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禅净双修

净界法师  2021/11/20        

(第六讲)

请大家打开补充讲义,十如是。

随着我们佛法修学时间的增长,我们整个修学的功夫也应该要相对地提升。我们刚开始都是在心外求法的。我们的心都是在依靠外境来帮助我们的善根,刚开始都是心有所住。当然一个初学者这样的修学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如果你要能够保证你临终的正念不受外境的干扰,要让你的佛法的善根、念佛的善根增长广大,你就必须要提升你的修学的功力。

首先第一件事你要做的就是强迫你自己,把心带回家,这个心不要在外面乱跑。你在外面乱跑,有时候晴天的时候你还不错,要刮风下雨你就完了,你做不了主的。所以你应该劝你的心,回到你的家,把心带回家,这第一件要做的事情。

生灭心,为什么心会变成生灭呢?你的心跟境在一起,心随境转。境是生灭,心也跟着生灭。心本来没有生灭,你随境而转,当然变成生灭。所以你应该把心带回到不生灭的现前一念心性,然后生起空假中三观。

遇到事情,第一件事情,告诉你自己,本来没有这个东西。第一件要做的事——从假入空,不要马上在因缘上去做事情。遇到任何事情告诉你自己,你本来是没有这个东西的。从空观当中先强迫自己把所有的人事先放下,然后再告诉你,好,那本来没有这个东西,那由过去的因缘现在出现了,开始修假观。

那假观怎么修呢?就是注意你心中的念头的相状。你好好地看你的相状。也就是说,我们在修学佛法当中,你要改变你自己,第一件事情先了解你自己。你都不知道你怎么回事,你怎么改变呢?

我们的生命是由三块结合而成——过去、现在,你肯定会有一个未来。而现在的我是由过去很多很多过去的我累积而成的,那么这个生命都已经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这个相状、它的生命的相貌都结束了,但是留下很多很多的痕迹,留下很多的善恶的功能。

这些功能在人事接触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相状出来——善良的相状、邪恶的相状、出离的相状、大悲菩提心的相状。那么如是相性体力作这种潜在的功能,跟遇境逢缘的造作,到因这块,跟现在的你都没有关系,不能怪现在的你。好的话,也不能赞叹现在的你,因为跟你没有关系。

那么到了缘的时候,就是你今生面对这个相状出现的时候,你该怎么办?你面对你心中的善恶相状,你有两种选择。

第一个随顺它,跟着你过去的脚步走,你过去喜欢做什么你还做什么,这第一个选择。那么这种情况你的生命大概就定型了,你对你心中的相状采取随顺的心态。

第二个,你采取对治,既然这个相状我本来就没有的,换句话说,我可以改变它,它没有实体。我们假借种种的方便来调整它,所以我们常说,祸福由因,改变在缘。

我们今生要无条件地接受过去,但是你今生还是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因为这个相状虽然很多,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它们都不是本来有的,它们都没有实体。还好,它们没有实体。所以当我们选择对治的时候,你的生命就改变了,就是缘。

我刚刚说一个人到了五十岁就很难改变了,这句话有些例外的,这是针对没有学佛的人,像诸位的话是完全例外的,因为你已经觉悟了嘛,你会去试着改变,所以每一天对你来说都是增上。我们对过去开始说不!我不跟你走了。因为佛法是觉悟嘛,你开始觉悟了,你开始规划未来了,你开始规划往生净土了。有了目标以后就有动力嘛,愿力产生动力,你强迫你自己的脚步往这个方向走去,你培养一个忆佛念佛的相状。所以在缘当中就是你今生的努力。

当然一般没有学佛的人,今生的因缘是完全放弃了,大概他过去怎么样今生就怎么样,今生怎么样来生就怎么样,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佛法,这个缘的力量才产生,他生命才能够做一些脚步的调整。

所以这个缘在生命当中扮演了两个角色:第一个,你随顺它,加强它的力量;第二个,你采取对治,开始折损它的力量。

那么由过去的因跟现在的缘的结合,就会产生未来的果跟报。果跟报是不一样,我们一般讲果报果报,其实详细来说果跟报是不太一样。果是约等流果来说的,这个报是约异熟果。什么意思呢?果是一种内心的状态,内心的习性;这个报是一种我们依正二报的受用,是显现出来的一种依正二报的受用。

