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波法师:转变观念与临终关怀

静波法师  2011/01/05        

我们上一次讲到临终关怀之重要,那么,在探讨临终关怀重要的时候,我们又探讨了临终往生的差别因缘,这种差别有两种,第一个是随业往生,随自己的业习气往生。第二个随念往生,把握住自己的临终一念。即使你一生造恶,但是临终之际若能转变观念,一样可以往生净土。即使一生行善,临命终时一念有差全盘皆输,所以呢,不可不慎重。

讲第二个问题临终处理好好坏得失,临终一关最为重要,生离死别。佛教讲四恩三有尽沾恩,哪生有、死有和中有。中有这一段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善加把握。世有愚人,就是有很愚昧的人,与父母眷属临终时,辄为悲痛哭泣,总是悲痛哭泣,情理之中,若不哭泣的话他觉得不正常,所以认为哭泣才是正常的,但是我们想想看,我们哭泣若是能把他换回的话,这哭泣总有价值有意义,若是哭泣唤不回他,甚至你把他中阴的感觉打乱了,那对他来讲有害而无利,他眷顾啊,于是他就没办法把握住自己往生的方向,那么这是一种极大的障碍。

洗身换衣。只图世人好看,其实我们做很多事情,人都有心理障碍,都是给别人看的,不是给自己看的,有时候,我们可能根本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但是为了别人只得这样做。那么临终关怀,往往我们把握不住自己具有的佛教仪轨,不计贻害亡人。根本就不顾虑遗留后患于死去的人。这就是我们的缺陷。不念佛者,且置不论。不念佛的人我们姑且不说,即志切往生,就是真正发愿往生的人,我们总得说。临终遇此眷属,多皆破坏正念,临终的时侯,遇到这样的眷属只图好看,大张旗鼓的吹啊!闹啊!显得是很热闹,事实上,对往生的人,是没有意义的,破坏正念。仍留此界,所以还得轮回,此界,就是欲界。没有办法不轮回。

临终助念,譬如怯夫上山,临终时如果你能够保持这个正念,就像你力气很小而上山了。自力不足。你力气不够呀!力气不够怎么样。幸有前牵后推,前面在拉着你,后面有人在推着你,谁拉着你啊?阿弥陀佛,谁推着你呢?助念的,这是前牵后推。这就好多了,就像我们上楼,年纪大的人用两个人搀,这这就好多了,没关系!不然你让他自己上去,他上不去。就是这样的,左右扶掖之力,就是馋着,前牵后推两边还有搀着的。那你说这个力量是不是很大?力量非常之大。便可登峰造极。就是说你走多高都没有问题。登峰造极这个词是来源于佛教的,就来源这里。大家要认识到这点。

临终正念昭彰,临终正念显露无疑,被魔眷爱情搬动等破坏者,你正念有,确实能保持正念,但是没办法啊!什么是魔眷哪!就是你被障碍,被你家人的意念,一种错误的观念和思想行为所缠绕。于是等于被魔眷爱情,那生离死别呀!大家不忍啊!于是要多看看你,要多帮你多做点事,所以就要搬动你,要给你洗身子,要给你穿衣服。然后还哭哭啼啼。往往是这样的。于是你的正念就被破坏了。

