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静波法师  2010/12/21        

我们所探讨的不二法门也就是平等法门,就是要不执著有也不要执著空。因为空和有对于我们学佛上都是一种障碍。所以我们面对有的时候,我们发现他没有自性,他是无常的,我们就不再执著他。面对空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个空是从有上去感悟的,所以我们还不可以断灭,是要承当。所以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所以两者之间必须相互照应,才是不二才是平等。

所以不二法门就是要改变我们自己思维观念的一种狭隘,一种障碍。当我们执著空执著有的时候,必然会成为我们修行上的挂碍、执著,所以他就将成为我们自己的障碍,同时他又成为我们的一个机遇。那么这种机遇你要去转变他,你转变他就不是障碍,他就是妙法。所以对我们来讲,生活中的种种现象,都是学佛的下手处。如果你善于消化善于转化,那么他都是我们修行上的一种机遇,同时也是我们修道的助缘,所以我们也要珍惜这样的因缘。所以《六祖坛经》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既然是在世间为人而说法的,既然释迦牟尼佛在人间成佛的,所以他不离开世间而觉悟,如果离开世间而觉悟,就像我们去寻找兔子的角一样。兔子是没有角的,所以那是无有是处的,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如佛说十二部经,三藏十二部,千经万论都是指月过程中的工具,也就是守执而已。让你看到什么,看到天空中的月亮,而你一再执著这个文字这个经典,而你没有通过这个工具而达到指月的目的,那这个学佛就无有是处了。当然我们调过头来讲,从另一个角度去说,可能因缘没有具足。你积累的过程需要一个完备。所以现在还不能下结论,说完全的无有是处。就像一个人他没有学佛之前,他可能对佛教有很多误会,那么因缘没有成熟,有一天因缘成熟了,他不再误会了,他是欢喜的,当然他可能还没有受益。但是通过这种欢喜,最后接受佛法,产生法喜,必将受益。如果我们的眼睛只停留在守执上,在守执上去计较去执著,则终究不能见到月亮,见到月亮才是我们修行的目的。正如入不二法门品中三十一位菩萨所说所探讨的都是相对而言的,因为这种探讨的相对就是我们人性的弱点。我们停留在这样的一个生死、空有、相对的一个二元世界里,所以告诉我们要打破这种界限,打破这种局限,那么你才有希望。所以开悟是可能的,但是我们太顽固了,我们太刚强了。《地藏经》说“南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度”刚强里面就充满着自以为是,自以为是就是贫嗔痴带给我们的信息,我们觉得是可靠的,事实上是不可靠的,因为他一直在变化,包括我们自己。但是我们这种强烈的执著走不出这种局限。所以就画地为牢,转呀转呀,越圈越小,然后这个世界越来越小。所以哲学家说你认识的局限会导致你世界的局限。因为你的认识不到位,你只是停留在表相上。所以你的世界就这样大。

井里的蛤蟆,井底之蛙,他看到天只有井那么大,一旦他出来,那当然就不是蛤蟆了,他不是井底之蛙了,觉得世界就不一样了。那么是用二法来还说不二法,所以我们必须面对生活的现实,生活的现实就是二法,二就是千差万别,二只是代表一个现相界,男人女人、好坏、高低、贵贱、美丑,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宇宙万有存在的现相都叫二法。通过这样的二法来探讨不二,因为这个二法对我们影响对我们伤害。所以我们要去改变,要去透视他的本质,就像我们昨天晚上所说的,所有人都是瞎子,瞎子看到的是表面。如果你看到那块布了,那你就不瞎了。否则你就看到裙子、看到帽子、看到围巾,那你就是执著就是烦恼,你的世界就局限。那你从那个裙子、帽子、围巾的本质去看,原来是块布,那你一定是自在的。当然这个很难得。

所以说修行是要面对现实,通过二法来透视不二法。那么妙吉祥菩萨也就是文殊师利菩萨,他要遣一切法,什么叫遣,就是遣出排遣,不是这样的,遣一切法,去掉你的执著。有的人说,你能去掉吗,去掉你这个执著的想法,不是说把那个好的否定掉了,把那个坏的否定掉了。好的依然好,坏的依然坏。但是告诉你,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没有主宰性,但是我们还是要做好人,虽然是缘起的假相,但是你不做好人你就没有希望。所以说妙吉祥菩萨遣一切法,还是要方便说此不二法门,遣一切法,说不二法门是不可说的,但是还是要方便说,不可说也要说。三十一位菩萨是什么样呢,没有他证得,但是理论上是应该这样,从二入不二,文殊菩萨说不二是不可说的,但是还是要方便为众生去讲,你不讲大家没有下手处。所以还是要去讲。只有维摩居士一默如雷,沉默,不说,因为既然是不二了,你说了跟不二就冲突了,不能说。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所以对佛法的感悟是不可说的,说出来的,也不是真正的感悟。所以一默如雷,像一阵炸雷一样,突然间把我们惊醒了。原来是不可说的。

那么由此而感悟到真正不二法门,真正的从生命的局限、相对的世界里走出来,那么你的离心力,也就是你要透视两者之间那种二的不可靠性没有主宰性,你走出来了,这种走出来是你观念走出来,不是你不面对现实,是你面对他。古人有一句话叫“但无心于万物,何方万物常围绕”如果你不讲较,不执著他,何妨他围着你转呀,你无所谓呀。就像你在想一件事,你前面边的人过来你没有注意,为什么,因为你在想一件事,当然今天我们在想着一个,原来他是不可得的没有实在性的,那么他过来的时候,你是不需要去执著他的。因为你知道他是不可靠的,你只要稍稍的忍耐一点点,改变了,好多事情就是通过这样改变的。