比方说,我们很喜欢吃榴莲,这榴莲无所谓善恶,它是无记。那你有一种喜欢吃榴莲的相状出来了,你今生又顺从它,那它势力就加强。加强以后,来生你看到榴莲,你就开始心动,因为你那个习性还在嘛,你就起欢喜心,这叫果,你来生的习性还有一种等流的习性之果。那么你这种习性之果有它相应的果报,你不断地忆念它,你来生还是会跟它在一起的,这就是报,报是约外在的环境受用,果是约你内心的状态,这个意思。

所以我们从你一念心性的相状可以看到你过去是怎么来的,你现在要怎么面对,你未来将往哪里而去。所以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就构成了整个三世的因缘,就在你一念心中就构成一个假观。你来生要去哪里,你来生会出现什么五蕴身心,其实你不需要问别人的,你不需要问别人的,你有在静坐的人,你大概就知道了。

那么前面的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这整个过去的因,现在的缘,未来的果报,它们有它一个前后相应的关系,叫作本末究竟等。这个本就是最初的相,这个末就是最后的报,那前后呢有它一个对等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你有这个相,你就有这个因,那么你就很容易有这个缘,最后就有这个果报。它有这个相,它就有过去的因、缘、果报,这个前后是有它的连贯性的。

美国有一个心理医生,他写了一个报告叫作《前世今生》,很多人看过。他其中讲出一个个案,他的一个病患叫凯瑟琳,这个凯瑟琳她内心当中一直有一个相状很困扰,就是她看到水就恐惧,她有恐惧水的相状。这个相状对她来说是挥之不去,这个是很麻烦啊,你肯定要面对水啊!你看你要喝水,你洗澡还得要面对水,所以这个相状弄得她很苦恼。吃药也没效果,就找心理医生。

那么心理医生把她催眠了,让她这个恐惧的相状回到——你从什么地方来?解决问题先找根源,什么病都有它的根。结果找到两个根,她过去生为什么怕水呢?主要有两个因缘。

第一个她过去的生命曾经有一生,她要回到她的娘家去,她带她的女儿回娘家,那个时候她娘家有一个喜庆。结果她回去的时候遇到大雨,在过桥的时候河水暴涨,就把这个桥给冲破了,她女儿先落水。她为了救她的女儿,也跟着跳下去,结果两个人都死掉了。那么她死亡的时候是在水中挣扎,产生了痛苦跟恐惧,所以她对水的印象,那个恐惧的印象,那个痕迹留下来了,这第一个。

其次,她过去在一个很落后的村庄当中曾经得到一种类似麻风的病,而这个病的传染的过程是跟水有关系,喝了某种不干净的水得到一种特殊的病,而这种病毒很容易传染,而且没有药可以治。所以村庄的人只要得到麻风病的,全部集中起来,把他们逼到山洞,把洞口封住,让他们自生自灭。而她那一生死亡的时间拖得很长,拖了好几天才死掉,所以过程非常痛苦,而痛苦的根源来自于水。所以她对于水充满了怨恨、充满了恐惧,所以她今生有这种相性体力作因。

所以我们的今生其实是要继承过去的生命的这些因,这部分是我们不能决定的。我们对于过去只有两个字,叫作认命,因为这个过去是不能改变的。说是佛法消极,那得看什么情况,我们对过去是很消极的,但对未来是很积极的,未来还没出现,你到死亡之前你都还可以改变你的生命,念头一转,你未来就改变了。众生跟我们的想法,就是他明明是不能抗拒,他一定要抗拒。你这个环境是这样子,他一定要抗拒,结果把问题弄得很大,结果把未来也破坏掉了。

佛法对于过去这一块是叫作认命,对于未来积极创造,非常积极,因为过去已经做了,你还能怎么样呢?随缘消旧业呗,你还能怎么样?你不认命,你把你今生的心态破坏了,你来生也完了。所以对于过去的因这一块是认命,但是对于未来的结果我们是要好好地规划。