譬如勇士上山,就是你很勇猛,身体很壮上山,自力充足。你完全有理由能够上山,那有力气呀有各种条件你能够保证上山去,但是而亲友知识各以己物,就是你亲戚朋友还有同参道友都来了,对吧,有的是帮忙?不是帮忙是添乱。各以己物,都把自己的想法、做法加给你。令其担负。加给你的时候,这个跟你说两句,那个跟你说两句,最后的你就懵了,确实,人都是这样的。担负过多,力竭身疲,大家把所有的想法呀!做法呀建议来摆布你,最后你的负担过重。负担过重怎么样!力竭身疲,你的身体没有力气了,也很疲倦,身心疲倦疲惫不堪,所以望崖而退,很高,然后你上不去了,因为你的力气已经不够了,也就好像受到了一种外来的干扰。所以这个生离死别一定要善加注意。此之得失,虽由他起,这个里面的得失,虽是由你身边的道友亲属,虽是由别人而起,实属自己往昔劫中,成全破坏人之善业所致。虽然是有别人而起的,事实上还是由你自己招感的,你不能去怪别人。若你老去怪别人,你的情绪老(在)是变化,老是觉得很委屈很受伤,觉得别人破坏了你的道念,于是你的嗔恨心一起,你等于恶性循环。所以要意识到,虽由他起,实属自己往昔劫终,就是我过去世中有意或者没有意,善恶业力所招感的结果。所导致的目前的状态。所以你能怪别人吗?不能怪。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都是有原因的,不信你仔细推敲,仔细想来,哪里有人无缘无故的会惹你。你肯定是先惹了别人,你肯定是,你生存的让别人烦你,于是人家也烦恼(你),你去找根,于是你找到。找到了你就能解决,找不到解决不了。

凡修净业者,当成全人之正念,所以真正修净土的人,你应该怎么样啊?成就人家的正念,不要在那打闲差,不要给人家增加别的负担,不要去扰乱人家正常的思维,帮忙不要添乱。你不要认为,你的就是唯一的,但是这个尺度非常难以把住。及欲为眷属,示其厉害。就是如果你已经意识到了帮忙不添乱,所以怎样呀?早做准备。若是眷属有病;若是同参道友有病;若是临命终时怎么样,提前就给他打预防针,跟他讲法呀!跟他讲;人生没有不散的宴席,怎么样呢?我们之间好离好散,龙华相会,或者是西方净土再会,哎!他就觉得他能放下,不然的话,你就哭哭啼啼的,‘哎呀,你可别走啊!你若走了我怎么办啊’他还走得了吗?对吧!他最终的还得走,但恐怕方向有变,所以不可不谨慎。

俾各知所重在神识得所,不在世情场面好看,庶可无虞矣。什么意思?就是是那个要往生的亡人,是那个要离开娑婆世界的人,怎么样呢?让他都知道我们将来往生的方向,能够把握在这个方向,这才是最重要。否者的话你只图场面好看,大吹大擂的,然后到火葬场又弄一个高干炉,据说那火葬场有高干炉有普通炉,临走还要潇洒一次。对吧。作为佛教徒我个人认为,(我们无权干涉别人如何选择),作为佛教徒来讲怎样呢 ?淡然处之、坦然处之,不要有那种攀比,不要那种图世人好看,你看我很了不起、很体面,那个麻烦了,确实很麻烦,那人来人、往闹闹吵吵的,还是淡然处之的好。

正是因为这样的考量,这样的选择。我们最后才说;这是印光大师他得出的一个结论说;‘庶可无虞矣’差不多啊这个时候,我们才不用担忧了,不用担忧我们往生的方向。没有保证,就是有保证了,因为你该做的都做了。

所以,作为佛教徒来讲,希望能够把这样临终的事情处理得更好一点。否者,那就是个遗憾,因为你准备了一生,临终那一刹那没有把握好,那因该是一种天大的遗憾。

那么让我们探讨第二个问题,如何做好临终关怀,怎么样做好临终关怀?《临终三要》说的;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谁都有父母兄弟,还有我们的六亲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得了重病了,势难痊愈者,实在是治不了,不是说佛教徒有病之后不治了,那是错误的,要治。实在治不了了怎么办哪?宜发孝顺慈悲之心,一般往生的都是年纪老的先走,当然也有年纪小的先走,无常啊!这世界无常。所以说大家都应该勇猛精进,所以应该升起孝顺慈悲之心。慈悲你要去救度他,让他有一个更好的归宿。劝彼念佛求生西方,你要劝他生西方啊!不要在这个世界来转了,不要再到这个娑婆世界了,即使你升官发财,将来还会无常,所以,总是有缺陷和遗憾。总是有痛苦缠绕,所以要去西方不再来了!并为助念,就是说你劝还不可以,但你还要助念哪!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净土,这病的人由于这样的原因死了一定能生净土,即使没有病,也应该升起一种无常的感受。

