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义工是否影响修行呢

2017/06/25        

做义工是否影响修行呢

有些人厌离世俗的生活,到寺院中挂单做义工,希望能够发心和修行两不误。他们被分配到各个岗位,有的人很发心,有的人却觉得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事情,影响了修行,开始生起烦恼。那么做义工是否影响修行呢?

增福消业,转烦恼为菩提

每当我们听到各种称扬赞叹,意识到原来我们还可以帮助这么多人,从未有过的喜悦会油然而生,感恩心也在不断布施的过程中生起,因为做好一件事情不是那么容易。比如过斋,如果不是亲自给别人行堂,哪里知道,就那么一个打饭的动作都很难做好,饭会粘在勺子上不下来,要在供养偈唱完之前行完一遍,操作必须准确高效。当我们思惟,在每一个堂口,都有义工们在无怨无悔、默默地付出时,我们的惭愧心、感恩心会渐渐生起,发心一定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这是一份不拿工资而心甘情愿义务奉献的工作,在不断付出、行持的过程中,使我们心量打开。这确实利于我们的修行。

做义工会使我们福报增长。一位师父曾讲过一个故事,她们的寺院中来了一位居士,这个人在世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挣不到钱,明明别人挣钱的生意,他来做,不仅挣不到钱,甚至可能赔本。他苦恼至极,总得要养家糊口啊。被逼无奈,他来寺院请师父开示,师父说你还是安心来先做一年义工,给自己培培福报吧。一年后他返回世间,做起废品收购的生意,这次他经营得比较顺利。他又把赚来的钱一部分用于寺院的供养。原来,在寺院扫扫地、洗洗碗都为我们积累了很大的福报啊。我们修行也是要有福报的,而做义工,就是在不断积累我们的福报。

做义工会让我们业障消除。有的义工或患身体疾病,或有心理障碍,或神志有问题,他们做义工之余精进念佛,在佛力加持下,六字洪名的功德力发生作用,身心竟慢慢有所改变和康复,不知不觉中消除了很多业障。

做义工会使我们智慧增长。当我们依教奉行、放下我执我慢我见、全身心地去做事情时,突然发现自己原来不会做的事情、不能做的事情、没想到的事情,渐渐都可以应对处理,也学会了善巧方便。头脑变得更清晰,记忆力也比以前好许多,人变得更有智慧了,诵经、念佛、听法等等也都更愿意去做了,越来越有法喜了。这都源于有佛力的加持,佛光的注照,使我们身心调柔,智慧显发,有一个修行人的样子了。

做义工能使自己有所体悟。比如洗一块抹布,看似简单,但洗着洗着,却洗明白一个道理:抹布很脏,要用热水,要用碱、洗洁精,还要泡段时间后再反复清洗,有些污渍依然很难清除。这种对境,让人突然意识到无始劫来我们这颗心啊,沾染了太多太多的 “污渍”恶习,这些习气的去掉,需要痛下狠心,不断地打磨刷洗。而修行就是要修正我们不正确的心,要把那些习气毛病除掉。

当我们在做义工的过程中不断地放下我执我见,智慧自然现前。在做事情及处理人际关系时,要时刻观照自己,就会慢慢变得谦卑、调柔、恭敬。那么我们再用这样的态度处事、听经、闻法,所得到的效果和我们每天什么事情都不做、只是在那执著修行求自了的效果是绝对不一样的。这样的修行才更有含金量。佛法修行在于生活当中的落实,而智慧的火花也是在劳动中迸发的。

“我”字当先与道不相应

很多人只关心自己的修行,做事敷衍了事,时刻考虑我要诵经、念佛,这看上去很精进,很有修行,可这种发心与大乘佛法的修行是不相应的。佛菩萨在因地修行时,哪一件事是为了自己呢?一切都是为了众生,拔众生苦,予众生乐。而只“我”字当先的,依然是自私自利,与道不相应,何谈慈悲。恰恰应在不断做义工当中锤炼自己,在逢缘对境中时刻警醒,不要皈投自己那厚重的烦恼习气,要在劳动实践中降伏自己的烦恼习气,为修行路上,培上厚厚的福报之土。福能载道,没有福报,修行路上困难重重。改变自己,放下自己,灵动的智慧怎么能不现前呢?

做义工就是在修行,当我们非常用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后,会觉得身心安泰,欢喜无比。

做义工不影响修行。无论哪个岗位,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只要我们善加利用。比如我们每天边做事情就可以边默念佛号、听经。不断在动中锻炼自己的念佛功夫,时刻观照自己提起佛号,徜徉在弥陀的愿海之中,心就在道上。

一些义工在做事情时,特别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时,就总爱闲言杂话,谈与修行不相关的事情,如果我们把这些时间都用来听经念佛,怎么会没有时间修行呢?我们要改正一个错误认识,即只认可形式上的修行。所谓形式上的修行,就是说只把诵经、经行、法会等当作是在修行,而发心做事都不是修行。要知道,禅堂里面的功夫在禅堂外面,没有禅堂外做事培福、积资净障,怎么有禅堂里的端坐如仪、即寂即照呢?

