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佛口所生子。合掌瞻仰待。愿出微妙音。时为如实说。这是舍利弗请求佛说法的。“佛口所生子”,就是从佛口里所说的法所生的佛子叫法子,我们经常说法子、法子,闻法,闻佛口里所生的法。但是现在佛还没说,舍利弗请求说我们这些佛子都合掌、瞻仰、等待,等待佛说法。“愿出微妙音”,佛说的法是微妙的,所发的音声也是微妙的。“时为如实说”,现在这因缘成熟了,希望佛如实说,如实说是所说的真实的法、真实的义。
诸天龙神等。其数如恒沙。求佛诸菩萨。大数有八万。又诸万亿国。转轮圣王至。合掌以敬心。欲闻具足道。“诸天龙神等”,请法大众。“其数如恒沙”,现在在此法会中等待佛说法的,除了四众弟子、天龙八部,数量如恒河沙那么多。乃至求成佛的诸大菩萨,求佛菩萨的大数有八万。这有数字,天龙八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那数字就很多了,没法计算,像恒河沙那么多。大菩萨没这么多,求成佛的大菩萨说大数大概有八万人。“又诸万亿国,转轮圣王至,合掌以敬心,欲闻具足道”,还有人间的人王,各个国家的人王。万亿国,就是国土很多。那些个转轮圣王都在等待,“合掌以敬心”,一个恭敬心合掌等待;“欲闻具足道”,想听佛甚深的法。
尔时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须复说。若说是事。一切世间诸天及人。皆当惊疑。“尔时佛告舍利弗,止止”,不要说,不要说,你不要请。“不须复说”,不必再说了。为什么?“若说是事”,若说这种真实法义,与会的当中,一切世间诸天,还有人,皆当惊疑。惊是产生一种惊怪的想法,怀疑就是不信。这是佛的第一请,佛就给他止,止就是不说的意思。
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所以者何。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祇众生。曾见诸佛。诸根猛利。智慧明了。闻佛所说。则能敬信。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舍利弗重白佛言”,舍利弗再向佛祈求。“世尊”,尊称佛的意思。“惟愿说之”,大家都在这听佛说,还是请佛说说吧!“所以者何”,为什么一再请佛说?在此法会百千万亿阿僧祇众生,曾经见过佛,闻过法的,有善根的,诸根猛利。猛利就是有智慧者,能够领受佛教的。有智明了,他们若听了佛所说,能够恭敬,能够产生信心。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法王无上尊。惟说愿勿虑。是会无量众。有能敬信者。“法王无上尊,惟说愿勿虑”,你不要有顾虑,说佛不要有顾虑,现在这个大会中,能够闻法,能够生起敬信。
佛复止舍利弗。若说是事。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增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尔时世尊重说偈言。“佛复止舍利弗”,第三止,三请三止。佛跟舍利佛说,“若说是事”,若我要说真实法,要说就说真实法。说真实法效果如何呢?不大好,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他们都惊疑了,惊疑为什么佛说这样法,产生惊疑。同时这会中有增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我若说这种甚深法的时候,在此会的增上慢比丘,他们堕大坑,堕坑入见。佛也用偈颂来答覆舍利弗。
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诸增上慢者。闻必不敬信。“止止不须说”,你请求的到此为止了,不要再深说下去。为什么?“我法妙难思”,这叫妙法。佛要说妙法莲华经的妙法,一般的众生领略不了的,是微妙的,意想不到,难思。“诸增上慢者”,会中有些个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闻必不敬信”,他们听了此法不会生起敬信,反倒堕于大坑。
