里面有一个偈子“一声佛号一声心,直下分明岂外寻。鞭影未劳频举示,白牛运出古黄金。”你信愿庄严的一声佛号,就是我们的妙明真心,直下分明。你当下担荷,孤明历历,还要到外面去寻找吗?那个禅就是佛心,妙明真心。不要在这句佛号之外去寻找,这句佛号全体就是深妙禅,就是我们的妙明真心。“鞭影未劳频举示”,你是一匹良马,良马见鞭影马上就能跑了,不需要你频繁举起鞭来,我要抽打你,你才跑,那是钝马,它才要你抽。甚至再钝的马还要用锥子锥一下它才动。那良马代表我们信愿的心,你能相信心作心是,他自发的法尔自然的跟这句佛号相应,去念。从有念到无念,无念还要去念,无念之念。

这样你在深深的佛号当中就是“白牛运出古黄金”。白牛是《法华经》的比喻,大白牛车代表一乘法,因为我们能念的心,所念的佛号都是大乘圆顿的佛法,他代表大白牛车。不是二乘的羊车、鹿车,也不是权教的牛车,而是大乘摩诃衍的大白牛车,这个大白牛车就运出古黄金。

“古黄金”代表我们心性当中本具的如来藏性。每声佛号都运出我们本有的性德,自性具足一切万德,自性能生一切万德。这个我们自身本具的万德借助声声佛号给它显现出来,这就代表“运出古黄金”,也就是《观经》讲的“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遍知一切法界的一切种智,就在我们每一声佛号当中显现出来。所以,持名念佛可是开发智慧的最好的方法。念这一句佛号完整具足,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一切诸佛的果觉德能,你就不要在名号之外再去找什么了。你在名号之外找什么就类似于你已经在水中渴死了一样。这些开示多么深刻!

最后两句:“瞬息旋转万流,一句弥陀到底。”这是蕅益大师谈修行的状况。“万流”代表什么?代表我们的妄想杂念,我们无量劫以来由六根积聚了无量的尘垢,前尘影子,阿赖耶识的种子,五阴都是妄想的产物。所以每一天好像你坐在那里,什么也没干,实际上你内心非常喧闹,妄想杂念纷飞,天人用天眼来观察我们的妄念多少,都算不清楚。所以众生修行很苦,我们本有的妙明真心没有缺少一点,就是被这个妄想万流给遮挡了。厚重的乌云遮得严严实实,我们本有的智慧的光透不出来。

怎么去解决这些妄念的问题?“瞬息”比喻非常快,在我们妄想杂念的当下,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够把妄想的万流旋转过来。摄万念为一念,摄染念为净念。阿弥陀佛的这个名号功德很大,就像清水珠,我们内心都是非常染浊的,像浑浊的水。但这个清水珠下去能够让我们这颗浑浊的心澄清。

所以常常比喻这句佛号如清水珠,“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我们的散乱的心,如果没有佛号的力量,光靠自己去解决很难的——我要止,我要造作,我要解决它,抽刀断水水更流。

那这句名号契入进去如香象过河,旋转妄念的万流就在这句名号当中,紧紧地把它抓住,这叫摄心去念,“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你不要“口念弥陀心散乱”,那这个质量是不高的,甚至想跟弥陀名号相应也是很难的,一定要摄心。这就是要有甚深的信心,也要有真为生死的心,这句名号才会有这个力量。你泛泛悠悠地念,面对浩浩的妄想杂念还是很难降伏的。只有深信切愿,真为生死,整个的生命灌注在这句名号当中,与阿弥陀佛名号本具的功德相应了,它就瞬息旋转万流。因为妄念毕竟是虚妄的,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号是真实的,它有力量。这样就“一句弥陀到底”。