此沉默对一般人而言表示会感觉莫名其妙,为什么不讲呀,为什么不说呀,但是真正的感悟真的是不可说呀,事实却是无声的狮子巨吼。为什么佛教里面把佛陀说法叫狮子吼,狮子代表无所畏惧,万兽皆惊,百兽皆惊,都傻了。凡是狮子一叫,其他动物全都老实了,万兽之王呀,狮子吼,所以佛陀说法能够破邪显正,能够使所有的邪知邪见没有空间,所以如狮子巨吼。不再听琐碎之声,百兽之声。所有的佛法的法门都自默的,回归根本。那么佛法讲是依,这根本是什么,依法不依人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你看到的是假的,如果你去透视的,那个是智慧。是呀,依靠智慧,不需要依靠你的那个眼睛耳朵舌头,身体那个分别的假相。第三个是什么呀,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了义的,就是你要从那个局限从轮回中走出来的,这是了义。不了义,怎么样呢,算命呀,升官呀,发财呀,这是不了义呀,因为他终会无常呀。第四个是依义不依语,语言文字是工具,我刚才已经交待大家,那是指头要看月亮,如果你没有看月亮,那就是依语了,这个工具了,你抓住他干什么。他是船,你得到彼岸去呀,你到去了彼岸这个船才有价值。如果到了彼岸你还背着船,那你还没到彼岸呢,所以依靠四依来完成根本佛法的那种认知默契。

如果就是见性而开悟,见到本质了,就像我们说的得意而忘形了,得到那种自性了。空于是外在的东西不再执著,虽然你得到这个空性是通过外在的而感悟内在的,但是你一旦感悟内在了,外在的东西你就很坦然的面对了,承当游戏。就像有人说,我叫张三,但是你还有名字,你还有小名,还有你在母亲面前你还是儿子,你在爷爷面前你还是孙子,你在儿子面前你又是父亲,你的角色很多呀,你在国家你是公民,你在工厂里你是职工是员工,但是都是你呀,不是别人,就一个人,有很多名字。我们说,佛性、如来藏、诸法识相,妙名真心呀,还有实相呀,还有理性呀,理体呀,空性呀,都是一个呀,他只是有不同的名字。那类众生听到了佛性他解脱了。那类众生听到如来藏解脱了,下手处不一样,所以不二的下手处首先要解决生死的问题,生是主宰性的吗?死是主宰性的吗?没有的,所以我们就不怕生也不怕死,要不然的话,生离死别是伤害人的,感情是最折磨人的,所以说感情也是我们修行的最大障碍。有人说那我就不要感情了,也是错误的,感情知道是缘聚珍惜他,缘散再见,洒脱的向他告别,因为你纠缠也是没有用的,不能真的解决问题,不能重新开始。所以说我们通过学佛要珍惜因缘,同时因缘散了,要洒脱的告别,再见,非常自在,这就是修行和不修行之间区别。

那么如果我们能够见到本质,通过这种外在感悟到内在,于是你醒来了,于是突然你间自在了。原来不过如此呀,其实你想想呀,我们整天忧心重重,烦恼重重,有用吗,没有用呀,你沉住气,你稍稍挺一下,也都过去了。事物会有转机,就是因为你越想越多,越多越复杂,越复杂你越去想,麻烦了。凡事要沉往气,你为什么要沉住气了,因为你有智慧,因为你知道他会过去。就像那个锅一样,他已然碎了,就让他碎了,如果再有锅的时候,把他捆牢一点,我不会犯第二次这样的错误,我不会被一种石头拌倒两次,这就是智者。如此我们的耳朵边经常的会有狮子吼,我们探讨不二法门,佛陀在谆谆教诲,一直都会提醒你不要上当不要受骗,那是假的没有主宰性。虽然你要去承当,你去负责,但是你的心里不要留痕迹,不要认为他是负担,这就是解脱。谁敢伤害你?能伤害你?没人伤害你,没人伤害得了你,都是你自己伤害自己。佛已经告诉你了,你假的,不上当,不受骗。此时妙吉祥菩萨大加赞叹。整个经文就是这样的。刚开始三十一位菩萨讲,然后文殊菩萨说,最后维摩居士沉默。最后维摩居士这种沉默面对这个沉默,妙菩萨也就是文殊师利菩萨大加赞叹,善哉善哉!好呀好,妙不可言,的确如此。乃至无有文字、语言,也没有文字也没有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才是真正的感悟了不二法门,进入不二法门,平等,看到空要看到有,看到有知道他是空。所以你活得自在了,你要承当要负责任你还自在。你要自在还在面对,还要负责任。因为在面对中去锻炼自己,锻炼自己不再去执著,不执著你才更好的去担当去度众生,度众生利于自己。我所有的功德都不要,我都给诸位,但是你知道我这个账算得很好,我一点点都不要,我得到的更多,我要一点我得到的就不够多。只有打破我执,真正的我具有如来藏宝藏,否则那就一点点功德。有我执的总是局限的总是轮回的。

终于我们回家了,这种回家就是觉悟了,我们终于从这个圆圈里从这个六道轮回里走出来了。那么永嘉禅师《证道歌》里边说一句话梦里明明有六趣,其实我们是在做梦之中有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觉后空空无大千,就面对六道轮回,突然间醒来,原来没有实实在在的六道轮回,原来是幻化的假相,所以自在了。但是必须要面对轮回,然后你走出这个轮回。这就是不二。那么如此我们不要歧路,不要走到岔路上去,说不二的时候你就觉得好坏都平等了,然后你要去干坏事,而且还说不二,烦恼就是菩提,然后自己原谅自己,在痛苦在烦恼招别人烦恼,错了。所以不要走到岔路上去,不要误解了佛法。因为歧路亡羊,因为岔路上去会把羊丢了,会把我们的佛性丢掉,会把我们的法身慧命丢掉。所以说大家要注意,不要因为学了不二法门品误解他,误会他,容易走错了路。

下面我们走入经文。经文是“尔时维摩诘谓众菩萨言:诸仁者,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各随所乐说之。”