尔时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今此会中。如我等比百千万亿。世世已曾从佛受化。如此人等。必能敬信。长夜安隐。多所饶益。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尔时舍利弗重白佛言”,舍利弗再向佛请求。“世尊,惟愿说之,惟愿说之”,加重语气,重覆一遍。现在此会当中,在此大会当中,“如我等比”,跟我相等的、同类的,“百千万亿”。这百千万亿佛的弟子世世从佛受化,不是一生,好多世都是跟佛,听佛的教诲。“如此人等,必能敬信”,这些人闻佛所说的法,一定生起敬信。如果再闻到佛所说的法都得到安稳,得到很大的利益。所以舍利弗把这段的含义用偈颂再向佛请求说法,“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无上两足尊。愿说第一法。我为佛长子。惟垂分别说。是会无量众。能敬信此法。佛已曾世世。教化如是等。皆一心合掌。欲听受佛语。我等千二百。及余求佛者。愿为此众故。惟垂分别说。是等闻此法。则生大欢喜。“无上两足尊,愿说第一法”,佛,你是福足慧足的,说这种甚深第一法,我们是无上希求。同时“我为佛长子”,在声闻众当中,佛说我是智慧第一,是佛的长子。“惟垂分别说”,我还是请求佛,你分别的从浅入深一一而说。“是会无量众,能敬信此法”,此会的无量大众,能够领受佛所说的法,不会有问题。“佛已曾世世”,我不是一世亲近佛,世世就是一辈一辈。“教化如是等”,这都是佛一世一世的来教化,不是初闻佛法的。现在都等着,“皆一心合掌”,都等着听佛说的甚深法。“我等千二百”,就是常随众,我们这千二百人常随佛的,不是今天一天了;还有其他的求佛的,也不是一时闻佛法,也不是一世闻佛法。佛为我们这些大众,就是千二百人常随佛的众,“惟垂分别说”。我们这些人,“是等闻此法”,一定生起大欢喜心。请求的意思。佛一再止止,这法说了恐怕有人生谤毁,有人要堕地狱的,要堕大坑的。舍利弗一再请求说不会的。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慇懃三请。岂得不说。“尔时世尊告舍利弗”,佛就对舍利弗说了,“汝已慇懃三请,岂得不说”,你一请、二请、再请,那我就不得不说了,不能再不说了。
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汝今谛听”,你要如理思惟观察听。“善思念之”,善思是思慧,不光是听,听了你要想;念之是修慧,思惟了之后要加以修持,要具足了思慧修慧。
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听。当为汝说。
“说此语时”,佛说这个话的时候。“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这叫佛说法华,五千退席,这五千人不要听你的。佛所观察得到的,所以佛一再止止不须说,佛知道会中有些人不信的。所以闻此法者必须得具足有功德,在佛的十功德经说,亲近善友,听闻正法,思惟其义,如正修行。这四法是涅槃因,一定证得涅槃的果,近因缘。这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跟优婆塞、优婆夷这五千人没有这个善根,他们闻佛所说法就退席了。为什么?他们过去有业,谤法因缘,因为毁谤佛法。这是一类,这五千人中有这一类的众生。还有妙法莲华经的根机没成熟,闻妙法的根机没有成熟,假使要闻法一定生谤毁,不如在没听就走了,佛是知道这些人不信的,也不是闻妙法莲华经法的人,去了更好。
在功德璎珞经里面说,这个会中是五千比丘,在佛说璎珞经的时候是五千菩萨。佛将说璎珞经,说佛的法身功德,那时候会中有五千菩萨从座起立而去。当时璎珞经时候,目犍连尊者就问佛,这些大士发了菩提心的,都入了如来正法眼藏,他们的修行超过二乘,为什么佛说法身他们会不受教离席而去呢?佛跟目犍连尊者说,闻这个上法的很不容易,身上流的血都沸腾起来,都从毛孔冒出血来。为什么?说他无量劫以前毁谤佛法,毁谤法身法。这璎珞经是专说法身佛的,说性起的。这些人不止这五千,过恒河沙数,他也在行六波罗蜜,但是他行六波罗蜜的时候有执着想;不是解脱,执着想,起执着心。但是他有悔改的心,因此退转,对大法退转。所以在说璎珞经的时候,这五千菩萨退席。佛在说法华经的时候,这五千四众弟子退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为什么有这种因缘?“所以者何”,所以者何就是生起问号,为什么这四众弟子退席,不闻法华?“此辈罪根深重”。什么原因?就是罪根深重,还有增上慢,没得到的认为得到了,未满足的认为满足了,就是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本来他证的阿罗汉果(四果),或者还没证阿罗汉果。