你念这句名号,一句弥陀到底,首先你不要换题目。不要今天念念弥陀名号,明天再念药师佛,后天再念地藏菩萨。就是一法具足一切法,万德洪名具足一切诸佛菩萨名号的功德,一句名号念到底。这念到底从事相上来说,尽形寿不换题目,自始至终念这句名号,从心性上来说,“一句弥陀到底”,现在我们是无明妄心,里面都是黑暗的,黑匣子一个。宗门常常叫黑漆桶一个,参禅不是桶底脱落吗?光就出来了。你都是黑漆桶一个,没有光。念佛,实际上也要让我们无明、暗冥的心显现光。

我们原来本具的光怎么就没有了呢?这就是对待、分别。一念妄动,就产生了无明的相,这个心就动了,动了就有能所——主客体。有能和所就去分别,一分别你就有爱憎,有爱憎你就会造业,所以我们的心就越来越暗冥。那回归本元,离开能所的对待,所以我们念这句名号一定要念熟。开始勉强去念,然后念得比较亲切,最后熟到能念和所念打成一片。当打成一片时,就是桶底脱落,心性光明出来了,那我们能念的心光跟阿弥陀佛名号的大光明藏就融为一体,这时候母子相逢,母子同体,生佛一如。所以这句名号一定要把它念熟,念得有力量,开始很生疏,生疏就没有多大力量。

念得熟了如金刚王宝剑,这样就到底。“到底”是到达我们心性的底部,一句名号到底,像金刚一样的穿过去。首先是在我们无明、暗冥的心中产生光明,因为这句名号就有光明,就像彻悟大师说的“慈光常照夜沉沉”。名号慈悲的光明恒常照着我们无明的心,我们的心就叫“夜沉沉”,长夜漫漫,流不出一点光。这句弥陀的名号就是引发我们自性的光明的,所以这句名号就在我们阿赖耶识的最底层,在我们无明、暗冥中放光动地,烁破无明、暗冥,开显本具的智慧。最后借助这句名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回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大光明藏,去顶礼光中之王的阿弥陀佛。

初三开示

南无阿弥陀佛!今天上午,我们来共享一下传印长老的一首偈子。

传印长老大家都很熟悉了,是我们东林寺的前任方丈,现在是法主和尚,目前住在净土苑,叫“俶行轩”。他老人家从2018年就开始常住东林大佛,道心非常的坚固,基本上是以闭关的形式天天在念佛。上周,本人去拜见他老人家,他已经是九十六岁的高龄了,身体还非常好,红光满面,思维敏捷,还真的是有修行的效果。传印长老已经出家七十年了,虽然他是在禅宗的道场——云居山出家的,但他对净土法门一往情深。

他老人家说,他是背着《印光法师文钞》来出家的,从他的缘起跟净土法门就有甚深的因缘。他晚年在中国佛教协会做了一届会长,毅然决然地要退下来,专门办自己的了生脱死的大事。所以他退下来的这几年,基本上没有跟外界接触,也不出头露面,真正保持了一个修行人的本色。他老人家对净土法门的一往情深,就是知见非常的纯正,他总是以印光大师作为自己的榜样,可以说他是印祖的私淑弟子,所以他对《印祖文钞》有深刻的体会。《印光法师文钞》的出版,他的题词就是:要在有限的光阴得到佛法最大的利益的话,《印光法师文钞》不得不读。乃至于赞叹《印祖文钞》就是一部小三藏。

传印长老念佛还真的是一往情深,真正是一个“真为生死、发菩提心”的榜样。他对念佛法门的一往情深、坚定不移。我记得他原来在中国佛学院做常务副院长,我那时候在中国佛学院兼职(我跟传老很早就认识),也就鉴于传老的德高望重和净土的情怀深厚,所以我出家时就选择跟着长老出家了。2000年中国佛学院是我来牵头搞了一个“五·一”的佛七,请传老作为主七和尚。传老那时候已经是七十来岁了,自始至终全程参加,那是个精进佛七,二十四小时佛号不断,中间轮流休息四个小时,他在这个高龄的情况下都能够全程跟下来。在我们佛七结束,分享的时候,他有一句话,我是记得很深刻了,他跟全体参加的佛学院的师生说,以他出家五十年的经历给大家一句话,就是:不修念佛法门的话,想在这一世了生脱死,可以说百分之百,百分之二百是不可能的。那现在已经过去了21年了,现在他已经是一个出家七十年的老和尚了,我看他这种见解贯穿始终。

