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的141愿,教我们在生活中善用其心

2018/09/18        

文殊菩萨的141愿,教我们在生活中善用其心

文殊菩萨一百四十一愿,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用诗体叙述在现实中修菩萨道的具体方法,既是文殊菩萨严谨修行的真实写照,又是初学菩萨借鉴模仿的光辉典范。

前十一愿针对在家菩萨,后面主要涉及出家菩萨。然而有关行住坐卧、意念、礼节等内容,实适合于在家、出家菩萨共同修持。在现实生活中修习佛法,不仅是初学者,就是长期修行人,也往往不易找准中道,不是常常偏执有见,就是不时堕入空见。

文殊菩萨结合日常生活细节,详细叙述善用其心的诸多方法,实在是帮助菩萨行者的指路明灯,亦是对治各种病症的灵丹妙药。

修学者在反复读诵、实际运用文殊大愿的过程中,将会逐渐认识中道,逐步控制身口意。

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只要持之以恒,在不自觉间,就会取得显著进步。若能力争只进不退,实现登地乃至证果,亦将为期不太遥远矣!

1愿: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2愿:孝事父母,当愿众生,善事於佛,养护一切。

3愿:妻子集会,当愿众生,冤亲平等,永离贪著。

4愿:若得五欲,当愿众生,拔除欲箭,究竟安稳。

5愿:伎乐聚会,当愿众生,以法自娱,瞭伎非实。

6愿:若在宫室,当愿众生,入於圣地,永除秽欲。

7愿:著璎珞时,当愿众生,舍诸伪饰,到真实处。

8愿:上升楼阁,当愿众生,升正法楼,彻见一切。

9愿:若有所施,当愿众生,一切能舍,心无碍著。

10愿:众会聚集,当愿众生,舍众聚法,成一切智。

11愿: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

12愿:舍居家时,当愿众生,出家无碍,心得解脱。

13愿:入僧伽蓝,当愿众生,演说种种,无乖诤法。

14愿:诣大小师,当愿众生,巧事师长,习行善法。

15愿:请求出家,当愿众生,得不退法,心无障碍。

16愿:脱去俗服,当愿众生,勤修善根,舍诸罪轭。

17愿:剃除须发,当愿众生,永离烦恼,究竟寂灭。

18愿:著袈裟衣,当愿众生,心无所染,具大仙道。

19愿:正出家时,当愿众生,同佛出家,救护一切。

20愿:自归於佛,当愿众生,绍隆佛种,发无上意。

21愿:自归於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22愿:自归於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23愿:受学戒时,当愿众生,善学於戒,不做众恶。