经文的意思是什么呢,就在维摩诘说偈完了之后,也就是接上一品,随即又对在场的三万二千,这个法会菩萨有三万二千,当然还有在香积佛国品里面,九百六十万的香积世界的菩萨也来到这个法会,当然更多了,非常之多。所以对在座的众位菩萨说,各位仁者,善良的人,真正的修道的人。那么《六祖坛经》里面有这样一个公案,六祖慧能大师当年到法性寺也就是如今的广州光孝寺,在门前遇到两个沙弥,看到寺庙门前挂了一个幢,风一吹幢就动。沙弥甲就说风在动所以幢动,沙弥乙就说,因为幢动所以风动,两个人争来争去。六祖慧过来说,非幢动非风动,乃仁者心动。你若不分别,哪里有风哪里有幢呢。有人说了幢借助风,风借助幢。是呀,如果是二的话,那这二者之间他有自性吗?他有主宰性吗?没有呀,假的,不会永远是这样,那是不可得了,平等了,仁者心动。所以说各位仁者,发心修行的菩萨,怎么样才是菩萨证入不二法门呢,我们怎么样能从二元的世界里走出来了不再去执著呢,请大家各随所证的契机因缘。每个菩萨,在座有很多菩萨,因为你是菩萨,你也是利他的,同时你也是生活的现实中感悟的,你在也证入不二法门的,你们有你们的因缘,你是怎么样证悟的,你可以给大家说一说呀,随缘说呀。佛法是民主的呀,一直都是两个人说,现在是放开了让大家说,发扬民主。让大家说,然后我再发表意见,一直都是这样。所以维摩让大家说,你们说说看,然后我再说,这样互动的。不像我们今天,一直都是我说,你们不说,我不知道你们在想什么,所以我也希望如果有因缘的时候大家互相说,解决问题呀,真的解决问题。没有问题了,自己就活自在了。很快乐,学佛真好。如果你真的很挂碍很痛苦很烦恼,那我们学他有什么意义呢,不要学了。

有人曾经跟我说,佛菩萨会不会生我气会不会报复我呀。你说千万不要这么认为,佛菩萨是大慈大悲的,你得罪谁都可怕,你得罪佛菩萨没关系,他不会跟你计较,他不会报复你。最可怕的是什么,是人呀,你千万不要得罪他,他老是耿耿于怀的,总会报复你,多少年的故事他都记得,想起来他就消化不要。所以不要怕得罪佛菩萨,不要得罪你身边的人,广结善缘。所以放开让大家说,大家不说你怎么解决问题呀,大家说了,知道你有什么问题。你对佛法的感悟感觉是什么样的,所以这样的佛法就活起来了,互动,互相动才能够互相受益。

下面经文“会中有菩萨,名法自在,说言:诸仁者,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

那么经文的意思是什么呢,这是第一位菩萨。三十一位菩萨要讲要发言,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研讨会,大家都要发言。法自在菩萨第一个站出来发言,所以慈悲菩萨与法自在,对于法已经自在了。为什么,因为他知道法没有自性,法没有主宰性,没有实在性。所以自在了,不会执著不会挂碍了,我们执著我们挂碍。所以我们面对法自在菩萨我们要去反醒自己,自己的身口意,面对法自在菩萨我们不好意思,我们没有自在,所以要跟他学。他为我们提供了修学的一种榜样,我们的身口意要跟他自在。契入诸法实际,空性没有主宰性,我们今天老想抓一根救命蹈草。事实上我们举个例子了,我们今天知道,告诉你诸法实相是什么,是零。我们不知道零,怎么样呢,我们用一来跟他比,说这个零跟一比没有都没有。但是我们现在又抓住一个一,一我们也不知道,又用二来比,事物越来越多,越来越麻烦。本来简单,回归就是零,一个修行人本来他很简单,他上树上去修行,老鼠把他的衣服就咬破了,老鼠咬破衣服怎么办呢,他想养一个猫吧,当然过个故事不要追究他是否合理,我们只是要讲一个道理。养一只猫这个问题又来了,猫又不能让他吃肉,让他去喝牛奶,就得养牛,又要买一头奶牛。买一头奶牛的问题又来了,你又得雇人去放,雇人放的问题又来了,你还得给他开工资,还得去化缘,问题越来越多。所以我们活得不自在,所以很多事情是我们自己找的,所以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告诉你,学佛是减法,思想越简单越自在,轮回是加法,没事找事,找来找去越找烦恼,轮回了,无事生非呀。所以减法就很自在,加法就很痛苦。最后背来背去你背不动了,我就往下去了。减法越减越自在,就往上去,这个圈就里出去了,很自在很快乐的。所以我们要学会着用减法,不要去用加法。所以称作法自在菩萨,对于法他是自在的,因为对于法他明白了,这个法不是真的,不是实在的,他是没有主宰性的,缘起的,变化的,幻化的,包括我们自己。

历史上曾经三论宗有个僧肇大师,第二代祖师,他在《肇论》里说所谓幻化人,就是法师中幻化的法师,居士是幻化的居士,这都是幻化人。非无幻化人,是说不是没有幻化人。幻化人非实也,只是幻化人都不实在,于是入二法门了,于是于法自在。这位菩萨他就发言说,各位仁者呀,用众生的眼光去看,用人性的眼光去看,生与灭是两个对立的东西,就像没有生没有死,没有死没有生,对立的。但是你记住,你现在生着,你现在正在死着,你现在正在死你现在正在生,你要调整你的观念。是呀,你的新陈代谢,旧的细胞死掉了,新的细胞生了,一个小孩子长大了,但是父母却老了,生死死生,同时在进行。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死就没有生。所以看起来生和死是两个对立的东西。而生和死是对我们修行是最大的障碍。我们一直都喜欢活着,一直都怕死,痛苦,谁都这样、但是哪个不死呀?一直在死你知道吗。那么事实上法之本体,生与死之间如金与器物,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金子和金子所制造的首饰,各种精美的首饰,佛教徒他也有戴耳环的,戴项链的,戴金镯子的,他们都是金子制造成的。器相虽生,虽然有金耳环、金项链、金戒指、金镯子,虽然出现了,但同一金性。我们就执著,那是耳环,那是戒指,那是项链,那是镯子,我们表面上是看到这个东西,但是本质是金子。耳环是金的,项链是金的,戒指是金的,镯子是金的,所以你要看这个,不要看表相,我们的轮回就是因为执著外在,那是环呀,那是镯呀,那是链呀,这个是错误的。我们的执著给我们的世界带来局限,所以我们成了加法,减法原来就是金,一下就看到他本质。所以这个金子不生不灭,本质呀,因为生成了链子,把这个链子又毁掉做镯子,把这个镯子毁掉再做耳环,他有生有灭。项链没了耳环出来了,耳环没了镯子出来了,有生有死。但是你看到本质的金子,马上说没有生没有死,没有生没有灭,原来都是金子没有改变。从性而言,所以说没有生没有死。所以我们说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并不是你没有了,只是这样的状态没有了,这样一个存在的状态没有了,但是又变换另一种存在的状态。就像我们频道的电视剧看完了,又换成另一个频道,可能更好呀。这个状态,这个样子没有了。物质不灭定律,就说他不是没有了,他只是改变成另一种存在的状态。那你怕什么呀,你不用害怕。但是另一种存在的状态是根据你今生的一种所作所为的种子,阿赖耶识的种子所决定的,所以我们说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我们没有白做任何功德。任何的布施、功德都是没有白做的。真正有智慧的人是知道舍得舍得的,我舍了我得了,我舍了是把我的我执舍出去了,那么你得到的是什么,是自在,走出生命的局限,刚才我们说了走出生死。