唐代的时候有一位善导大师是净土宗祖师,他写了这样的诗偈,他说;渐渐鸡皮鹤发,人老了那个皮肤会发皱,鸡皮鹤发。头发会白呀。这个一点、一点的就到了,年轻的人不用愁,年老的人感受很深。堪堪行步龙钟。眼看着你自己走路就不行了,不像你原来那几年了,走道就画龙了,这就老了吗,老的征兆。假若金玉满堂,即使你家里到处是金子,到处是玉石翡翠,什么白金,什么都有。怎么样啊?难免衰残老病。也难免你自己衰老,难免会有老会有病啊!会有这样的痛苦,谁都难免。任汝千般快乐,说我很快乐,我什么都有,会怎么样?无常终是到来。什么叫无常啊?生离死别不会永远这样,所以说,要从你拥有的东西感觉之中走出来,但是很少有人能放得下的,放不下,放不下的只是一种执著和感觉。而事实上无论你放得下、放不下你都得再见,这就是人生的真相。

所以一代大帝亚历山大,曾经称霸过欧洲,他临死的时候,就告诉他手下的大臣,在他的棺材盖上凿了两个洞,他让他的臣子们,把他的两只手放在外面。他的大臣们不知何意问他;“什么意思呢?陛下,”他说;“我要告诉人们,我两手空空的来了”是啊!人生来的时候,什么也没有带来,“我又两手空空的去了”这个佛教讲‘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什么都带不走,我们还折腾什么呢?如果一旦我们知道,所有的那种剧目,最终的结果是要谢幕的时候,中间的表演好与坏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你已经知道无常了。

唯有净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最好的路是什么?是修行。唯有这样一路光明的大路,那么最好的修行方法是什么?但念阿弥陀佛,一句能够摄制你的身心,若你专心致志一定有所受益,怕的是我们嘴上念佛,心里还在琢磨放不下。这就是善导大师告诉我们的,发自内心的对人生的感受。那么你想想看应该引起共鸣。因为对人生的感受可能会更强烈。现实生活的环境,应该说不比古代的时候更好,尽管科技在发展,事实上我们现在的环境很污染、很麻烦。所以我们现在要只争朝夕,应该努力做好充分准备,当然你做好充分准备的时候,也要对我们人生应该赋予的责任承当,不然的话,你闭着眼睛念佛,你也念不好。

其为利益,何能名焉。就是这样的大利益怎样能够去表达呢?没有办法表达,就是往生往生这样的因缘,能够指导我们往生西方净土,没有办法表达。所以今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三个要点,来作为成就每一个有缘的众生,临命终时的依据。

语虽鄙俚,意本佛经,语言虽然可能很简单很粗俗,但是他的本意是来自于佛经的,来自于佛法的,他是有充足的说服力。不像我们今天,很多事听张三将听李四说,我们今天都来自于佛说,这是最有说服力的,遇此因缘,悉举行焉。如果我们能够遇见这样的因缘,然后大家都去实践,这是印光大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言三要者,第一、善巧开导安慰,善巧开导安慰,你面对你的六亲眷属,你面对同参道友临命终时,怎么呀?要善巧,你别像东北人说话直来直去,这个他听着不舒服,因为人生离死别的时候,他非常脆弱。怕死啊!他真的怕死,年轻人他不怕死,为什么?死离他很遥远。年老的人都怕死,包括很多佛教徒他也怕死,所以要善巧。开导他怎么能够认识生死,然后还要安慰他生死不可怕,你呢现在就能去,在善巧安慰的同时,要给他以信心,要安慰他,要让他回忆,说你曾经做了很多好事,譬如说这个人在不计,告诉他;你那年还往庙里舍了五斤大米呢,你那功德无量!他就很安慰呀!他就不会恐惧了,他就不会烦恼了!这个很重要。这一点点很重要,你就说这一点点非常大、非常重要。给他信心吗,所以,他就有足够的资粮。这点很重要的。令生正信。使他有信心吗,往生西方式一定能的,不然的话你跟他讲也许能也许去不能,那就麻烦了,那就蒙了,不能讲这种话,给人家信心吗,这是第一种。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让他换班念佛,让他佛号声不断,当然了,在庙里比较容易,我在法源寺的时候,曾经送过一位老法师,大家三天轮班念佛,一般两小时,那么效果非常之好,我感觉到了,临命终时老和尚还很皱着眉头,最后舒展开来,这是很有功用,不一样的。以助净念。来帮助他,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前面牵着,后面推着,两边架着,你说你能去不成吗。那肯定去的成,是大家帮你去的你能去不成吗!重要的是看你配不配合对不对,你可能撒泼打滚我就是不愿去,那别人也没有办法,这是第二。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千万不要怎么样呀,把那死人给他翻来覆去在那折腾,然后在那嚎啕大哭,我再也见不着了!是呀,你哭也见不着了,如果你说你哭之后还能再见到,那我们大家就一起哭吧。问题没有办法,以防误事。目的是你不要误了人家的大事,往生是件大事呀,所以大家要引以为戒,假使你是佛教徒,临命终时或者在这之前做好准备,你告诉他真正的孝顺是顺者为孝。你顺我你就是孝心,你别最后折腾来折腾去没有什么意思,人生吗你在光彩你能怎么样,也不能怎么样。所以这个是重要的。