你先了解你自己,你心中经常出现什么相,然后从外在的止观的力量、从空假中三观来调整你的相状。你不断地调整,你的生命的脚步也就跟着改变了。你改变你心中的相状,就能够改变你的未来。为什么可以改变呢?因为它缘起性空,它本来没有的。我一再强调,所有的相状都是本来没有的。

有很多佛弟子跟我讲说,他小时候遇到什么人、遇到什么事,挥之不去,障碍他修学。其实从佛法的角度,你根本不需要把它挥去,因为它本来就是个假相嘛!你越是要把它挥去它更严重,这个假相很奇怪,你越弄它,它就跟真的一样。你只要做到一件事:心常觉照,不随妄转。你就告诉你自己,你本来没有这个东西。

所有的相状,它最怕你看它的真实面貌,它最怕你去追根究底,它最怕你问一句话,你从什么地方来,它就完了。它没有实体,它怎么经得起你这么问呢?所以你要改变一个念头很简单,你就想你从什么地方来,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就是这样子,哪有什么地方来?它本来没有的嘛!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建立一种真实的信心。

所有大乘佛法的断恶修善度众生,所有大乘佛法的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菩萨云何发这四种誓愿?因为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所以我敢说,烦恼无尽誓愿断,他敢这样讲,因为烦恼都是本来没有的。所以这个大乘信心,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那个大悲心、菩提心是这样生起的,不是靠一时的冲动、不是的,那是要靠智慧的观照。

好,那么这个假观就是说,我们从假观当中了解过去的相貌,从假观当中调整自己,那么规划未来。这天台宗的假观,你念头一动,就有相状,这个相状就有它过去的因,你现在怎么面对的缘,跟它未来的结果,是这个意思。

蕅益大师说,因为无性缘生的假观,所以整个未来的十法界的果报的升沉就是从这个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产生了差别,所以生命是我们自己的想象力捏造出来的。你经常忆念什么、想象什么,它就往哪一个方向走。

好,那么这个是空假中三观。看蕅益大师的总结,翻到讲义的第十二面。那么了解到我们一念心性的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要怎么办呢?你要做一件事情:

故须念佛求生净土,方是大乘不可思议圆顿法门。

我们今生可以捏造很多的相状来帮助我们成佛,但是站在净土宗的角度,念佛的相状、求生净土的相状是特别重要。因为你到了净土,你在成佛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的顺境的因缘,你可以具足五种神通,亲近十方诸佛,你有无量的寿命来支持你修学佛法。

所以在整个成佛之道当中,你如果是有志于求生净土的,你现在要安立一个忆佛念佛的相状。你要忆念弥陀的声音,你要不断地观想阿弥陀佛广大的功德愿力,你是罪恶生死凡夫,但是没关系,你把整个身心世界完全投入弥陀的光明当中,忆佛念佛。你平常要经常建立这个忆佛念佛的相状,那么以这样的相状求生净土,这样才是整个大乘的我们讲不可思议的圆成佛道最圆满顿超直捷了当的法门,是最快的法门。

所以在我们开始从外境的因缘的修学回到一念心性,把心带回家以后,你经常就是空假中三观,从空观当中告诉你自己,本来没有这个东西,从假观当中经常检查你念头的相状,这个相状是应该要折损还是应该要把它扩大,你要做出正确的判断,每一个相状你都要加以过滤。

看第三段的总结:

夫念佛者,岂有他哉?以此缘生无性之一念,念彼无性缘生之佛名耳。

所以念佛法门最安全的方式就是禅净双修,禅净双修就是先达到缘生无性,先告诉你自己,你内心当中是本来没有五蕴身心世界的,就是依止不生灭心,安住我空法空的真如,不要安住在五蕴身心。依止一念缘生无性毕竟空的清净心,然后在这个地方建立一个忆佛念佛的假相。先告诉你自己,你是本来无一物,然后再把佛号提起来。