法自在菩萨给我们的感悟是这样的。就像龙树菩萨《中观论》里说,有一个偈子叫“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什么意思呢,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诸法不自生,我问大家,牛能生牛吗,有人说是呀,牛能生牛吗,人能生人,马能生马。可是一个牛怎么生,一个牛就没有办法生吗。说从他生,说牛从马那生的,不可能,牛只能从牛生,当然单纯的牛是不能生的。从马那生出牛来,当然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没有这样的因缘呀。马生牛不是乱套了吗,根本就没有情理。但是下面又说了,不共不无因。共生,说一只牛不能生牛,那两只牛可以吧。两只牛,一只公牛一只母牛,还得有这个因缘才可能生,就像我们每个人有父母有母亲,还得有阿赖耶识,这是一个缘起。共生就是没有主宰性的,可以变化的,请问他有实在性,没有。他没有真生,是假生。下面是无因生,没有任何原因就出来了,没有这事。我们说《西游记》孙悟空,他是石头壳里蹦出来的,还需要风吹日晒雨淋最后他成精了,当然这个不可能的,石头子里蹦出来不现实呀。没有任何原因是不对的,没有这样的事情,都是有原因的。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所以说这种生都是不合理的。所以最后说,是故说无生,这个生就是没有主宰性的,没有实在的生。

如果说缘起的幻化的,有,但他是假的,你为什么还要上当受骗。所以你也不要高兴,但是我也不要伤心,当然你要珍惜他,但是我也不要执著挂碍他,所以是故说无生,无生法忍,就是要必须这样才能够证悟的。那么已有无有生,已经生过了不可能再生了。如果生无穷过,永远不断的生下来,那不麻烦了吗。像母亲生儿子,已生无有生,已经生过了,再生另一种因缘,这种因缘没有了。再生就是无穷过。永远不停的生谁也受不了,这个世界膨胀,这个地球肯定完了。无已生也不生,没有这因缘怎么生,没有办法生。说离已生未生,说离开了已生和未生,更无生时生。有人说生时生。我们举个例子,半生半不生,半生不是生,半生是生,半不生也不能生,这种对立和矛盾还是不能生。于是我们有理由说,无生法忍的依据就来自理论,没有这种理论请问我们不执著吗,我们还在执著,是生了,生是缘生。告诉你,灭是缘灭,不是一个彻底断灭,缘聚则生聚散则灭,灭了不是永远没有,没有生也不是永远没有缘,是因为还没到。就像春天播种了,播种之后,我们着急,到田地里面把种子扒出来看,你得给他时间呀,你不给他时间,你昨天播种了,你今天就看,明天你又来看,看来看去,把他看坏了,他真的生不了了。你不着急,你播种了,你给他因缘给他水给他温度,慢慢的就长出来。一支玉米要两三个月三四个月才能结果实。你栽下一支果树,可能要好几年才能结果。你怎么可以说我今天布施了我明天一下子就有回报了,不可能,因缘还没有成熟,不要着急早晚的事。越是不着急的人越是能干大事,越是能够在佛法上有更大的感悟,这是有说服力的。那么如此无生法忍,如果你能够这样去认知他,去调整自己错误的思想、行为,你就会消融生死二法。你不再执著生,生而何欢,你也不再畏惧死了,死而何惧,不在乎了。所以一个真正的解脱者,临死的时候,非常的快乐自在,没有什么恐惧的,这才是解脱了。不然的话说我害怕,这不是最好的佛教徒。最好的佛教徒,换个频道,没有关系我会演得更好,我乘愿再来,我会得到一种锻炼,我会跟众生结缘,你才有资格来成佛。要不然你没有资格没有因缘。那么这种打破生死的观念就是契入不二法门。生不乐死也不惧,那你说你怕什么,然后还问,你死后到哪去了,你都不在乎了还怕什么。那就是自在,那就是极乐世界了,就是这样呀。这种打破观念就跟阿弥陀佛的无量寿相应了。轮回这个局限,轮回这个生命的局限,说白了就是有量了,你打破这种局限了,出来,无量寿,没有办法去衡量的,走出一个相对的世界。所以无量寿是可以的,所以如果你学净土,那你要不怕活着也不怕死,如果你怕活着不行,你怕死不行,所以你要随缘去,活着也好,死了也不惧怕。

走出一个相对的世界,所以无量寿是可以的。所以如果你学净土你要不怕活着也不怕死。如果你怕活着,不行;你怕死,不行。所以你要随缘去,活着也好,死了也不惧怕。这样话你才能真正的解脱。

下面的经文是“德守菩萨曰:我,我所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无有我,则无我所,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的意思这是第二位菩萨站起来发言了。既然是放开、民主,大家发言了。第二位菩萨继法自在菩萨说完不二法门之后,一位叫德守的菩萨站起来说不二法门。这位菩萨他能够持守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也就是三德涅槃,三德是这么来的。般若德,般若跟空性相应的,那就是我们曾经探讨的《八大人觉经》说“唯慧是业“,慧就是般若的解脱。所以般若德能够拥有大智慧,解脱德因为这种大智慧你从生死的局限里走出来。你不再执著二元还有法身德,法身以法为身,遍一切处。