果能依次三法以行,上边所说的三条来去行事。决定可以消除宿业,没有问题,一定可以消除宿业。轻装上阵,自自在在的就走了。增长净因,蒙佛接引,那念佛的功德无量啊!所以净的因缘就成就。那么于是呢佛来接引,这是什么?这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这种努力的结果是就是因缘所生法,各种因缘都具足。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则超凡入圣,是呀!人家说:即使修道非非想,不如西方去不来。到了西方世界你早晚就是一尊佛了。所以学佛的人请大家注意,我们把不要把佛,作为自己的什么万能的造物主,都听他安排吧!不,你要跟他一样将来都成佛。否则的话他安排你?他怎么安排你,他不是主宰者。他只是真理的发现者,真理的实践者。所以大家不要抱着一种什么,我在上面居高临下,就是说,你刚开始的时候有这个过程,有一天你跟他是并驾齐驱、平等,都可以成佛。了生脱死,渐渐进修,必至圆成佛果而后已。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恰恰有这样的因缘,有这样的因缘呢,净土往生的因缘就一定要善加把握。

所以,我们讲第三个问题劝修,有这么好的因缘,这么好的一个结果,那要劝修!,无论在家在庵,这也是印光法师说的,印光法师是近代高僧,对净土中的感受尤为深刻,所以他告诉我们,无论在家在庵,在家里也好,在庙里也好,必须敬上和下。必须对什么呀,必须对自己的长辈要恭敬,对下面的人要和气。忍人所不能忍,别人认为你所不能忍的事情,但是你能消化,你能够忍。但是,不是忍无可忍,是你能够去化解,去升华,于是乎你就忍得很自在、很欢喜。如果你真的不能忍,那就没有机会。所以忍人所不能忍,人不能忍的你要忍。为什么你要忍呢?因为你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时候你已经不是人了,你说不是人是什么?那就跟圣贤列在一起了。那你如果想做圣贤,你还跟人去比,那就不行呀!别人忍不了的你要忍,你一定要忍。你才有一个好的结果。如果你说凭什么?我就忍不了,那还是忍、甚至不如忍。行人所不能行。行菩萨道就是这样的。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舍能舍。别人做不到而你能做,那你就是菩萨。别人做不到而你能做,你就有机会,你就有资粮。你就有证明,你就有说服力。代人之劳,成人之美。常常能够帮助别人做事,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成人之美,成人之美就是有功德,否则的话老是拆台,那这个很麻烦。静坐常思己过,我们老是指责别人已经习惯了,当我们问一些问题的时候,老是以自我为中心,指责他人,或者认为他人做错了。而我们自己做对,昨天有一位老居士,他站起来,他说:‘我没有什么话讲,我做的不好,我愿意以后做的好一点。’我特别感动,真的!没有几个人这样认为,(鼓掌)。闲谈不论人非,尤其这一点,无论在家的佛教徒,还是出家的佛教徒,,不要谈是非、东家长西家短,三只蛤蟆五只眼,啊!悄悄话‘这事我就告诉你了’其实,他掉过头来又说‘这事我就告诉你了’弄来弄去大家都知道了,这个非常可怕。尤其是佛教教徒要给人一种感觉,我们是有较高修养和道德水准的有信仰的人,否则的话我们闹来闹去人家就会误解了,我们是一群乌合之众。我们绝对不是乌合之众,我们确确实是有修养有道德,有良好信仰用事实来证明的,有内容的佛教徒。这个一定注意,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感受到了不尽人意之处,所以我们希望大家一同来改变,包括我自己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共勉。