这是不了义的,佛的方便善巧,真正的是法华经,才有这种过失,所以不住法华经当中闻法。走了就走了,“世尊默然”,看见他们走不加制止。走了之后,“尔时佛告舍利弗”,佛对舍利弗说他们退席了。“我今此众”,那个枝叶就没有了,都是真实的,不真实的已经离去了。舍利弗,你看见了吗?“如是增上慢人”,增上慢的这五千人;“退亦佳矣”,退了很好。没走的,“汝今善听”,没走的大众好好听说,听闻佛法。“当为汝说”。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我一再请求就希望佛说,我们很高高兴兴听闻佛说法。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我要说的这种妙法。是什么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这种妙法不是常说的,一切诸佛都如是,那是因缘成熟了从性而起的。“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在印度说优昙钵华三千年才开一回,有时乃现;又者说这不是人间的华。拿这华来形容在佛说法华经的时候,佛说法已经四十年了;乃至说阿含、方等、般若说了四十年了,阿含说了十二年,方等说了八年,二十二年般若谈,说了二十二年般若经,四十年;四十年后才说法华经。因为这四十年没有显真实,所以法华之前,阿含、方等、般若都叫方便。法华的含义不是常说的,久久不说,为什么?那些个闻法者不堪领受,不堪领受就是听不来。二者,因缘未成熟,时间还没到。现在刚要说法华,五千退席。现在留下来的就是堪受大法的。时已至,五千已去。就是佛决定说妙法莲华经,说一乘法。故言时乃说之。拿优昙钵华来比,时一现尔。
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佛又嘱咐舍利弗说,你应当信佛所说的法,这才是真实的,不是虚妄。因为此法胜于往昔,以前四十年所说的法是方便善巧,引你入佛的究竟法门。所以佛要说,先劝你信,信绝不虚妄,这是无虚妄之法。
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佛在此时又跟舍利弗告诉他说,佛所说的法是随宜,应以什么法得度者即说什么法,或者说随缘说一切法,众生莫能测度。以前说的权宜方便,方便就是随宜,叫方便法门。而佛的意思不在这些法上,在什么上呢?在显实,法华经是究竟实法。这种道理一切众生不能理解,意趣甚深,难可以明白,难可以理解。佛为了说法华显实,才说的四十年方便法,那四十年都叫权。说那些法的时候,目的在于演说法华经,开权显实。佛嘱咐舍利弗说,你应当知道,不要把实法当成权法,权法不是实法。以前说法时候是权法,但实法隐了。现在要说,把权法都消失,显示实法。权法不是隐,说过了,不用再隐了。要知道,为了实法才说权法。知道现在显实,以前说的是权法。实法成就权法,隐实是为了权法。权法隐了,显的实法。现在说实法,开权显实,不是隐。实法之外没有一法存在的,要懂得这个道理。现在佛说的才是一切诸法的本源,这是一切法的根源。佛度众生的目的是要一切众生都成佛,不是半途而废。
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为什么这样说?“所以者何”,这是什么道理?佛以前以无数的方便善巧种种的因缘,那就是缘起之法;缘起之法是由实而生的,那些个方便善巧种种因缘,假譬喻,假言辞,所以演说的一切法是有目的的。什么目的?为了实法,那是叫开权,那以前都是诸佛的方便,是佛的善巧方便慧。释迦牟尼佛说我以前以无数的方便都是讲的是权法,诸佛都如是,一切过去无量诸佛也如是说,也如是开权。以前四十年说的权教法,一切诸佛都如是,现在也是到开始说实法的时候。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断绝分别,断绝思量,心法。我讲完华严经是法界法、真实法、一真法界法。现在是开的实法,开权显实。这种深奥甚深的法,唯有佛与佛才能知之,是佛与佛同知的,不是一般的凡夫、权小、菩萨所能理解的。