上周,他给我一些他写的书法,这几年他写了很多书法结缘,大部分都是围绕净土法门的,还有我们传统文化的格言警句。一般他都是抄写佛言祖语,自己写的不是很多,但这幅书法,大家看,他是写“抒怀”,是自己拟的词,这个偈颂是他自己写的,然后自己书写下来的,也就是传达他出家几十年的一种感悟,就值得我们去深刻地理解。这个“抒怀”旁边还有一个小章,“唯取其义,不计音律”,就是希望大家看了偈颂,只是注重这个偈颂的法义,不要太计较音律。做偈颂,中国的无论是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它有很多的规矩,要押韵,要平仄,这个很有讲究,“平平仄仄仄仄平”,这个仄音、平音怎么样,可能佛教的一些大德不一定就像世间的诗人一样严格地按照这个平仄,所以他就说不要计音律平仄,“唯取其义”。

虽然这样,实际上他写的诗里面,还是比较押韵的,还是有平仄的这种规则在里面的。所以这老一辈的老和尚都有国学的根底,叫我们现在的人写,可能就更没有音律平仄的概念了,那都是打油诗的范围了。所以传老写的一些像《西江月》,像各种诗词,做那些对联,都是很有底蕴的。本人也常常感慨,我们佛门的人才一代不如一代呀,像我这个年龄跟传老相差32岁,那跟传老相比我就觉得相差很大,没有老和尚那样的水平、底蕴。那可能我这个年龄到了下一辈的人,还不一定更强。末法时代是这样的一个下降,传老说他的文字功底就是念佛开发的智慧,他说他50岁之后就可以写这些诗词。我们来读一下:

沉沦生死海,轮回苦无涯。

娑婆非吾土,净土是君家。

众生离苦海,弥陀航慈筏。

信愿勤念佛,金台坐莲华。

听过去还比较押韵,老和尚的这种净土情怀,那真的就是有彻悟大师十六字心诀的内涵。彻悟大师讲净土法门的一大纲领就是十六个字: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这是净土宗的一大纲领。为什么要念佛?真为生死,如果你真为生死的心发不出来,那一切都是戏论,一切的佛法都成了你一个沙龙般的谈资,与你生命的解脱没有关系。

所以对一个净业行人来说,对生死的问题要有深刻的体悟。我记得2018年老和尚来这里常住的时候,就接见了净土苑的班首执事,还有祖庭的班首执事,我看老和尚跟大家的勉励还真的就是苦口婆心,给大家讲盲龟值木,得人身很难,在这有限的、珍贵的生命当中,一定要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跟大家做开示。也就是贯穿他出家70年的全过程,都是这个主题。所以在他抒怀,就是抒发自己的这种净土的情怀,他也是不离这个主题。

“沉沦生死海,轮回苦无涯 ” 我们就是在生死苦海当中沉沦的一个苦恼的众生。六道轮回,这个苦是没有尽头的,我们在轮回里面都在迷惑颠倒,这个无明烦恼跟我们俱生俱灭,俱灭俱生。

我们都是在轮回里面做大梦,从一个梦滑到另外一个梦,大梦套中梦,中梦套小梦,总是梦梦人生,酣睡不已,颠倒不堪。所以在这个轮回的大梦里面,虚妄地造业,虚妄地受苦,这种苦是说不尽的。佛陀根据众生的迷妄的状态,从苦谛开始去说,有三苦,有八苦,有一百零八苦,有八万四千苦,乃至于恒河沙数量的那么多的苦。