行住坐卧,穿衣吃饭,就是日常生活,什么是修行,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就是对自己行为观念的一种改变,这叫修行。修行是修理自己绝对不是去修理别人,若是修理别人一定烦恼痛苦,若是修理自己尚且觉得非常难过。你修理别人谁服你呀,确实不行。于是先从修理自己开始。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你就能够有成就了,一直在绵绵延延,绵绵絮絮不间断的。这就是功夫。你投入了就是功夫,你不投入就不是功夫,或小声念,或默念,有一个人(那今年没有人问我)去年那人问过我,说;“法师,听说大声念佛有大佛来,小声念佛有小佛来,不出声念佛就没佛来”我说;“谁说的”“听他们说的”我说;‘我没看见他,我就看见你说了’所以呢、你就不要把这错误的观念带到你学佛的过程中去,也不要把这样的错误观念传播给别人,因为这是一种污染,这是一种,让你不自在的一种表现,所以不要以这样的错误观念为是为导向。除念佛外,不起别念。当然我们现在说的是你一心一意的,一心一意在积累往生资粮的过程之中尽量不夹杂。当然也有人说‘我念心经’没关系,开智慧啊!让你念佛的质量更好,说我念念大悲咒,我也不会说你错了,因为你把那个功德都回向给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应该不是夹杂。当然你要运用得好,就像我说的,如果你觉得法喜充满,你觉得你很自在,你觉得你没有任何障碍和烦恼。你可也啊!如果你把两者放到一起,你觉得的别扭,你为什么还要去尝试呢?因缘是不一样的,就像有人能够上大学,有人能够去当官,有人能发财;他各有因缘。你犯不着一定要一样啊,所以要把握住自己,能够欣赏自己的位置,你就是最佳的学佛因缘。

若或妄念一起,妄念胡思乱想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这跟坐禅是一样的,当你坐禅的时候,你一个念头起来了,没有关系。你知道了,用别的一个念头代替前一个念头。所以你前面那个妄念被转化了,那么,念佛也是一样的,如果有了妄念,马上叫他消灭,消灭并不是要找到他,因为妄念他不是真的,就是你不再给它充电,不再给他加油,就没有关系啦,所以我们今天开着车,你说车为什么跑,因为你踩着油门,你不踩它就停下了,所以呢加油不加油的是你,你要琢磨,你才是那个根源,你要改变你自己才能够往生,你不要琢磨,阿弥陀佛等了那半天怎没还不来呀,那是来不了的,因为你现在还不符合条件。

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不好意思我做的不够,忏悔就是做错了要再见,不要拖泥带水不要老活在过去是错误的。纵有修持,总觉我功夫很浅,你确确实实能念到什么呢、能念打成一片了,念和不念都是一样了,整天佛号在你的耳边迎来绕去,念佛一直有这样的声音,你也不要骄傲,你骄傲就是障碍呀。不自矜夸。不骄傲也不到处去夸耀,你看我一心不乱了,现在不念而念,念而不念了,我可以这么讲,就是你这样的一种心态,这样的一种表现,你的功夫没了,这不是功夫,真正你能到西方这才是功夫,即使就到了那个时候你也不值得去夸耀,因为什么,因为你还没成佛呢,即使成佛了你才发现,就是因为你不骄傲,你不炫耀,你才能去上,对吧、就我们很多人学到一点点东西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这是世间人的思维和做法呀、圣贤不是这个样的。只管自家,不管人家。那有人说,那你不慈悲呀,什么叫慈悲呀?你自己在水里挣扎一会脑袋出来了,一会下去了,你自己还想救别人可能吗?所以只管自家不管他家,直到有一天你扑腾上岸了,你才想想办法去帮别人,这个时候尤其临命终时你还帮谁呀?你把自己先解决好吧、这个太关键。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不论出家在家你看人家的好处,你不要去看人家的坏处,你看人家的好处啊!你高兴,你就看谁都是佛,你看人的坏样子啊,你一念嗔心起,影响你自己的道业。你不要认为他坏,我对他有点意见还不行吗?你那个意见啊!影响你的情绪,贪嗔痴都起来了,所以呢,千万不要再因为别人的错误伤害我们自己,这是一个智者的选择。