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以者何”,为什么我作如是说?“诸佛世尊”,一切诸佛都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世间的。诸佛真实之相、真实的理体,要显现这个真实的理体,要能够令一切众生都能得到实相,都能得到这个真实理体,唯此,就为这件事如来才出现世间的,别无他事。这件事是什么事?就是让一切众生都成佛。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间,就是欲令一切众生度他们都能成佛。就法相来说、义理来说,就让一切众生都得到实相。所以如来唯此大事因缘出现于世间,诚无别事,没有他的事,显示诸法实相。除了此法之外,余者皆是魔事,“唯此一实相,无二亦无三”。
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佛对这句话恐怕舍利弗不能理解,佛就解释。舍利弗,什么叫做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间?舍利弗没问,佛自己设问答,舍利弗也不会问,所以佛就向舍利弗说,自己问,自己答。这是假设问答的。
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这就是法华经主要的宗旨和目的。什么呢?开示悟入佛的知见。诸佛世尊出现世间,就让一切众生众生都能够有佛的知见。佛的知见才是究竟知见,清净的,佛为这个事出现于世间。什么呢?开佛知见。“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这句话是解释,上句话是佛说的本义,目的就是让一切众生都成佛,具足佛的知见才出现于世的。“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就是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他清净,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这是示佛知见,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见道、证道、成道,出现于世间。法华经最重要的义理,就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对四位而言,像我们讲华严经大家就联系起了,华严经也如是说,但是语言不同、名字显现不同。这是依着智者大师在法华文句里头,四位、四智、四门来观你的心,这四种不同的立场。哪四种?开示悟入,显理的,这是真理,这就是一真法界,显如来藏性,佛的种性。开佛的知见,是在我们讲华严经的十住位,开佛知见。他发了菩提心,进入了菩提心,住所发菩提心上,十信位满心了,再发菩提心叫发心住。从初发心住到第十住,能够认得无明,能够认得法性,显示如来藏。这是见到实相之理了,开佛知见了。示佛知见,十行位。十行位的菩萨惑除了,除了惑,除了障,障跟惑都除掉,他的知识开发的,显示如来的藏,真正的了解如来的藏;见着体,这时体更彰显了,知道这个体是具足万德,完全如来的智慧德相。这是举闻法界的众德无不显示分明,咱们在十行位讲华严经时讲得很清楚。这是示佛知见。
开佛知见是十住位,示佛知见是十行位。悟佛知见是十回向位。在十回向位的时候,障除了,显体了,入了法界德了,十回向真正的回入法界,向法界。在这个时候事和理融为一体,事即是理,理能显事,事能成理,以事成就理法界,以理法界显示事法界。这就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运用自如,乃至开悟了,这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
入佛知见,成了!真正的成了佛的一份,十地成十份,一位一位证得就是十地菩萨。这是配,配这个开、示、悟。这个阶位事和理成为一体,这才叫自在无碍。无碍就是自在。咱们念心经的时候,观自在菩萨,那是显十地菩萨的。不观就不自在,观才自在。一观得到什么了?得到自在无碍。任运自如的入萨婆若海,那个修证就不费功夫了、不费功力了。咱们现在修,还得发心,还得发愿,还有能修,还有个所修,还有所修的一切事物,到了登地的菩萨任运自然的修。这是开示悟入。