所以深刻体会到生死轮回的苦,这样我们解脱的心才能出来。如果还觉得这个世间很好,很甜蜜、很不错、以苦为乐,那你觉得这个很好的情况下,你不会有出离心。所以一切修道人都是以八苦为师的。如果世间上没有八苦,重要的是生老病死苦,佛法是没有必要在这个世间存在的,这位悉达多太子也不需要出家去苦行六年了。就是一切众生都有生老病死的苦,这位太子才为众生解决苦难故,出家、苦行、修道、证道、讲法。

所以,佛法的存在是以众生的苦难作为前提的。没有八苦就没有佛教。换句话来说,只要有八苦的存在,佛法就永远植根在众生的内心,不能不需要。任何的世间的善法、科技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唯有佛法。

所以站在一个佛教的立场,尤其大乘佛法,大乘佛法心量很大,它是法界观。《华严经》展开的华藏世界海,你看看多少香水海,多少世界种,多少重重无尽的世界。我们娑婆世界,只是无量无边的刹土当中的一个。在无量的刹土当中,有净土有秽土,有净秽交杂的土,有多净少秽的土,有多秽少净的土,那是不同的排列组合,是众生的业感所感召。从中看到娑婆世界,“娑婆”的意思是堪忍的意思,就是这个世间是很苦的,但是这个世间的众生还能够忍得下来,这叫娑婆,堪忍。

娑婆世界是秽土,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无量劫以前,曾经发愿要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人寿百岁的时候到这里示现八相成道。这个时候的众生都是造恶的多、烦恼重、业障深、无有智慧、无有福报。只有宝海梵志,那时候是无诤念王的一位大臣,他才发了这个悲愿到这个世界。

娑婆世界三界都是火宅,释迦牟尼佛兑现他因地的悲愿,惊入火宅之门。火宅里面有他的子女,一切众生都是佛的子女,他要救度。佛一代时教大转法轮,告诉我们娑婆世界是要离开的。所以我们知道这个真相,我们就要有一个认知,娑婆世界非吾土,我们是受业力牵引在这个三界的一个浪子,一个过客。这地方是一个客栈,而且还不美好,所以要建立 “ 娑婆非吾土 ” 的概念。

娑婆世界既然不是我们的家乡,那什么地方才是我们的家乡呢?这就是“西方净土是君家。”“君”就是尊称一切净业行人,乃至一切有情识的生命,你都是有君子的风度、君子的人格。那君子是要讲究精神追求的,不像小人只是在饮食男女这个层面,所以,“ 净土是君家 ”。

我们的精神家园乃是我们众生本具的大涅槃的境界,本地风光,故乡明月。是呈现在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我们信仰的一个目标,我们生命的追求,我们生命的归宿,我们生命的立足点。

“ 众生离苦海,弥陀航慈筏。”  这首诗为了押韵,调了一下,应该是阿弥陀佛开着慈筏,“筏”就是船,慈悲的大愿船——到这个生死苦海,来度我们离开的大愿船。从这个偈颂也可以看到,离开了阿弥陀佛的大愿船,我们在这个苦海当中是出不去的。

这个苦海乃是我们的欲望之海,它的波翻浪卷非常迅猛,就像漩涡。这个漩涡会直接把我们旋到底部去,你没有力量离开这个漩涡。所以阿弥陀佛的大愿船来,阿弥陀佛都不坐,站在那里,手伸的很长,这叫在生死苦海捞漉苦难众生,把我们捞起来啊!没有佛拿手去捞,我们自己还上不去。没有任何的力量,自身怯弱,不会游水。