我们两边的是什么呢,是很多佛像,法身叫毗卢舍那佛,翻译过来叫遍一切处,无处不在。法之所在,空性所在,即是法身佛所在,所以说三德,所以称他为德守菩萨。他能够在解脱德、般若德和法身德之中能够恒守,能够保持。他站起来说,一般凡夫以为,四大五蕴业报身为我,六尘缘影的环境、外镜为我所。什么叫四大,地水火风。什么叫五蕴,色受想行识。四大,举个例子我们的骨骼比喻地,坚硬,骨骼很坚硬。水是我们身体的血液和尿夜流动。火是我们身体的温度,是有温度的。风是我们的呼吸,所以地水火风就是我们生命存在一个现象,地水火风组成了我们生命的现在的现象。但是如果有一天,如果我们的血液,如果我们的骨骼,如果我们自己的呼吸有了问题,只要哪一个有了问题,我们的生命就坏了。我们认为四大组成的我,是实在的错误。我们认识五蕴色受想行识,色就是我们身体的现象,身体外在的肉体。受想行识属于精神的范畴,也就是我们精神和物质组合的现象我们认识是有主宰性的,是有实在,就成了错觉。我们认为他是我,每个人都是这样。

那么六尘缘影的外境为我所,我面对的色受想行识,面对的是色声香味触法,也就是五蕴面对的外境就是色声香味触法,我们认为外境的各种存在现象是我所有。包括我的家庭,我的子女,我的信仰,你认为这是我所拥有。但是你不知道他原来是一个缘起的合作现象。如果我都没有,还有我所吗。我们再回顾一下《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我们都知道的,打开智慧的。《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身体是没有实在性的,这是我,我所有。下面又说“是诸法空相”,我之外的所有宇宙万有的存在的现象都是空。那么我是空的,我所有是空的。事实上这是不可得的,不是没有,不实在,不可靠,一直在变化,哪里有实在的东西呢。外道以八识见分为我,所以能认识的外道,能认识的我的神经系统,我一看,我的眼根和眼的神经和我注意距离这样的一个因缘,他觉得这是是我。以六尘缘影幻现的色相为我所有法;其实我法二执。我之外的那种存在现象,认为是我所有的。

二乘以有能见烦恼的人为我。二乘人说我面对的一个轮回,是无常苦空无我。这个是我,以所证的偏空涅槃为我所有法。也就是认识到,常乐我静他认为是我所有法,凭空的。所以他认识到这种错误的认识的局限,他觉得是无常的。二乘人他偏空,凡夫认为是有的,凡夫认为那是男的是实在的,女的是实在的。二乘人他认为没有实在的男的,没有实在的女的,没有实在的桌子,所以他就证得涅槃。他偏空了。菩萨不一样,菩萨说,就是因为我面对这个外景,他能够给我一个启迪,他是没有主宰性的,是无常的。我面对的过程之中,他改变了我的这种执著,所以我要面对,我要去利于众生,我要跟他去结缘,这个不是偏空了。二乘人做不到这一点,他不敢面对,赶紧挥身灭智,马上走了。二乘人是局限,声闻人、觉缘人是局限的、是狭隘的。不度众生自己不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所以权乘菩萨以人为我,以法为我所有法。权乘也就是位次不高的菩萨,刚刚进入学菩萨道的菩萨,以人为我,他认为人是有主宰性的,以法为我所有法。当然他没有去感悟深刻的东西。刚刚去发心,刚刚去认知佛法,他发心,但是他的局限还存在。诸多种种,都无非是金子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耳环、项链、戒指、镯子,都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而外表的相难免是千差万别的,所以他是二,二就代表二以上的存在的种种现象,是二,都是不确定的。他可以是这样的,也可以是那样的。就像一杯水,放以圆的杯子里他是圆的,你把他放到方的杯子里他是方的,你把他放到长的杯子里他是长的,你把他放到短的杯子里他是短的,他是不确定的。但是里边的水却没有变。也就是金子本身没有变,外在的表现形式变了。但是我一下子就认出来你原来就是金子,你原来就是水。这个就走进了不二法门。

因为有了我,才有我所有。因为你认为有每个人的主宰性实在性,于是你才会有一个与我而相对的我所有的物,这是二元,我,我所有。但事实上没有我,也没有我所有。我是四大五蕴的,我刚才已经分析了,他并不是没有,是假的,我所有的也是假的。那么《金刚经》告诉我们在布施的过程中要完成三轮体空,三轮体空的布施功德无量无边。能施所施中间物,能施的是我,了不可得,没有主宰性。所施的是寺庙,某某法师,也是了不可得,外在是法师,外在是一个寺院。但是兴如幻佛事建水月道场,都是假的。中间的物是钱是物都是假的。你看到本质于是你就解脱了。所以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我,则没有我所有物,即是相待的存在。如此相对的就不可靠了,你就走进了不二法门。因为不可靠的东西你就不住在里面了,不再执著了。这个过程中是非常有意思的。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做完功德你愿意做了,做完之后你不后悔了。做完之后你不再要求说你要回报。你已经有回报了,你已经把烦恼把你的执著全都给出去了,你还哪里有烦恼呢,没有了。自在了。