佛名既是无性缘生,则缘生亦仍无性。

阿弥陀佛的广大的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它虽然是具足因缘的万德庄严,但是它的体性也是毕竟空寂的,这一点很重要。

我们在忆念佛陀的时候,我们要慢慢体会,能念所念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为什么我们众生的苦恼的身心世界能够即众生心投大觉海呢?我们一个凡夫的心凭什么跟阿弥陀佛能够感应道交呢?他是万德庄严,我是业障深重,凭什么感应道交?凭的就是缘生无性。

也就是说,阿弥陀佛虽然万德庄严,但是阿弥陀佛万德庄严也不是本来有的,那是六波罗蜜的因缘才有的,它的本性是如,是清净;我们的业障深重也不是本来有的,那是因为无量的生命的颠倒所累积的,也是缘生无性的。

所以当我们把阿弥陀佛的因缘的万德庄严的假相剥开来,我们看到如;我们同时也把我们众生的业障深重的因缘剥开来,我们也看到了如,一如无二如。原来我们跟阿弥陀佛是同一个体性,就凭着自他不二感应道交。

我们的一念心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阿弥陀佛一念心性也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就凭这一点我就有资格去受用弥陀所有的功德,因为咱们两个是一家人嘛!你跟阿弥陀佛是一家人嘛!所以蕅益大师讲,真实的信心是建立在理观的基础上。那这种理观所建立的信心是不可破坏的,事相的信心是很危险的,因为它随因缘生灭的。

是故念一声,有一声佛名显现,念十百千万声,有十百千万佛名显现。

前面偏重在毕竟空的自他不二的体性的相应,这个地方在毕竟空当中讲因缘有。毕竟空但是又因缘有,你念一句佛号,有一个功德,念十百千万声,有十百千万的功德,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所以我们不偏空,也不着有,保持空有的平衡,即空即假即中。那么假设我们心中不念佛的时候,内心就是寂静安然:

念性既是缘生无性,则无性不碍缘生。

所以一念心性它从空观的角度是毕竟空,从因缘的角度又是因缘有。所以我们不念佛的时候又生起种种杂念,就算你不生起三界的杂念,也会堕在一种偏空的坑洞当中。

这个地方要注意了。我们凡夫不能没有念头,不可能,你做不到的。你一定要有一个念头,这个因缘假是一定要出来的,所以本来没有,但是我们过去有很多很多的习性。我一再强调,阿赖耶识这个魔王它放不过你的,它肯定要经常释放一些念头,来给你感觉,来让你想象,来误导你。

也就是说,我们要不是念佛,我们肯定会忆念过去的因缘。你摆脱不了过去的你,你摆脱不了。所以你现在必须用佛号来取代过去的你。为什么经常要念佛?很多人说我忆佛就好,不对。你说我皈依阿弥陀佛,但是我不一定要念佛啊!那你不一定要念佛,你心中要住在什么环境呢?

你不可能无念,众生不能离念,这个念头是过去的因缘产生的。所以你不念佛,你只好被你过去的你牵着走,你过去打什么妄想,现在还打什么妄想。所以你要改变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用佛号来取代你过去的念头,忆佛念佛。

所以必须以佛号来引生我的往生的正念,使我念念不离佛号,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为香光庄严。

如果你已经设定你来生的目标是往生净土,你就要试着在你念头的相状当中,以忆佛念佛的相状来取代你过去的种种的相状,因为你这个相状才会产生一定的来生的果报,每一个相状都会有一种因果的力量出现。

此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是约禅宗来说的,禅宗都是讲到众生的心跟佛的心是心无差别,把心带回家,观一切法空,本来无一物,众生的心是如,佛的心也是如,所以自他不二。那么在自他不二当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产生一个往生净土的忆佛念佛的因缘,用我们这一念心来忆念佛陀,这个作就是忆念,忆佛念佛。那么我们这念心念念之间就产生佛的功德庄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所以就构成了我们一念心的即空即假即中,这个就是禅净双修。