我们面临着欲海狂澜是多么地可怕。因为我们的无明妄心里面就带着欲望的种子,外面呈现的境界都是欲望的环境。你往哪里逃呢?当我们的一生都被五欲六尘所笼罩的时候,我们都是魔子啊。魔王波旬很高兴,都离不开三界,都在他的手掌心里面。但佛的慈悲是要让我们离开三界,所以魔王波旬是不高兴的,他是会来障碍的。但是魔王波旬他是生死凡夫,佛是在妙净、清明的境界,魔力是障碍不了佛力的救度的。我们信仰的核心从怯弱自力归命到威神巨大的阿弥陀佛救度的愿力,这样我们的信仰就有一个本质上的跳跃。

这个净土法门就是要谈信愿的,紧接着就是“ 信愿勤念佛 ”。信什么呢?信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就是苦,信极乐世界的安乐无有极。

信我们这个世间就像善导大师讲的“魔乡不可停,唯闻愁叹声。”信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极乐。”要信在这个世间修道很难,进一退九,要信只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阿鞞跋致菩萨,一生快速成佛。这些都构成净土信的内涵。有深信才会发出恳切的愿,愿离娑婆,愿生极乐。这个愿要从内心深处发出来,所以这个信愿是般若智慧的范畴,没有智慧的善根,你是很难有深信切愿的。

当我们建立信愿的心态,这就是你有净土的情怀了。闻思修,信属于闻慧,愿属于思慧,把闻思二慧落实在修慧就是勤念佛。念佛单刀直入,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要勤念佛,“勤”就是二六时中,每时每刻,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一日又一日,一时又一时,你时时刻刻乃至尽形寿都是这句佛号,这句佛号就是本命元辰、命根子,紧紧地抓住,行走坐卧不离开。

所以我们是要求净业行人,如果是退休的,你就勤念佛;如果还要上班,当然也要敦伦尽分,你就至少每天都要有一定的数量,或者几千声,或者一万 、两万声佛号,尽形寿不缺。

有机会再就是精进念佛。比如我们打佛七、闭关,这些修行方法都是让我们在一段时间当中万缘放下,一念单提。一个具足深信切愿的净业行人,他的人生唯此为大的就是执持名号。这句名号是大光明藏,一个能念佛的人,他的内心也慢慢地充满光明,慢慢显发智慧,逐步地消除业障,逐步地积累福德。那念佛又有专修与圆修的差别:专修就是一门深入执持名号,不修其它的,也不干其它的事;圆修可能以念佛为主,兼带修行其它的助行,这些都是因人而异,但末法时期还是以专修为好。

信愿勤念佛这是我们净业行人因地必须把握的,你自己可以主观努力去做的,这样就“ 金台坐莲华 ”。这就到了我们生命的终结,就是临命终时,我们以一辈子信愿勤念佛为能感之机,阿弥陀佛的慈悲接引的愿力为所应之缘,就能显现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西方圣众前来接引的盛况。

一般我们每天晚上念佛会有一个回向偈,其实西方三圣还有一个分工呢:“愿我临欲命终时,阿弥陀佛远相迎。”阿弥陀佛可能比较远地在放光加持你。“观音甘露洒吾头”,观世音菩萨拿着净瓶,这时候怕我们业障现前,用甘露洒吾头,消业障。“势至金台托我足”,大势至菩萨拿着金台,安在我的足下。

其实你看临往生的时候,这个生命的奥妙,不是肉体去往生,是我们的神识,神识才是我们的主人翁。这时候的神识阿弥陀佛放光摄受,摄取众生,往生净土,摄取不舍。那个光的力量很大,摄受神识从百会这个穴——顶门出来,出来直接就放在莲台上。那神识一去,这时候你看,从法相宗的生命的神识层次来看,有相分,有见分,有自证分,有证自证分,你就在最本源的那个生命层面能够看到自己到了莲台上,能够看到自己向佛顶礼。到了莲台,这个莲台就闭合,弹指间、或者一念间、或者屈伸臂间,表明时间非常短的这个刹那,我们随佛往生就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了,这种场景的转换是华丽的转换,就到了七宝池八功德水里面。

