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业可转还是不可转

宏海法师  2023/03/30        

定业可转还是不可转

问:法师您好!《印光法师文钞》中印祖说:“须知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余。将谓念弥陀经、念佛者,便不能灭定业乎?” 可是,有的书上说定业不可转。请您慈悲为弟子开示,佛教讲我们往昔所造诸恶业,果报现前时自作自受,连释迦牟尼佛都救不了他的家族,那么为什么印祖说至诚念一声佛号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宏海法师答:我们不是也有灭定业真言嘛,也有说诵《地藏经》《金刚经》消业障快嘛。那么印祖他专弘净土,在这样的情形下,他用净土总持法,用《弥陀经》大乘经典等同一味的功德来说,你们说这个能灭定业,那个也能灭定业,念佛难道就不能灭定业吗?诵《弥陀经》难道就不能灭定业吗?他是从灭定业的这个角度,但是这个问题的问不在这里。

我们一定要记住,印祖说得这些都是经文里边的,不是印祖自己说的。这个问题真的好。确实佛在经典里面,提到过释迦牟尼佛都不能救他的家族,释迦族跟琉璃王家族因为过去有灭门的因果,全村把人家鱼给全部弄死了,所以还回来的时候,那些鱼转成人道了,成了一个国家,这个鱼王就成了国王,带着他的部队就把释迦族给灭了。当时神通第一的目犍连拿钵救了好多童男女,放在钵里面藏起来,也没有躲过这个定业。所以在经里面讲到说定业不可转。我们常说佛有三不能,其中一个就是说不能免定业,所以在释迦族灭的时候,释迦牟尼佛因为过去也参与共业,他虽然没有大量地去杀,但是他把鱼给敲了几下,他还头疼了几天,以此来表不能免定业。第二个佛也不能度无缘,佛虽然能化导一切众生,但是不能度无缘之人,就像那个东城老母一样。再一个佛不能尽众生界,就是虽然能够度一切世间众生,但是不能令众生界尽。这是说的佛不能。

但是我们这个法确实要好好地商榷一下,什么叫做定业?定业是怎么来的?不定业又是怎么来的?前因后果中,为什么它是定业呢?就是他造的时候力量很大。比如说你今天做一个什么事,你开始就处心积虑、运筹帷幄、想方设法不断地推进,不断地往跟前凑,最后终于做成了,这就叫定业。那么因为你在造的时候全情地投入,力量很大,将来受果报的时候它的力量就很大,几乎没有其他的力量撼动它,这一类的一般叫定业。

不定业的话,有可能你不想干,结果旁边有人拉拽着,半推半就,你欲拒还迎,就这么走了个过场,参与了一下,这一类果报就不一样了,它就叫不定业了。因为你没有特别地投入,力量不一样。所以定和不定是相对的法,不是绝对的,这个我们要先了解。那么说佛不能灭定业,这里是说不要再造业了,不要再在身口意上去造恶业。造得太厉害了,这个定业不可转,将来一定要受果报,那等果报来了就为时已晚了。

假如定业完全不能转,首先一个问题,众生怎么成佛呢?我刚好手头有一本《彻悟禅师语录》,我们看这些问题祖师爷是怎么开示的。

祖师爷是这样说的,“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一切的现前业果都是我们唯心所现所造,所以“业由心造”。既然这个业是有出处的,从哪里来的呀?从我们当下一念心来造的,在这一念心造、业由心造的过程中,业必须随心转。那么心不能转业,就被业给束缚住了,就成了定业了。大家听明白了吗?就是看你的力量在哪个上面投入得大,如果你在心地上投入得大,那么心就能转业。如果你的心力不够大,控制不住这个业感缘起,那么业就把心管住了,这两个就看谁的力量大,特别是从修行上来讲。所以说“心不能转业,即为业缚”,就被业给束缚住了。“业不随心转,即能缚心”,业把心给制住。这就是定业不定业的差别相。

那心为什么能转业呢?“心与道合,心与佛合,即能转业”,就看你有没有修行,这就是能不能转这个业,到底是定还是不定,就看你的修为了。“业何以能缚心?心依常分,任运作受,即为业缚。”什么情况下叫做定业呢?你没有修行,还是按照常态这样的一种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以一个凡夫的姿态生活着,那这个业就是定业了,确实就转不了。所以为什么祖师爷讲道行呢?