第一个步骤,把心先带回来,如果你在临命终之前,你心没有带回来,你死亡到来的时候,你一定会很恐惧的。因为外面的水泡要破裂的时候,你老是在外面的水泡里面跑,你住在你的财富,财富会破坏;你住在你的眷属,眷属会舍离你;乃至于你住在你的色身,色身也要被破坏。

我们绝对不能够安住在一个水泡,临命终的时候你会受不了的,你肯定受不了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佛陀都要示现灭度,这个水泡迟早要破裂的。

说实在水泡没有错,因为它就是因缘和合,它也没有叫你执着,所以水泡没有错,错在我们的心态错误,我们不会去面对人生。所以首先第一件事情,禅净双修,把心带回家,安住在现前一念心性,然后生起空假中三观。

观一切法空,让我们感受到我们跟佛陀是自他平等的,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我们众生是佛陀心内的众生,佛陀是我们众生心中的佛,自他不二,建立一种往生的信仰。所以空观有助于产生一种信心,自他不二,当然可以感应道交。当然我可以受用阿弥陀佛的功德嘛!

你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他创造的,你凭什么受用?凭的就是自他不二嘛!凭的就是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嘛!凭的是弥陀的四十八愿嘛,他肯定愿意让我受用嘛!所以从空观当中建立我们往生的信仰,从假观当中忆佛念佛,创造一个往生的假相,创造一个往生的因地。临命终的时候自然阿弥陀佛莲花现前,因为你有如是相,有忆佛念佛的相状,自然会有净土的因缘果报出现,因果法尔如是。把心带回家,从一念心修空假中三观。

你这样子修学,临命终的时候,谁都不能破坏你。你的财富消失了,你的眷属舍离了,你的诸根败坏了的时候,对你完全没有影响,因为你已经把心带回家了。心性是不受死亡的影响,因为心性是贯穿过去现在未来的,那个觉性不受死亡影响的。我们在家里面没有暴风雨,你把冷气打开来,非常安全,但是你在外面就很危险了。

所以这个禅净双修我们作一个总结。什么叫作禅净双修呢?蕅益大师用一个偈颂作一个总持,他说:

一一理性具足庄严,一一庄严全体理性。

这个理性就是我们一念的心,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在一念清净的心中要建立起忆佛念佛的一种庄严的相状,而每一种庄严的相状又不离开我们一念的清净的理性。

佛号不要建立在外在的因缘。有些人一定要什么环境才能够提佛号,人家一刺激你,你就不能提佛号,那你就完了。所以我们提佛号要在家里面提起佛号,在你那一念的清净的理性而生起佛号,每一个佛号又不离开清净的理性,这个佛号是最安全、最坚固的,是这个意思。

好,我们回答几个问题。

问:法师说禅观是破五蕴,请再详述怎么破五蕴,因为它们的力量太大了。

师父答:这个破五蕴应该是破除对五蕴的执着了,不是说破五蕴,因为五蕴没有错嘛!五蕴就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我们过去的阿赖耶识把这个业力转成我们现在的五蕴身心这一个水泡,可能你是一个男人的水泡,可能你是一个女人的水泡。但是我们错在把五蕴执着成一个真实的自我,把它当真实想,产生坚固的执取,所以这个水泡要破裂的时候我们就受不了了。

所以问题不在五蕴,所以破五蕴应该是破除对五蕴的我执跟法执,应该这样讲会更清楚。那么为什么产生我执跟法执呢?因为你的心住在外面,破除执着最好的方式,把心带回家。所以我们这个禅净双修,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你看我们一般世间的心理学,它也可以处理一些众生的痛苦,你的心住在五蕴,那没关系,你就观想你还拥有很多东西,从得当中去对治你失去的。但是你的心还是住在五蕴,根本都没解决。我们一般的世间法在处理众生的痛苦,就是你受伤了,给你表面擦擦药,只有《楞严经》、大乘的止观,直接把根源拔除!

你的心有所住,有所住即是非住,把那个攀缘的心拉回来。你这个根源一拔掉,它这个生灭的力量就完全消失。这个树被你砍断了,这个树就没办法生存了。所以破除五蕴的执着很简单,把心带回家。五蕴你不用破除,你还得靠它忆佛念佛,你还得靠它打佛七,好好照顾它,是不是?身安道隆嘛!