那我们会想,怎么会那么快呢?我们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从经典当中说,距离十万亿个刹土啊!就是十万亿个三千大千世界这么远的距离怎么刹那间、一念间就到了呢?这就是大乘佛法的不可思议的地方了,因为阿弥陀佛的光明过来了,这个光是法性的光——心光、愿光。这个光就不是我们世间的日月星三光了,不是众生的业力的状态了。

在这个光中是超越了时空的,时空是我们众生的业力的一种呈现,阿弥陀佛的光明当中是没有众生的业力立足之点的,所以就在光中,娑婆和极乐就在一起,同处一起。是我们的业识的心感召的秽土,实际上当下我们的心清净下来,当处就是极乐净土,是不隔的。极乐世界跟娑婆世界是圆融一体的,是我们的业力不隔而隔,本来是不隔的,我们给它隔开了。但是在佛的境界当中,隔而不隔,好像你是隔开了,有一个距离的概念,但是佛光里面是没有距离的概念,所以刹那就去了。

“ 金台坐莲华 ”,传印长老他追求的是金台,上品上生才是金台,这说明净业行人对往生的品位要取法于上,争取金台往生。就像唐代的怀玉禅师,他誓取金台往生 ,结果来的是银台,是银台他就不高兴了,我一生精进勤苦,怎么银台来了,他就不愿上去。不愿上去那个莲台就消隐了。

怀玉禅师再精进念佛,原来一天念五万声,现在一天念十万声,念念念,念了二十一天,接引的场景重新出来,这时候那个菩萨拿的是金台,他很欢喜地坐上去了。那怀玉禅师临终的那个偈子可是讲到,他出入阎浮修道已经经过了十劫,他才有这种底气、自信心誓取金台往生,金台不来不上去!那我们可不要随便学怀玉禅师,我们还没有这种资本,现在只要能来,不管什么台,银的、铜的,赶紧上去!纵然是下品下生也是往生了啊!就怕滞留在这个地方啊!就好像等公交车,最后一班车,哪怕车门挤压上去你也上去了,就怕没有上去。你不要我还要有个很好的座位我才上去,站着也不错了,速度一样快的过去了。

“ 金台坐莲华 ”,一到极乐世界,这叫横超,就永远离开娑婆世界的八苦了,就能够安享大涅槃的常乐我净了。就能莲花化生出来天天亲炙阿弥陀佛。现在我们只能看阿弥陀佛像,到了极乐世界天天跟阿弥陀佛在一起,天天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天天与莲池海会这些诸上善人把手同行,能够闻种种的法。不仅在极乐世界能闻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讲法,而且在极乐世界的每个宝树之间,墙壁当中,你也可以看到他方世界的诸佛讲经说法,还可以分身散影,自己很多的化身,每天到他方世界供养诸佛,供养诸佛之后又在听法,法门无量誓愿学只有在极乐世界才能够兑现。

在我们这个地方法门无量誓愿学怎么学呀?学一个法门都很难。闻法,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听阿弥陀佛授成佛之记,那《无量寿经》下卷中的偈颂就谈阿弥陀佛给极乐世界的菩萨以及他方世界的菩萨来作成佛之记的盛况,阿弥陀佛也在讲述着自己建立净土圆成佛果的经验。

我们到了极乐世界为什么成佛很快呀?各种修道的境缘太好了!想闻经就能闻到经,想见佛就能见到佛,想看他方世界就能看他方世界,想亲近善知识,像观音、势至这样的大善知识多的很,就能够快速的圆成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等到我们在那里也契证无上正觉之后,我们的同体大悲心也会呈现出来,无量的无生法忍也能得到,辩才无碍也能得到。

这时,悲心就会令我们观察他方世界的苦恼众生,一定会回来度众生,这也是阿弥陀佛的愿力,让一切苦难的众生辗转地教授,辗转地成佛,辗转地又去示现。然后把法界所有的轮回的众生全都度尽,阿弥陀佛的大愿才算圆满,南无阿弥陀佛!



   查看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