再进一层说,开佛知见是证道的、发菩提道的,证道的智慧。在这十信理体,他以他的智慧能见到佛的体;虽然没证得,他认识到了见到佛的理体。住位只能见,见道位,不是证道位。示佛知见就是道种慧,比那个道慧深入了,了知十法界一切诸道的种类,种道的差别。开佛的知见,示佛的知见,一个道慧,一个道种慧,加一个种,这是了知了怎么样理解惑;烦恼,迷惑,就是造业的惑相,拿佛的知见显示惑相。咱们经常说起惑造业,还没认识到惑。这得示佛知见之中,才能理解契入佛的智慧。悟,道智、道种智,悟配一切智,咱们经常法相讲一切智。你了知一切法是寂静的,到这个修道证得了,就是了知一切法是寂灭的。但是这个是佛的知见,一切诸法皆是寂灭的。什么呢?理性实相寂灭的,也是咱们所说的空门,实相是无相的,这叫悟佛的知见。入佛的知见,在一切智上加一个种,一切种智,了达一切诸法寂灭之相,而能示现种种的相,这才是佛的知见。了达的是理,证得是理,理在事上,事事都是理,理遍及事,所以叫事事无碍法界。事事都遍于理就是有了,再拿有来配开示悟入,三重。
开是空门,咱们经常说顿入空门,就是一切事都是空的,一空一切空。这个空是开发了佛的知见,以佛知见来认识的空,不是咱们所认识的空。佛知见所认识的空说空门,进入空门了,进入佛的知见了。这是开,开配空。示配有,空必俱有,有才能显空。在有门说一有一切有,在理上显佛的知见。佛以度生的事业八相成道,利益众生所说一切法,那是佛的知见,都是有,从住胎、出胎、成佛都是有。开是空,示是有,悟得是亦空亦有,说空也可以,说有也可以,了达了一切诸法皆空、一切诸法也有,空即是有,有即是空,这就是理上悟得佛的体、悟得佛的知见了。入就是证得了,说空非空,说有非有。空非空就是不空,就是有;有不是有,非有;就是非空非有门。空门、有门、亦空亦有、非空非有,入佛知见了,一切非空,一切非有,这都是佛的知见。
同时我们经常举禅宗说的意思,观空,就是观心,如果以天台宗讲一心三观。五教讲一心、二门、三大,天台宗讲一心三观,空、假、中三观。如果拿天台宗空假中三观配这个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开就是了,了什么?心性的空假中三谛。三观,三谛,观这空的理。空假中三谛的理不可思议。先观它的明,光明体清净的,没有质碍,一切法都不怀疑了,没有疑此。怎么样示佛知见?又观境。一个观心性,一个观境,心必对境。心是内心世界,境是外头的世界。光了内不行,也得了外。观境的时候,境也不可思议。示佛知见的观境是空假中各个不同,空就是空,假就是假,中就是中,宛然有区别的。但是空决不是有,有决不是空,中非空非有,这是示佛的知见。悟得了,怎么样来认识空假中呢?悟得了,就是开示悟入的悟,空假中的心,空即是假,空了还有什么,都是假的。也即是中,不是离开空另外有一个空,没有!离开假了有个空,离开中了有个空。
三者是一个,一即是三,三即是一,这是悟。入,空假中三观不是各别的存在空假中,齐观齐照。齐观,空假中都在一心当中,你入于一心了,空假中三观就在。把这个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说三重。一个拿四位来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另一个配,拿慧来配,道慧、道种慧,一切智慧,一切种智。第三配,开示悟入配空门、有门、亦空亦有门、非空非有门。第四种配,就观心来说,了观心性三谛,观境,了于空假中三观的一观,悟入空假中之心,三而一,一而三。入空假中三观,空假中齐照齐观,就是一心,不分三。
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这就是佛的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佛就以这个大事因缘出现世间的。什么大事因缘呢?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欲令一切众生都能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成就佛的知见。
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佛菩萨出现于世,就是为了教化菩萨。
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诸有所作”,佛从示现降生到成佛度众生,所有所做只是一件事。佛说法,乃至于示现降生的时候就是在说法,住胎、入胎都是在说法,目的就是一个知见。什么呢?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就是示佛知见、悟佛知见,使众生都能开悟理解。
三乘众行。名之为诸。为圆故诸。即是一事。此行何所至到。唯趣佛之知见。即是行一意也。小乘、中乘、大乘,这都是诸佛教。用圆满意思来说就是一件事,这就叫佛之知见。若趣向佛之知见,能够达到成佛。若离开佛的知见,不能成佛。事就是你的行,你所做任何行为都属于事,心里所想的就属于理,事理两方面。