做义工不但不影响修行,还会让我们对时间抓得更紧,是一种促进。因为忙于义工工作,难免时间很紧迫,就越想到一切事情都不能拖,早起晚睡,把所有的功课抢时间完成,这样每天都很充实,哪里还有个人利益得失的计较,哪里有时间想东想西啊。那些选择岗位要能见到法师的,听法必须抢坐最佳位置的,吃饭想多要点营养高、口感好的……种种知见、烦恼自己觉察不到,为一点小得失算计半天的,都是在浪费时间。真正修行的义工会善用其心,抓紧时间精进修行,做事也认真仔细,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观察身边来来去去的义工,让我更坚信做义工不影响修行。有一位二十六岁的男孩,在这里挂单有四五个月,整个人的身心改变太大太大,用脱胎换骨一词也不夸张。他刚来时是不念佛、不听法、不诵经的,整个人困在一种焦虑当中,唯独可贵的是他愿意做事情。无论何时,无论做什么,不管会不会,他就是去做,只要师父吩咐,他就做。当他做到一个多月的时候,偶尔会看到他也听听经,接着就开始拜八十八佛。四五个月后,他精进到同寮的人不知他何时睡觉、何时起床的程度,做事情更加积极主动。在这期间,他开始向别人忏悔自己不应该怨恨父母,不该对父母有不好的念头。看见他有这么明显的改变,真是让人赞叹,佛法不可思议啊。

而有些义工,在寺院待上几年了,每天早晚课都做,甚至在别人做事情时,她也会自己单独去读经,看上去很精进、很修行,结果自己的烦恼习气依然炽盛。想想她总不改变自己,不仅自己烦恼,有时还让别人也烦恼,这样的修行是有问题的。我们要选择怎样的修行啊,看那溪水河流里的石头,无论大小,它都没有棱角,圆滑的。而在泥土里埋了上千年的石头棱角依故。这和我们的修行是一样的。如果我们不能在做事和与人相处中打磨掉自己的棱角,只是自己一个人随着我执我见在盲修瞎练,太可惜了。

做义工会使我们心性得到提升。到寺院做义工,听经闻法,蒙佛光摄受,能反省、意识到自己确确实实是一个罪恶生死凡夫,过去总以为自己挺不错,这是我们的愚痴啊!我们开始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信有西方极乐世界,信有阿弥陀佛慈父遥相期盼我们早日觉醒、早日回家,我们也愿意回到那无忧恼、诸上善人俱会之处。于是为报佛恩,发心做义工,护持道场,过着每日朝暮持佛名号、安心做事的生活。为感恩释迦牟尼佛向我们开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使我们在迷茫的生死苦海中找到了方向,于是我们也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我们对慈父阿弥陀佛充满了无限的感恩和敬仰,对极乐世界充满无限的向往和欲求,他日命终,佛及圣众前来接引,莲华中化生。我们就要成为极乐世界的人了,苦难的众生可以不苦了。

我们不再为虚假不实的事相迷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以在做义工的工作当中,也是让我们不断看破、放下、广结善缘、慈爱有情,将来成佛后能有众生可度。那么我们不再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搞得不开心,反而欢欢喜喜地把每件事情都打理好,但又不着相,在心性上用功。做义工是多么好的修行机会啊。

曾看过一位法师开示的文章,其中一句的意思是,义工没有固定岗位,我们要重在“没有固定”这几个字,也就是说要随缘做事。有很多义工,总认为这件事不是我的事,那件事和我没关系。做义工和在世间工作是不一样的,在世间,岗位固定,责任明确,有考核,拿工资。工资的高低代表了岗位的重要性、辛苦程度、责任大小、能力高低。在其位谋其政、挣其钱,不是自己分内的事可以视而不见,因为这与我一毛钱关系也没有。我们在寺院里,就要重新改变一下自己的思想认识,寺院里的事不仅是常住的事,也是大家的事。只要发生在我的周围,我们就应该随缘随分地去做,世间还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说法,何况我们修行人,所以我们见到路上的垃圾、被风吹跑的雨伞、被雨淋湿的衣服都应主动照顾一下。寺院中的一草一木尤不可伤,我们再增加一份呵护,不也在积累自己的福报功德吗?

但要知道,一切应如理如法,而不是随顺自己的习气。我们有些常住寺院的居士,由于在家里管事情管习惯了,到这里也想管东管西,不是这个不如法,就是那个不修行。搞得自己不开心,别人也烦恼。同时她还自以为是在护持道场,不让她管,她一百二十分的冤枉,说别人都不理解她的心。

本来清净的寺院,为了让我们培福报、种福田,允许我们同住共修。我们却总把握不好,有时甚至产生我慢心,“我为寺院作了多大贡献,师父离不开我”。妙祥法师曾开示说:“出家人早把权、钱等五欲六尘看破放下,离家弃欲,行作沙门,难道还要居士护持?”所以我们要清楚,不是师父需要我们,不是寺院离不开我们,而是我们需要三宝种福田。所以一名合格的义工,一定是依教奉行,做事用心,发心修行。

做义工就是在落实菩萨行。菩萨修行从十信位、十住位乃至十地位都是在落实自利利他的行愿。众生是根,佛菩萨是花果。众生是成就佛菩萨的,离开众生是没有佛可成的。所以做义工一定要拓宽心量,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们要发大菩提心,利益一切众生,把自己的愿落实到行当中。礼敬诸佛、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佛住世、常随佛学。学佛就是在学佛菩萨的慈悲喜舍、利益众生的心,这样才能与道相应。

越发心做事的义工菩萨,也是越抓紧时间修行的,更是修行比较好的,她们在不断的解行并进中提升自己、锤炼自己。做义工就是在福慧双修,是不会影响修行的。



   查看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