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德之孝悌

大安法师  2023/06/30        

八德之孝悌

人者,任也。力任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俾无所歉缺,故名为人。——印光大师《人字发隐》

“人者,任也”。任什么?这就是谈到著名的八德。做人要有八德,但这一点我们讲的人太少了,其实现在我们的伦理学就应该讲八德。“任”有符合的意思,你的行为要符合这八点;任也有担当的意思,要努力去做的意思,这叫“力任”——努力地去做。

八德,第一是“孝”。孝称为“德之本也”,道德人格的基础、根本。曾子专门写《孝经》——十三经就有一部《孝经》。“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这天之经、地之义是天地之道里面所含的意思,所以作为人得要行持它,这是作为一个人的知恩报德的基本的道德素养。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的恩德都不了解,都不去报答的话,他就没有做人的资格,他做人的基础没有了,他的人格一定是瓦解的。所以,孝是贯穿着八德的始终的。

孝又有层次上的不同。曾子说:“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一个孝子,大孝是让父母双亲在整个的人群当中受到尊重,就是得要立身扬名,建功立业。就好像虞舜得天子位,以天下来养他的父母,这叫大孝。其次,做不到大孝,“弗辱”,不要让父亲受到侮辱。比如你蹲监狱了,二进宫了,让父母在人群里面都抬不起头了。再其次,“能养”。能养,就是在物质生活当中能够让父母的衣食不愁,能养父母,这是最低限度了。但很遗憾,现在能养父母都受到挑战了。在孔子眼里,只是赡养父母的物质生命层面,这是动物都能做的,羊都有跪乳之恩的。所以,孝要顺,要养志,不是养身。

曾子就做到了养志。养志就是让父母开心,快乐,一切顺着父母的心。曾子养父母,能够给父母提供很好的吃的东西,肉什么的。吃的剩下来的,曾子还要去跪下来请问父母剩下来的怎么处理。父母说怎么怎么处理,他就听父母的话,怎么处理。这叫养志。到了他的儿子就差一点了。他的儿子叫曾元,养曾子也比较恭敬,也能够给他好吃的,但是吃完之后不问父母怎么处理,他自己处理,这就有点逊色了。

站在一个儒佛的道德层面来看,不仅养身,不仅养志,而且要给父母以大道——养他的法身慧命,让他来修道。这就是莲池大师说“亲得离尘埃,子道方成就”,父母双亲能够离开三界的轮回,作为为人子的孝道才算成就了。

这是第一个——孝。

第二个字是“悌”。悌是处理兄弟之间的关系的,称为“德之序也”,序就是有次序、次第。作为弟弟的,要顺着兄长的这样的尊位,有谦逊的心,所以叫“善事兄长为弟”。这种关系处理好了,在人群当中对一切年龄比你长的,你都会像对待兄长一样地谦逊、随顺。

孟子讲“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尧舜的圣人之道就是做到这两个字。虞舜原来是一个农民,躬耕于历山,就是山东济南一带。他就是孝出名了。孝顺比较好的父母,那是大家都做得到的,但是他的父母可不是善人。他的母亲是一个后母,父母就常常要害死他,那不是一般虐待他,就是要把他置于死地,这个不好孝顺。

然而,虞舜竟然对要害死他的父母行大孝,感化他的父母,感化他的弟弟,才被尧所知。四岳推荐虞舜,尧就看中了他,先派两个女儿为他作妻子,来观察他的内政,然后让他摄政,派他的儿子作为他的下属。经过二十八年的考验,很不错,禅让天下给虞舜了。说明唐尧、虞舜都是看中孝的,以孝治国,“垂衣裳而天下治”,无为而治。



   查看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