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故念佛求生净土之人,寻常有娑婆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为此爱之所牵,而不得生,矧多爱乎。即极乐有一念之不一,则临终为此念之所转,而不得生,矧多念乎。
盖爱之所以为爱者,有轻焉,重焉,厚焉,薄焉,正报焉,依报焉。历举其目,则父母妻子,昆弟朋友,功名富贵,文章诗赋,道术技艺,衣服饮食,屋室田园,林泉花卉,珍宝玩物。种种妙好,不可枚尽。大而重于泰山,小而轻于鸿毛。有一物之不忘,爱也。有一念之不遗,爱也。有一爱之存于怀,则念不一。有一念之不归于一,则不得生。
呜呼,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此两语,可谓刮翳眼之金錍,治膏肓之圣药。凡有志于求生极乐者,宜以此书之于屋壁,铭之于肌肤。时时庄诵,念念提撕。于娑婆之爱,日务求其轻。极乐之念,日务求其一。轻之又轻之,以渐阶乎无。一之又一之,以渐邻乎极。
果能如此,则此人虽未脱娑婆,不是娑婆之久客。虽未生极乐,已是极乐之嘉宾。临终正念现前,往生极乐必矣。
白话文
念佛求生净土的人,平常有对娑婆尘境的一种爱不能轻,临终就会被这种爱所牵而生不了净土。一种爱尚且如此,何况多种爱?另一方面,对极乐世界有一个心念没有专一,在临终就可能被这个心念所转,而生不了净土,何况多种念呢?
说到爱的情况,有轻有重,有厚有薄,有对正报的爱、对依报的爱。具体举它的细目,有对父母妻儿的爱,对兄弟朋友的爱,对功名富贵的爱,对文章诗赋的爱,对道术技艺的爱,对饮食衣服的爱,对屋宅田园的爱,对林泉花卉的爱,对珍宝玩物的爱,对各种妙好事物的爱,不计其数。大的重于泰山,小的轻于鸿毛。心里有一种物忘不了,就是爱,有一个心空不了,也是爱。有一个爱存在心中,念就不能一,有一个念不归在一上,就生不了(临终有这种念出现,被娑婆的念所转,就生不了净土)。
可叹啊!“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这两句警策语真可说是刮我们迷惑翳眼的金錍,治疗我们膏肓之病的圣药。凡是有志求生净土的人,都应当把这两句警策写在墙壁上,铭刻在肌肤中,时时警切地诵读,念念中提醒自己。对娑婆事物的爱,每天都务必力求减轻,对极乐净土的念,每天都务必力求专一。这样恒时努力减轻了再减轻,让它渐渐达到完全没有,专一了再专一,让它渐渐达到极度纯一。
果然能这样去做的话,这个人虽然还没脱离娑婆,但已经不是娑婆的久客。虽然还没往生极乐,但已经是极乐的嘉宾了。临终就只有净土的正念现前,决定是往生极乐世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