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
舍利弗,你应当知道如来但以一乘佛教,就是一佛乘为众说法,没有余乘,说二说三那是假设的,佛以一佛乘渐令入佛道。
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佛到此跟舍利弗说,十方诸佛所说的法,一个法,都如是。
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到此佛又做个结束,“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的方便”,这个就是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便善巧,种种因缘,假言语,假譬喻,假种种的方式演说诸法。种种因缘,种种譬喻、言辞,都是为了一乘法。“是法”,所有说的教法就是一乘法。“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一切众生从诸佛的教化闻到佛所说的法。法就是方式,你要想成佛得依照佛所教授的各种的方式。但是三乘是前进的方便,没有那个方便怎么能会归到真实呢?所以假因缘、譬喻、言辞显说的一切法,目的是让众生都成佛。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也是为成佛,究竟皆得一切种智。一法,一行。
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舍利弗,未来诸佛”,过去诸佛如是,现在诸佛如是,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也如是,也是以无量无数的方便,假种种因缘、譬喻、言辞给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都是为了一佛乘,没有其他,无二亦无余。“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过去的古佛,无量劫来的一切的古佛,他还入于未来,佛佛道同,并不是佛消失了,永远度众生都如是。未来的一切诸佛,那就是现在释迦牟尼佛给一切众生都授记了,所有法华会上的都授记了,也都是未来诸佛。包括咱们现在在内,凡是闻到法华经的,末法闻到的也如是,都得到佛授记了。诸佛都如是授记。现在诸佛,现在住世的,各个世界的化佛也如是,次补佛位的也如是,就是三世诸佛皆如是。
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
“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说现在。就是现在无量的佛土,在世的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所以咱们现在念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也如是。但是你到极乐世界去,一生成佛。生到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又给你授记了,到他的国土一定能成佛,不会轮转。一切诸佛度众生的目的只有一个,成佛,安乐众生;饶益众生,安乐众生。过去的诸佛、现在的诸佛、未来的诸佛都是以无量无数的方便,假种种因缘、譬喻、言辞。咱们现在在末法,释迦牟尼佛末法,释迦牟尼佛他这个正法、像法、末法时间非常短。现在阿弥陀佛住世的时间,成佛以来十劫了。咱们现在从释迦牟尼佛成佛,到他的正法、像法、末法才不到三千年。不要说一劫了,连阿弥陀佛万分之一也没有。什么缘因?这个世界众生的业,跟佛无关。众生有什么的业,诸佛的教法随着众生的业,这叫性空缘起。此世界的众生就是这个因缘,那我们挑一个世界吧?念阿弥陀佛,生到极乐世界去了,又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结缘,从此世界生到极乐世界。这是超越的,以超越的法加被我们这些超越的人。人跟法是平等的。这是阿弥陀佛的方便法,释迦牟尼佛在此土说阿弥陀佛的法也是方便善巧,以无数的方便、最大的方便及种种因缘。最大的因缘是你发愿,你发愿就是因。释迦牟尼佛教导你,让你知道有个极乐世界,这就是缘。阿弥陀佛接引我们、摄受我们也是缘,这也是大事因缘。