下面经文“不眴菩萨曰:受不受为二,若法不受,则不可得,以不可得故,无取无舍,无作无行,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这是第三位菩萨站起来发言。眴是什么意思呢,是眼睛老眨,人不眨眼睛根本不正常,眨眼睛叫眴,不眴就是不眨眼睛盯着看,叫不眴。人眼是往上动的,天眼则上下都动。你试试呀。所谓不眴,那么这位菩萨因恭敬佛之形相,因为同佛之空性相应,目不转睛,一直不会去有一点点的空隙不相应,完全相应。所以说慧眼常开,对诸法不作分别想,所以称为“不眴”。当德守菩萨讲完之后,不眴菩萨就接下来说“不二法门”。他说,众生不觉,就没有醒来。则有执受心,就会有执著有感受,就会有苦呀,有乐呀这样的感受。即能领纳苦乐诸法,称之为受;于是有感受他就避苦而求乐,人都逃避,这个不好,不好我躲。他不知道不好是锻炼是机遇是考试,所以求乐,乐也是暂时,所以说这种避苦求乐,称之为受。菩萨为了感悟缘起性空的幻相,这种苦也好乐也好,还是不苦不乐的感觉也好,都是缘起的,没有主宰性的,是一种假相。你不要去执著。所以苦乐等感受分明是我们每个人主观的对外境缘起分别的结果。我们分别了,为什么,我们就觉得事物应该是这样的,而不应该是这样的。但是他这样的,我们就觉得这是苦,如果这样了我们就觉得乐。所以是缘起的分别的假相。缘起相本来是没有自性的,但是你一分别就是有了自性就有了实在性,于是你就有苦乐的感受。这种苦乐的感受是一种错觉,而事物的真相则是没有这种苦受,是你的期望。没有爱就没有恨,事实上是这样的。所以我们要走出爱恨的局限。用二乘人的观点,也就是声闻乘人、也就是阿罗汉、辟支佛乘人的观点去看,众生的受和菩萨的不受是二法,我们受有苦有乐,菩萨的不受是没有苦没有乐,从这种局限中走出来。但是我们认为这是两个法门,是相对而言的。所以舍受就取不受,舍掉这种苦的感受、乐的感受,而选择没有苦没有乐的这种感受。事实上错了,因为有取舍的心,因为你说这个是不好的,我放下,那个是好的,我选择。只要有取舍的心仍然是受,仍然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则还是有执著,有挂碍,所以依然要去改变他,要去不执著他。正如《般若经》告诉我们说,般若是什么,是佛母呀,如果你有了佛母你将来就是佛子呀,你将来也会成长,长为佛。所以一切法不受,乃至不受亦不受。一切法我都没有这种苦呀乐呀,不苦不乐的这种感受,乃至没有苦乐不苦不乐的这种感受我也不受,乃至不受亦不受。不受我也没有感受,我不执著,无所得我也无所得,我也不执著无所得。也如《六祖坛经》告诉我们,佛法告诉我们什么。不思善,不思恶,正是当相。正这么时就是当相,是你慧明上座本来面目。是你慧明法师的真实面目。佛法就是你不执著这两边。所以说“若法不受,则不可得”。所以不受没有苦没有乐,没有那种苦乐的感受,那就是没有,不可得。因为不可得的缘故,所以则是本不可取,当然也没有舍,没有取就没有舍,我既然不可得我就不去执取,没有执取哪里有舍,那个取和舍是相对的,没有取就没有舍,没有我就没有我所。因为不可得的缘故,所以则是本无可取当然也无舍了。没有可取自然没有凡夫的善业和恶业,不是没有呀,善业和恶业都是无常的,是变化的。如果你去感悟他,你就会很自在。没有可舍,也没有二乘的寂灭行。所以你也不用说舍生死入涅槃了。原来生死是没有的,于是你当下就涅槃了。如是无作无行,你又没有照做,你也不用去努力,去改变。改变观念就行了。是菩萨入不二法门。菩萨从这个舎和受之间走出来了。所以不舍之间就走出来了,所以你自在了。所以不眴菩萨他给我们的感觉应该是这样的。

那么下边经文“德顶菩萨曰:垢净为二,见垢实性,则无净相,顺于灭相,是为入不二法门。”这是第四位菩萨的探讨,感悟。经文的意思是说第四位菩萨,这位菩萨所修的德业也就是般若解脱法身三德已经具足圆满,所以称为德顶菩萨。圆满了,再也超不过去了,究竟圆满,所以称为德顶菩萨。在不眴菩萨讲过之后,他站起来说“不二法门”。他探讨,他感悟的是什么样的呢。他说垢法和净法就如同烦恼与解脱,烦恼就是垢呀,这个垢就是挂碍就是执著。净就是解脱,这个比喻是恰当的。用凡夫和二乘人的观点看,二乘人就是声闻乘、缘觉乘,也就是阿罗汉和辟支佛的,阿罗汉修四谛法的,辟支佛修十二因缘法的。所以用凡夫和二乘人的观点去看,以为是二法。凡夫认为烦恼是实在的,所以被烦恼所缠绕,就轮回。二乘人认为烦恼是空的,所以就去追求涅槃,以为他是二元的,以为是二法,事实的真相则是垢净二相,都是无明所导致的分别心的结果。无明就是没有光明,没有光明就是说我们没有智慧,我们看不透他的真相,只停留到外在的假相。所以这种分别心就是因为愚痴的分别结果,就如同粪便一般。猪狗以为是美餐,当然了可能新加坡没有猪,狗恐怕也不吃粪便了。我们只不过是做个比喻,他的业力所牵引他看到这个粪便他以为是美味佳肴。人则以为垢的,是脏的东西,那排泄物哪里是好东西呢?如果去除猪狗与人的业力,猪狗认为是好吃的,美味,那么人则认为是脏的,这是两种对立的,一个是净一个是垢。这两种是对立的一种观念。如果去除猪狗与人的业力,是呀,你的分别心导致的结果。所以猪狗认为是美味佳肴,人则认为是脏的可怕的。那是思维的惯性,这种力量你不这么认为都不行。

我们昨天说了,因为你戴着眼镜你看那东西是红的。所以因为你的分别心,你认为粪便就是脏的。但是脏的东西一直都是你的局限和挂碍,你依然要轮回。当然认为净的也是轮回,所以你要走进不二法门,从那个局限中走出来。当然这个惯性是非常可怕的,这个力量非常之强,打破这个局限没有大智慧不行。那么如果我们能够改变这种业力,这种强大的这种生命的局限,那么就将是怎么样呢,没有垢也没有净。是缘起,是由缘而牵引的这种一个垢和净的局限。他不是一个固定的,他不是一个实在的,他不是永恒的。那么即是诸法实相,你不再认为有主宰性的一个垢的主宰性的一个净,都是缘起的假相,于是你走出来了。也就是见垢的真实性,如是也无有净相,脏的东西的真实性是什么,没有主宰性,是假的。那么如果你看到真实相之后没有这个东西,你不会障碍你不会讨厌,同样没有垢也就没有净,因为这个垢是相对净而言的,没有了垢这个净还有吗,没有了好还有坏吗,没有了。如果你说没有好,我这个坏还有,没有坏,我这个好还有,那不成了独立。我们活在比量的世界里,我们说张三长得很帅气,为什么帅,他是因为跟旁边的李四比,如果跟王二一比,张三就不够帅气了。所以这个固定吗,不固定了。一尺你说长还是短的呢,对于寸而言一尺是长的,对于丈而言一尺是短。哪里是固定呢,你不要执著他,你不要去上当。当然我们要有信心也要有足够的耐力面对一尺,面对一丈,面对一寸,无所谓,但是你不要执著,你不执著才能没有牵挂没有挂碍。所以你要去训练自己的这种能力。你要是具备这种能力你就打破生死。