而我们的很多的佛教徒都犯这个病啊!‘他错了!他错了!’那情绪化非常重,他错了你为什么烦呢’?最后想来想去,还是你自己错了,人家现在还没受报呢,你现在已经受报了,因为你有情绪啦,你又爱生气,这证明你就是这样人对吧?看一切人皆是菩萨,你自己就能成菩萨,你看别人都是业障鬼,你就是业障鬼,就是这样的,对不对。

当年苏东坡和佛印禅师两个人斗法,斗来斗去呢、苏东坡说;我看你就像一堆牛粪,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就像一尊佛,于是苏东坡回家很骄傲的和他妹妹讲;”今天我终于赢了一次”,他妹妹说;“你怎么赢的呀?”于是苏东坡就说;“我看佛印禅师像一堆牛粪,他没有说”。他妹妹问;“那他说什么啦?他说他看我像佛,”她妹妹说;“你输大了,”因为人家心里有佛呀,看你就是佛,你呢心里有牛粪看到别人就是牛粪。

所以你想想看,你是不是要改变观念啦!要学会去欣赏别人,即使不好(也)是你的警醒,就是‘见不贤而内自醒之,见贤要思齐’,于是你都要感谢他们,都是我的善知识,如果没有你们,我又怎么能够成就呢,所以感谢吧!感恩吧!应该如此,学佛有学佛的价值,不要跟人家去争执是非啦,因为我们的生命不是很长啦!这就是现实呀。如果说你想长寿,你想健康的话,你这样做,你都捞了极大的好处。你肯定能健康和长寿啊,更何况你还有更好的结果,那有白努力的事情,没有。

所以,请大家不要委屈。说;‘我把他都看成佛菩萨了,他本来就不是啊!’你的分别心很麻烦,如果让你把他看空,你把自己看空了,先从看假开始,你就觉得他可以是佛菩萨了,佛菩萨在变成另一种样子在考验你,哎呦!你要经过考验,你不就成就了吗,如果你经受不住考验不行啊!所以在《大般涅槃经》里面有这样的说法,说;“一切诸鬼神等,皆是诸佛菩萨之所示现”那些鬼神啊!那些个魔王啊!都是佛菩萨示现的,来考你的,你就没经得住考验。怎么样?搁在了这一边,若是你经过了考验,你就升华了。想想看我们怎么办啊?嘚经得住考验。唯我一人实是凡夫。大家都是佛菩萨,那就我一个人是凡夫,那你怎么样啊,谦虚点吧!恭敬点吧!所以功德向恭敬中求,为什么功德向恭敬中求呢?因为你只有恭敬别人,你自己的我执和我慢才会得到一种改变哪,如果你不恭敬别人,说我比他强啊!我学佛时间比他早,我皈依的时间比他长,我受菩萨戒的时间比他长,最后说来说去你的,你的我慢就膨胀了、就长大了,你怎么呀?你就下来了,你就没有上去,升华和堕落,就是必须要把自己的分量,逐步逐步的减轻。减轻了你才能升高嘛,要不然,他分量太重升不起来了、分量太重怎么办啊?结果就堕落了,往下去就容易了,分量轻了我什么都不是,那没关系呀!你就升起来了,这个比例是反比,分量越轻升的越快高,分量越重你堕落的越低。