24愿:受阇黎教,当愿众生,具足威仪,所行真实。

25愿:受和尚教,当愿众生,入无生智,到无依处。

26愿:受具足戒,当愿众生,具诸方便,得最胜法。

27愿:若入堂宇,当愿众生,升无上堂,安住不动。

28愿:若敷床座,当愿众生,开敷善法,见真实相。

29愿:正身端坐,当愿众生,坐菩提座,心无所著。

30愿:结跏趺坐,当愿众生,善根坚固,得不动地。

31愿:修行於定,当愿众生,以定伏心,究竟无余。

32愿:若修於观,当愿众生,见如实理,永无乖诤。

33愿:舍跏趺坐,当愿众生,观诸行法,悉归散灭。

34愿:下足住时,当愿众生,心得解脱,安住不动。

35愿:若举於足,当愿众生,出生死海,具众善法。

36愿:著下裙时,当愿众生,服诸善根,具足惭愧。

37愿:整衣束带,当愿众生,检束善根,不令散失。

38愿:若著上衣,当愿众生,获胜善根,至法彼岸。

39愿:著僧伽黎,当愿众生,入第一位,得不动法。

40愿:手执杨枝,当愿众生,皆得妙法,究竟清净。

41愿:嚼杨枝时,当愿众生,其心调净,噬诸烦恼。

42愿: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嗔痴,蠲除罪法。

43愿:事讫就水,当愿众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

44愿:洗涤形秽,当愿众生,清净调柔,毕竟无垢。

45愿:以水盥掌,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

46愿:以水洗面,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永无垢染。

47愿:手执锡杖,当愿众生,设大施会,示如实道。

48愿:执持应器,当愿众生,成就法器,受天人供。

49愿:发趾向道,当愿众生,趣佛所行,入无依处。

50愿:若在於道,当愿众生,能行佛道,向无余法。

51愿:涉路而去,当愿众生,履净法界,心无障碍。

52愿:见升高路,当愿众生,永出三界,心无怯弱。

53愿:见趣下路,当愿众生,其心谦下,长佛善根。

54愿:见斜曲路,当愿众生,舍不正道,永除恶见。

55愿:若见直路,当愿众生,其心正直,无谄无诳。

56愿:见路多尘,当愿众生,远离尘坌,获清净法。

57愿:见路无尘,当愿众生,常行大悲,其心润泽。

58愿:若见险道,当愿众生,住正法界,离诸罪难。

59愿:若见众会,当愿众生,说甚深法,一切和合。

60愿:若见大柱,当愿众生,离我诤心,无有忿恨。

61愿:若见丛林,当愿众生,诸天及人,所应礼敬。

62愿:若见高山,当愿众生,善根超出,无能至顶。

63愿:见棘刺树,当愿众生,疾得翦除,三毒之刺。

64愿:见树叶茂,当愿众生,以定解脱,而为荫映。

65愿:若见花开,当愿众生,神通等法,如花开敷。

66愿:若见树花,当愿众生,众相如花,具三十二。

67愿:若见果实,当愿众生,获最胜法,证菩提道。

68愿:若见大河,当愿众生,得预法流,入佛智海。

69愿:若见陂泽,当愿众生,疾悟诸佛,一味之法。

70愿:若见池沼,当愿众生,语业满足,巧能演说。

71愿:若见汲井,当愿众生,具足辩才,演一切法。

72愿:若见涌泉,当愿众生,方便增长,善根无尽。

73愿:若见桥道,当愿众生,广度一切,犹如桥梁。

74愿:若见流水,当愿众生,得善意欲,洗除惑垢。

75愿:见修园圃,当愿众生,五欲圃中,耘除爱草。

76愿: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

77愿:若见园苑,当愿众生,勤诸修行,趣佛菩提。

78愿:见严饰人,当愿众生,三十二相,以为严好。

79愿:见无严饰,当愿众生,舍诸饰好,具头陀行。

80愿:见乐著人,当愿众生,以法自娱,欢爱不舍。

81愿:见无乐著,当愿众生,有为事中,心无所乐。

82愿:见欢乐人,当愿众生,常得安乐,乐供养佛。

83愿:见苦恼人,当愿众生,获根本智,灭除众苦。

84愿:见无病人,当愿众生,入真实慧,永无病恼。

85愿: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离乖诤法。

86愿:见端正人,当愿众生,於佛菩萨,常生净信。

87愿:见丑陋人,当愿众生,於不善事,不生乐著。

88愿:见报恩人,当愿众生,於佛菩萨,能知恩德。

89愿:见背恩人,当愿众生,於有恶人,不加其报。

90愿:若见沙门,当愿众生,调柔寂静,毕竟第一。

91愿:见婆罗门,当愿众生,永持梵行,离一切恶。

92愿:见苦行人,当愿众生,依於苦行,至究竟处。

93愿:见操行人,当愿众生,坚持志行,不舍佛道。

94愿:见著甲胄,当愿众生,常服善铠,趣无师法。

95愿:见无铠杖,当愿众生,永离一切,不善之业。

96愿:见论议人,当愿众生,於诸异论,悉能摧伏。

97愿:见正命人,当愿众生,得清净命,不矫威仪。

98愿:若见於王,当愿众生,得为法王,恒转正法。

99愿:若见王子,当愿众生,从法化生,而为佛子。

100愿:若见长者,当愿众生,善能明断,不行恶法。

101愿:若见大臣,当愿众生,恒守正念,习行众善。