那么没有净相,就一也没有,何况是二。一都没有了,哪里有二?二也没有,一也没有。我们说的有是主宰的,实在的。假想的可以,假相你又不上当。如果有主宰的,有实在的那你就会执著,你的生命就是局限。所以说“如是则随顺天然空性的寂灭涅槃。”于是你就知道,垢也是假的净也是假的。你若不执著何妨有垢有净呀,你若不在乎他又能耐你何呢,无所谓了。所以这个时候你就走进不二法门。但是这个是德顶菩萨的感悟。你有没有这样的感悟呢,需要契机的,不能白学,来对照自己跟德顶菩萨相距有多远呀。你要照镜子,原来我不够好,那你要改变一下,你要学佛,你要跟佛学得一模一样。今天你要对待菩萨,你也要跟菩萨一模一样,这才是学。

下面的经文是“善宿菩萨曰:是动是念为二,不动则无念,无念即无分别,通达此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是,这是第五位菩萨。此菩萨如天台宗智者大师所说,智者大师是天台宗的第三代祖师。那么我所在寺院哈尔滨极乐寺就是天台宗的传承,当然他也是禅师的传承,当然我们也说他也是以净土为自己的宗,为自己所宗。所以说中国寺院里的宗派的观念不是很强烈,为什么,因为他比较大气,不是那么小气,你是这个我是那个不行呀。这个药只要治病就是好药,不治病再怎么值钱也不是好药。此菩萨“得日月星宿三昧,故曰善宿”。看到日月星宿了,观照日月星宿,马上就知道是缘起法,于是不执著,所以叫善宿菩萨。看到这种星宿而感悟到诸法的实相,空性。所以善宿。善于在星宿上去感悟佛法。所以叫善宿菩萨。善宿菩萨站起来说,外境的动相和内心的念虑,凡夫和二乘以为是二法。外边在动,内在的念的分别。外在不动,内怎么分别呢。所以内和外之间的缘起相。所以凡夫和二乘以为是二法,对立的,就实际而言,外境不实,动是在改变的。

你去海边、你上河边,你今天去了,你明天又去了,你说还是那个吗,不是了,已经过去了。那个海流过去了,那个河流过去了。你也不是昨天的了,也是在不停的在过去。所以外境不实,因为他动,即是不动。因为那不实在,所以你看到是动,其实没有动,他不是原来那个,他没有动呀。心缘无性,你面对这种动,你不去执著他,他就没有自性,即无念,你不会停留下来,不停留下来你就解脱了。无念就没有分别,不分别了,没有分别就没有苦恼了,你有分别你就有苦恼。无分别即不著境,你不执著外境,内无分别,外不著境。不执著,则一切外境动静平等,因为动是无常的,静也是无常的,都是假的,是相对而言的,都是不可靠的。为什么,因为对静而说动,对动则说静,动静没有主宰性,没有实在性。相对而言,相对而言的东西就是假的,局限的。则动者自动,静者自静。所以说动和静是相对的,没有自性。所以动是你自己认为他在动,静是你认为他在静,其实没有。如果就能通达彻悟。感悟原来都是缘起的假相,都是不实在的。于是心里就不再挂碍,心里不再执著。因为你的分别心变成了分别智。原来这个动是假的,静也是假的,所以你不执著不挂碍,于是则动静二相空性平等也叫空相平等,都没有主宰性,他的本质就是空的。动是零,静是零,零和零你说有区别吗,没有呀。这就是入于不二法门。走进来了,原来你对动的时候心里不挂碍,对静的时候也不挂碍。

就像我们坐禅一样,很多人是坐在那里打妄想。有人老问,说法师我为什么打妄想呀。我说你不是木头呀,所以你要打妄想。你要是木头你就不会打妄想。打妄想怎么办呀。别在乎他呀,别随弯就弯。你得弄个故事去改变他,比如念佛,比如拜佛,比如说你去观妄想不实在呀。所以他就没有能量,也不加油也不充电,当然妄想没有能源他就不可能存在下去了。他存在没关系,你别配合他,无所谓。所以你就正常了。所以你不是木头呀,你要是木头那你就麻烦了,我一点点都不执著,我什么妄想都没有,那我就说你肯定是木头。我有妄想,这个妄想不是实在的,所以我才有希望不执著他,我去训练自己,一点点我就不执著了,就不执著了,所以叫禅定呀。禅定是这样的。