你想想;看大家算算这个账,好好算算这个账,最后实在不行,睡不着觉的时候拿笔算、拿算盘算、拿计算机算,算算怎么才能合适,我们得算大账,不能算小账呀!你不要吃不得眼前亏,最后吃大亏呀、所以,大家一定要把这笔帐算好,算好了账你就自在了,算不好账你就不甘心,你就觉得委屈,凭什么我倒霉,你凭什么倒霉,我就告诉你,你凭什么倒霉,就凭你要往生,凭你要成佛,你就得倒点霉,(鼓掌)要不然你占便宜了你就堕落了,就这么简单。

如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升西方极乐世界。条件都在这呢,你要满足了合乎了这些标准和条件,又何愁西方不能去呀、西方一定能去的成,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没有办法符合这个条件,西方很难去的成。

所以清代的时候有一个晓柔法师,光绪年间的他有一首诗这样说的;‘二十年云水竟师工,廿年就是二十年了,到处去寻找,我们的学佛恐怕也是这样的,今天朝山明天拜高僧,后天找活佛,天天忙的不亦乐乎,而且还很骄傲,还不知道自己是眼神不好,到处去寻找啊,寻找高僧啊,寻找能够让我开悟的人,再找啊,一看呢!哪不是高僧啊!他怎么看呢?他看个高个矮,那就错了,对吧!(众笑)所以这个不行,所以今日方知真妄融。我找了那么多年啊,我现在才知道,真的就是假的,假的才是真的,你说那妄想纷飞,你说那现实人生,都是什么?是假的,假的是真的,融合为一体,已经融合在一体了,西方极乐世界就在我们的当下,我们的当下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娑婆即极乐,极乐即娑婆。所以说真妄圆融。你不改变你的心哪,你去不了。有所色空非自外,就是说你这种色空来啊,来自于什么?自于你心里的感受,色空,色即是空,色不异空,来自于你心里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应该算是一种清净心,你不再执著,色空啊,无边刹海是渠中,无边的,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昨天有人说了尽虚空遍法界)没有边际没有障碍,怎样呢?是渠中,就是这一个方寸之地,如果他是水渠的话,他就是我们需要感受和反省改变的所在。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圣凡不隔东西泯,什么叫圣风啊?贤圣,贤士的风格,贤圣的风格,怎么样啊?东方和西方中间没有一条界线,没有这条界线,你现在有,你看着《阿弥陀佛经》上面就写“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做宇宙飞船也不行,不赶趟,怎么样啊,你这个圣风不隔东西泯说去就去,为啥?一转念就去,中间没有界限才去的成,我记得好像有一本书上说的,《学佛须知》还是什么……“说你坐火车的人就能坐火车去,坐飞机的就能坐飞机去”但是不论怎么样,你的观念不转变去了就很难,就很难去,就是这样的,彼此分明感应同。虽然东西方没有界限,但是彼此分明,说是你能上西方和你现在的那种想法截然不一样,什么叫感应?上面有月亮,地上有水就是你的信心,所以呢就是感应了,要真正的融为一体,你说两者之间有界限吗?没有,但是又纷纷明明的水是水,月亮是月亮。但他们之间却融会贯通。完全映在一起。十万亿,了如指掌近前同,虽然是十万亿佛土的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一旦通达了,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于是我们就知道什么?就像那指掌,西方世界就在这(师父指手掌)就在我们的眼前,就看我们的手掌就这么近,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的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否则就是很难啊,所以问题探讨到这里,于是我们就继续探讨几个关于极乐世界的。

对于西方净土的一些误区的探讨;第一点,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有人说在西方,我现在要告诉大家的是在心里,我上一次课讲完了,有一个居士来问我说;’法师,你说西方极乐世界不在外边,在心里,在哪?你告诉我在啊!你告诉我’。他很关心。