请问法师:专修净土的人在做早晚课的时候可以加念其它的咒语吗?

师父答:我认为是可以的。当然这个地方净土宗的修学者,我们以我们历代祖师的开示,净土宗有两种方法:一个是专修,一个是圆修。

善导大师、印光大师这两位老人家是强调专修,他认为你专修净土的人,你啥事都不能干。你身业专门拜阿弥陀佛,口业专门念诵阿弥陀佛,意业专门观想阿弥陀佛,三业专修,万修万人去。这个是善导大师提出来的,印光大师也颇为赞叹。

那么永明延寿大师、蕅益大师、莲池大师这个系列的,他们提出不同的看法,叫作圆修,万善庄严净土。

当然圆修不能变杂修,杂修跟圆修有什么差别呢?

圆修就是我信愿很清楚,我也皈依在阿弥陀佛的座下,但是我也有一些东西必须破障。每一个人的烦恼是不同的,他必须有一些对治法门来帮助他,调伏对三界的爱取,调伏他一些枝末的烦恼,但是他往生的这个愿力是一致的。

我们修行人你不管修什么法门,你的心只有一条心,吾道一以贯之,这个叫圆修。你必须把所有法门把它整理排成一条线,如果你心中是两条线,那就完了。

诸位你还记得吗?我说禅净理论上不能双修,因为它两条线嘛!一个是空观,一个是假观。但是你把它结合在一起,把空观放下面,先修空观,再生起假观,那这个就是禅净双修。

你要不是这样子那就没办法双修了,因为这两个是矛盾的东西。禅宗是以空观为根本,净土宗是忆佛念佛,是以假观为主。但是我们把禅宗的空观放在下面,先告诉你自己本来无一物,你没有必要执取,然后再提起佛号,就变成一条线,那就变圆修了。那到底你是适合专修、适合圆修,那因人而异。

大方向的原则性的判定是这样。如果你年纪很大,时间没有很多,我建议你佛号多念一点没有错。因为你往生,你不是靠观世音菩萨救你嘛!你也不是靠地藏王菩萨嘛!那很现实,你要靠阿弥陀佛,你要跟他缘深啊!如果你还很年轻,你兼修其它法门,我觉得无妨。但是你的愿力要很清楚,信愿要很清楚。

大方向可以用年龄来判断,大方向。但是你对阿弥陀佛的心态,那个皈依的心要很强。阿弥陀佛在你心中生起的时候,你那个内心的感受要真的是一心归命通身靠倒,你相信阿弥陀佛一定可以救拔你,你相信你是罪恶生死凡夫,你一点办法都没有,然后把身体全部靠上去,身心世界全部靠上去,那种感觉是很重要的。

那至于佛号念多少,当然随缘尽份。但是大方向来说,你的修学越晚年要越专,这样才合理。那刚开始你读读大乘经典,增加你的见地,我觉得不错,开阔你的眼界,对你临终放下身心世界有帮助。但是你慢慢慢慢融会贯通的时候,你这个佛号有禅观的智慧照耀的时候,慢慢慢慢你越到晚年的时候,你这个法门你要慢慢收摄、慢慢收摄、慢慢收摄。

所以年纪越大的人越喜欢简单,到最后就一句佛号。但是你这句佛号含藏了你过去所修的种种的善法都在里面,这个就是永明延寿大师说的万善庄严净土,但是它的方向是一致的。你还可以持大悲咒,可以的。你甚至于可以持楞严咒心都可以的,破鬼神障嘛!破障,这不影响我对阿弥陀佛的皈依,不影响。

好,我们这堂课跟大家讲到这个地方。

这个观念是很实用,不用花你很多的时间。但这个法门跟你的善根很有关系:你善根够,就在一念之间;你善根不够,这次的课就结缘。但是你没有损失,因为你善根先种下去,以后它不会失掉,那么禅净双修我觉得是很重要。我们断不了烦恼,但是可以做到不随妄转。你的心一定要把它带回来,把心带回家。



   查看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