下面的经文是“善眼菩萨曰:一相无相为二,若知一相即是无相,亦不取无相,入于平等,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就是第六位菩萨也就是善眼菩萨。此菩萨拥有择法的智慧眼。选择佛法的智慧眼。什么叫选择,就是他看到这个法,马上知道这个法没有实在性,他不执著,所以叫善眼。我们不是善眼,我们是分别眼,我们是挂碍眼,所以我们会轮回。这个智慧眼他能够善于观察契入中道之理,不执著空不执著有,不执著生不执著死,所以是中道的。他看到生同时看到死,看到死同时能看到生,契入中道,所以称为善眼。我们不是善眼。看到好我们高兴,看到坏我们烦恼我们痛苦,看到好我们高兴,看到坏我们烦恼、痛苦,所以不是善眼。他站起来说,以二法而说不二法。因为有生死而说没有生死,因为我们娑婆世界有轮回,所以说没有轮回。轮回是二法,不轮回是不二法。所以就是一相,一相就是平等相,生死涅槃等空花。生没有主宰性,死没有主宰性,涅槃也没有主宰性,所以就空花水月平等不二法门。即是一相平等,二于不二都不可说,即是无相。说二也是没有主宰性,不二也没有主宰性,二和不二是相对而言的,所以他是无相,就是没有实在相。用凡夫、用二乘人的观点去看,凡夫执著有,二乘人执著空,所以你执著有的错了,你执著空的也错了,都是偏呀。一只脚走路。你走得了吗。大家回去看《法华经》方便品有这么一句话,“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两足尊,一足是福一足是慧,一足是空一足是有,他不是偏的,是同时的。我们今天是偏的,要么执著空要么执著有,要么执著有要么执著空,要么执著智慧,要么执著福报,都错了,都是瘸腿呀。学佛菩萨的是必须是两条腿都要站得很稳,这才是真正的学佛。此一相和无相就成了二法,菩萨执著有,声闻乘、缘觉乘执著空,所以此一相和无相就是二法。事实的真相则是不二是对二法而言的。是因为有了这种空和有,所以才告诉你要走出这种空有的局限,你走出来了,你自在了。如果没有二法了,空没有主宰性,有也没有主宰性,那二法是没有的,请问不二法还有吗,没有了,没有空没有有,不二法相对而说的不二就没有了,那真的是入不二呀,完全的超越。如是一相即是无相,这种不二也是没有实在的。不二是一,一也是没有呀。虽然如此,却又不是执著有一个无相。你一听说无相,你调过头来无相,你要执著无相,还是有所得,还是错误的。如是入于平等,是为入于不二法门。这个时候你自在了,生而何欢死而何惧,好也这样,坏也不执著。庄子的《逍遥游》有这样一句话,“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所有的人都赞叹我我也不更加努力,所有的人诋毁我我也不沮丧。当然这个局限,因为他偏空了。虽然说“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但是我还要面对悔意,我面对来锻炼自己,并不是逃避,我要听,听完之后我能不消化,我能不在乎。你骂我我不在乎,我知道你是假的我也是假的。你是不实在的,我也是不实在的。我只有面对你我才能得到锻炼自己,我不面对你我怎么能锻炼呢,如果不敢面对那不行呀,没有机会,这个很重要呀,所以这个是不二法门。

下面经文是“妙臂菩萨曰:菩萨心声闻心为二,观心相空如幻化者,无菩萨心,无声闻心,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比较晦涩比较难懂,当然我们去探讨,把他消闻的时候就比较容易一点。那么经文的意思是第七位菩萨也就是妙臂菩萨开始谈自己入不二法门的这种感悟。此菩萨善于运用种种殊妙方便的手臂来提携众生,善于打手势,过去有个举指禅师。禅宗里说,什么是佛,手指头一指,别人就开悟了。他旁边有一个侍者,他一看这个老和尚天天一指一指,他也学会了。别人问什么是佛法,他一指别人也受益了。然后就跟举指禅师说他那个侍者很了不起,他也会指。于是有一天他把侍者叫来了说什么是佛法呀,他的侍者一指。他说你过来过来,把侍者的手指头拽过来用刀子一下子把手指剁掉了,这是很残酷的,但是这是慈悲心呀。如果不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他会一直不知道为什么。然后小和尚就哭,跑,他在后面追,他还问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佛。小和尚要指,没了,他没有这个东西。你连这个东西也没有,心里才真正的大自在,否则你自在不了。怎么可能呢,我们总是有点执著的,总是要抓住点什么。什么你都抓不住,万物皆流,都是在动在变化。这个世界,包括我们自己都离我们而远去。所以你别做梦了,走出来吧,醒来吧,只能这样。所以这位菩萨他善于用手臂来提携众生,来接引众生,来教化众生。所以称为妙臂,非常的美妙,而且他的手势打得非常好。大家一看他的手势马上就开悟。他站起来说,菩萨和声闻乘人共同感悟无生,菩萨也要证入无生。声闻乘人也要悟入无生。只是菩萨不但要事空,而且还要理空。也就是理事圆融,理也空事也空,事也空理也空。这个理本来是事物的真相,是理。缘起性空。但是这个空你要放在现实生活中,现实生活事物宇宙万有存在的现象。事空,你同样去感悟,理也是空的,事物是假的,是空的,没有错。但是有人说,空是好的,空也要空,就像这个手指头,你说这个手指头,我告诉你人要拿下,拿下你才会自在,否则有这个你还是不自在,非常重要的。那么菩萨不但事空而且理空,连空也空。声闻人只现相的事障。现相就是一看那个树呀,那个男人,那个女人对我来讲影响了,他只看到表相。没有空去理障,所以他说这个是不可靠的,但是他却执著不可靠的,是假的他就执著是假的。如是即以生为生,执著生呀,狭隘呀。以无生为无生,两者之间没有关系,以为生和无生是对立的。即终日执著无生,所以他怕生,他执著无生,他赶紧从生里面走出去,逃跑、逃避。所以挥身灭志,马上进入涅槃。不敢面对现实,不敢面对众生,不敢发起慈悲心菩提心,是这样一种状态。所以“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俗界、色界、无色界,是我们生命的局限,他把我们困住了,看到生死如冤家,看到生死害怕,赶紧跑,这是局限的。不见理体法性,不知道三界空界,不知道生死没有主宰性,也是空性。

于是悲心不生,看到别人痛苦不能去帮助别人,不能去拔苦,帮助别人走出他的局限和困惑。即不愿教化众生,不愿意教化众生,不愿意帮助众生,他帮助众生就是利于自己。所以这样一个不愿意就等于挥身灭智,比较消极,没有慈悲心。即不愿意教化众生。菩萨观法如幻如化,菩萨看到宇宙万有都是如幻如化没实在性的,于是不但不住有的观念上,同时也不住空的观念上。有情众生执著有,声闻乘人、缘觉乘人执著空。菩萨不执著有也不执著空,所以就大自在。因为幻化,所以不住。也就是不停留在上面,不停留在空,不停留在有上。如是菩萨见法相幻有,法相都是幻化的,没有实在性的,都是不实在的,所以他就不会障碍法性真空,所以他就能够观法的空性,能够自己解脱。同时法性真空,虽然法性真空,菩萨要面对现实,要教化众生,要利益众生,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之中,回光返照,改变我执,改变我执有利于众生,这样相得益彰,在利他中完成自利,自利而更好的利他,利他才能自利。这样的话无二无别,才是真正的入不二法门。

今天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查看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