102愿:若见城郭,当愿众生,得坚固身,心无所屈。

103愿:若见王都,当愿众生,功德共聚,心恒喜乐。

104愿:见处林薮,当愿众生,应为天人,之所叹仰。

105愿:入里乞食,当愿众生,入深法界,心无障碍。

106愿:到人门户,当愿众生,入於一切,佛法之门。

107愿:入其家已,当愿众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

108愿:见不舍人,当愿众生,常不舍离,胜功德法。

109愿:见能舍人,当愿众生,永得舍离,三恶道苦。

110愿:若见空钵,当愿众生,其心清净,空无烦恼。

111愿:若见满钵,当愿众生,具足成满,一切善法。

112愿:若得恭敬,当愿众生,恭敬修行,一切佛法。

113愿:不得恭敬,当愿众生,不行一切,不善之法。

114愿:见惭耻人,当愿众生,据惭耻行,藏护诸根。

115愿:见无惭耻,当愿众生,舍离无惭,住大慈道。

116愿:若得美食,当愿众生,满足其愿,心无羡欲。

117愿:得不美食,当愿众生,莫不获得,诸三昧味。

118愿:得柔软食,当愿众生,大悲所熏,心意柔软。

119愿:得粗涩食,当愿众生,心无染著,绝世贪爱。

120愿: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121愿:若受味时,当愿众生,得佛上味,甘露满足。

122愿: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

123愿:若说法时,当愿众生,得无尽辩,广宣法要。

124愿:从舍出时,当愿众生,深入佛智,永出三界。

125愿:若入水时,当愿众生,入一切智,知三世等。

126愿:洗浴身体,当愿众生,身心无垢,内外光洁。

127愿:盛暑炎毒,当愿众生,舍离众恼,一切皆尽。

128愿:暑退凉初,当愿众生,证无上法,究竟清凉。

129愿:讽诵经时,当愿众生,顺佛所说,总持不忘。

130愿: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

131愿:谛观佛时,当愿众生,皆如普贤,端正严好。

132愿:见佛塔时,当愿众生,尊重如塔,受天人供。

133愿:敬心观塔,当愿众生,诸天及人,所共瞻仰。

134愿:顶礼於塔,当愿众生,一切天人,无能见顶。

135愿:右绕於塔,当愿众生,所行无逆,成一切智。

136愿:绕塔三匝,当愿众生,勤求佛道,心无懈歇。

137愿:赞佛功德,当愿众生,众德悉具,称叹无尽。

138愿:赞佛相好,当愿众生,成就佛身,证无相法。

139愿:若洗足时,当愿众生,具神足力,所行无碍。

140愿:以时寝息,当愿众生,身得安稳,心无动乱。

141愿: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

文殊菩萨,即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佛教四大菩萨之一,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菩萨,代表聪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萨之首,故称法王子。文殊菩萨的名字意译为“妙吉祥”;Manju 文殊或曼殊,意为美妙、雅致、可爱,师利或室利,意为吉祥、美观、庄严,是除观世音菩萨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萨。

他出生时,家里出现十大吉祥瑞兆:

1.天降甘露;2.地涌七珍;3.仓变金粟;4.庭生莲花;

5.光明满堂;6.鸡生凤子;7.马产祥麟;8.牛生自犊;

9.猪诞龙豚;10.六牙象现。

公元前六世纪(与释迦同年代),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婆罗门族姓中。父名梵德,从母右肋而生,身紫金色,坠地能言,如童天子,有七宝盖,随覆其上,文殊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与佛相同。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弥勒菩萨对善财说:文殊大愿,非余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菩萨之所有。其行广大。文殊菩萨在道教中称文殊广法天尊。

文殊菩萨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剑,骑乘狮子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文殊菩萨,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顶,左手持青莲华,右手执宝剑,常骑狮子出入,既年青又威猛,却是无量诸佛母,一切菩萨师。



   查看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