这中间假很多譬喻。咱们最初开始讲莲华,你在佛经里头到处都现莲华,莲华的譬喻最确切,合乎实际。莲华是长在污泥当中,它可生长出来色香味美。咱们在娑婆世界就是生于业障海,业障当中,但是咱们发的心,生出来的华果清净无染,像莲华一样的。所以一切诸佛都是以无量的方便,种种因缘,假譬喻,假言辞,而给众生演说诸法。这么说众生入不了,又那样说,八万四千法门对众生机而说的。说这些法为什么?让众生成佛,就这么一个目的。为了让你成佛,佛才演说一切诸法。一切诸法都是方便,就是为了一佛乘,这就是法华经的真义。“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都能成佛。因此佛才给我们都授记了,闻到法华经的都给你授,都能成佛,但是时间长短就看你的发心、看你的修行、看你的功力。
“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这是真佛子,佛出现于世就是让一切菩萨都能成佛。菩萨是从众生,众生发心就是菩萨,所以以佛的知见示给众生。但为教化菩萨叫开,把佛的知见示给一切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欲以佛之知见悟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都能够明白,悟就是明白了、了解了。不明白,多学学法华经就明白了。学法就是为了明白,达到明白,为了明白才学法。明白了,如何呢?入佛知见。以佛的知见修道,以佛的知见修行观想,开悟众生,令一切众生入佛的知见。
但是一个条件,不要执着,一执着什么都丧失掉了,要解脱。在这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佛说的。大毗婆沙十诵广律里头吧?这个出处我记不清楚了,我假喻故事。一个比丘尼,在印度他那个道场,不像我们这道场关门闭户的,还有个前门后门。没有,他一个精舍就是一切众生都能来。有一个比丘尼他白天睡午觉的时候,众生到寺庙里来逛就把他强暴了。他说这一下子我失掉戒,犯根本戒了,向佛去忏悔。佛问他:你当时是什么思想?被强暴之后有什么思想?有没有快乐?他说:没有,什么都没有。不能说没感觉吧?他说:感觉着似乎没感觉,好像睡觉作梦一样。佛问了他之后,佛跟他说:你没犯戒。
大家怎么想这个问题?你一点影子都没有,你一点执着都没有,你不犯戒。犯戒是执着。从这个故事,你想一想,万法唯心。咱们经常说万法唯心,是你心里起执着犯戒了,菩萨戒。菩萨戒跟我们比丘戒、比丘尼戒是一样的,当你思想有个持戒犯戒,犯了不得了了,下地狱了。我经常看着我们道友背着大包小包,带着箱子一大包,到后头那个,干啥去?说喻去了。你心里有这么多执着,你说一万个喻,没用!应当以法华经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不要起执着。因为你心里执着一个地狱,执着一个天,执着一个人,执着一个西方极乐世界,执着一个娑婆世界,执着太多了,你解脱得了吗?解脱不了。那你把开示悟入佛的知见,用这个知见来学、来修行,就是要解脱。你有解脱,一切方便都是自在的、无碍的。但是得有智慧,有智慧一切方便都是解脱的,没有智慧的方便善巧都是下地狱。
再言一个经,维摩诘经说,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居士怎么样认识淫怒痴?为什么一切众生犯淫怒痴?文殊师利菩萨用正面问他说:如何修戒定慧?维摩居士答他:淫怒痴。什么是戒定慧?淫怒痴。淫怒痴的性跟戒定慧的性,一个!没有两面。淫怒痴就是戒定慧,戒定慧就是淫怒痴。就是咱们经常说的“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看你以什么知见来看问题,你这样来学法华经的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如果你学此法,此法就是妙法莲华经,这就是妙。淫怒痴就是戒定慧,戒定慧就是淫怒痴。犯了戒了,佛说没犯戒。你说妙不妙!就事相上说这是犯戒了,根本戒犯了。佛说没犯戒。心法!这肉体是假的,什么都没用。他假,但是他修行。妄心即是真心,真即是妄,就是转妄成真,把妄心转成真心了,那就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今天咱们就讲到这吧!悟不悟,还得慢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