但是我今天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就《楞严经》而言 ,《楞严经》说;七处征心,当佛陀问阿难尊者,阿难不是戒体差不多要失去的时候,佛陀救了他于是问他说;‘你的心在哪?’他说‘在内’佛陀说;‘不是’把他破掉了,他说;‘在外’佛陀说;‘不是’把他破掉了,他指出了七个地方,佛陀都把他否定了,最后怎么样啊,阿难哭了,阿难说;‘我没有心了!我没有心了!’没有心你应该高兴,没有心了,你没有烦恼了对吧、所以说,你住在哪,你就烦恼,你住在哪儿、那就是挂碍;你住在哪儿,哪儿就是障碍;那就是牵扯你的障碍,所以恰恰是因为这样一点,我们现在就是七处征心心不现。没有。

但是《弥陀要解》,藕益大师人家说他是弥陀再来,藕益大师有个《弥陀要解》,他也说心,我们这个‘唯心净土’心是什么?,这个唯心净土是什么?说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中间。你说在哪?没心,我告诉你;没有心你就不执著,没有心你不挂碍,没有心你自在,那么就是说你那天你问我;心在内吗?我没法回答你,两句话说不清楚,说在内,没有说在外也没有说在中间,也没有,到底在哪,没有,没心、没心就是心 ,没心就是清净心,那就是清净心,那可不就是清净信吗?唯心净土,这个心不是染污的心、不是分别的心、不是挂碍的心、不是好坏的心。是怎么样?是去掉了这些心,于是他是清洁的心,因为如果是这么一个圈子里面的思维观念,你突然间打破了你就自在了,因为你一下就自在了,挣脱了这个圈子对你的束缚,这个就是清净心,这就是唯心净土,你的心可以转化为净土。所以正像《维摩经》里说的,佛国品说;“若菩萨欲得净土,先净其心”如果大家你要学佛你要往生的,那大家都是菩萨,你要如果说‘我要上西方极乐世界’怎么 样呀?当净其心,应当怎么?应当清净你的心,这是实话,这是经典原文,说‘随其心净则国土净’说随着你的心清净了,你的国土就净了。怎么清净啊,你的心一点也不挂碍也不执著,谁骂你也好、谁打你也好,谁赞叹你也好,谁折磨你也好、谁诽谤你也好、你不在意,你不在意,你的心理世界已经不一样了。那个时候,你就是清净心。但是你现在还很在意,你一方面在意,你一方面还要上西方极乐世界。好处都你得了,不可能的事,就像拿着这瓶水,你的两只手都已经拿了,你说我还要,然后哪,还要东西,你说我还要,你拿不了了,没东西拿了。

所以你背着你的名啊、利啊、财啊、各种的荣誉啊、各种的利益啊、你全背着他,你能上西方吗?包括你家的房子你都背着他,你上火车站,你都去不了。(众笑)对吧!你到西方吗?这是去不成的,当然这种,不背着放下,是一种心理的放下,不是说我房子不要了,我把他点火把他烧了,不是这样的你可以有,你知道,他不是你的,包括你的耳朵他是你的吗?你的脑袋他是你的吗?各种各样的条件组成了你这样的身体,哪个是你的?没有一个实在主宰的你,真有主宰实在的,那你还会老啊!

所以,你要清楚、你要放下,所以随其心净,则国土净。但你认识到唯心净土之后,你就能够认识到自性弥陀,什么叫自性弥陀?阿弥陀佛因地的时候是法藏比丘,能过五劫思维空性,那你今天也要思维空性,这个空性是什么?自性。自性若空跟弥陀相应,自性空,这个身体你能不空?你能。但是理论上你能,实际上你能不能,只有你自己知道。

你去读心经,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是谁?是你自己,是每一个人的自己,当每一人自己,真能观照五蕴就是假的,就是空的你就自在了,于是你跟阿弥陀佛相应了,自性弥陀,你说上西方可不可能?太可能了。(去)西方难不难?太难了。能不能去?能去。想不想去?太想去了。条件够不够?不够。(众笑)不够那不是打妄想吗。就是这样的,像考大学一样。明明500分录取,你非得打到499分,对不起不够,不够去不成,不是人家不愿意收,也不是你不愿意去。你就是不合格。你不合格你怎么还赖着去啊!继续努力,不是没有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有的。只是你能不能去成。所以要看你自己,阿弥陀佛永远都接引众生,你合格了随时随地接你走。



   查看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