你看我跟我们老和尚出去放生也是这样的。有一次我们出去参学,见到别人在一个餐厅里边,旁桌他非要吃蛇,我们在旁边就一直劝说不要给吃了,最后还跑到厨房去劝,都劝不过来,最后那条蛇还是被吃了。你看那个时候对蛇来讲就是定业。为什么?劝不过去,难逃嘛,它还是依照蛇的业缘在走,没有翻身的机会。但是吃蛇的人同时也造了定业,为什么?因为我们这么劝,听不进去!所以你看这个就是互为定业,蛇遭了定业,这个人将来再成了蛇了,还要被蛇变成的人吃,依然定业,定定相定就定不出去,就跟入了三昧一样,这就是定业。

那我说的:“师父,为什么我劝不了呢?”老和尚说:“你功力不够!”为什么?这就是业能缚心还是心能缚业?对于我们当时的遭遇来讲这也是业呀,就看你能不能修得功力够了把它转了。所以大家看,整个一大法界就是业果缘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依着常分来讲任运作受了,就是没有发心去修,那就被业缚住。这就是定和不定的情况。

了解了以后,咱们再往下看,“一切现前境界,一切当来果报”,一切的现前,一切的当来果报,将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遭遇,“皆唯业所感,唯心所现。唯业所感故,前境来报,皆有一定”,就是正因为我们造的业,这个果报已经现前要来报了,开始要兑现这个境界了,这就叫定业。为什么?因为业能够束缚住你的心了。

那么“唯心所现故,前境来报,皆无一定”,只要你能够发心,就能够撼动它。如果你当下的心力撼动了它曾经造业时候的那个力量,就把它给变了,这个业就不定了。所以说皆无一定,为什么?“以心能转业故。”

所以你看说“若人正当业能缚心”,就是在定业要报的时候,他忽然间“发广大心,修真实行”,大家有见过刚刚入道的那些行者,突然间善根显发,倍感虔诚,突然间能大舍、能大修、能大投入,真的马上把他的命就给变了。如果他始终在这个状态的话,那他变得不得了,刹那刹那都在改命,就是这样子。所以说,“修真实行,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心就能转业,所以前境来报的时候,虽然是定,也就成了不定,这就是定与不定。

“又心能转业”,同样也是心能转业,“前境来报”,这个因缘报要报到现前了,还是不定之业,有可能你要遭这个报,有可能不必遭这个报。所以大家发现没有,有时候我们一旦抉择错误,一念间就走到悬崖下去,一念间驶上高速,就上了正道,就在这十字路口,看你怎么抉择。这就是前境来报了,“不定之时”,但是你的心突然退了,一念恶心生起来了,“实行有亏”,这个时候“则业能缚心”,前境来报的时候,是不定业反而转成定业。所以大家看由此来讲,哪里有一个决定的“定和不定”啊?

所以祖师爷就说了,“然业乃造于已往”,就是我们现在将要遭受的果报是因为过去造的业,这个已经无可奈何了。但是发心与否,其主动权在我们自己。这就是修行的功德,这个时候就要见眉目了,“造业转业”不是由别人,由谁呀?由我们自己。所以印祖为什么在这里讲到说“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就是你把它用到极致,持到究竟的时候,成佛尚有余呀,何况还灭定业这点事呢?太容易了。

所以大家看一下,我们轮回和往生实际上就是刚才讲的这个原理,到底你受定业还是你转定业?如果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彻底把轮回定业给转了。如果你没有发心,一直坚持在三界内打滚不出去,那你就依然没完没了地受这个定业。智者大师说: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实际上就是讲的转定业——转轮回三界的定业为往生西方的定业。

所以大家看,不是说好事我们说不定业转成定业,有时候坏事也是不定业转成定业,比如说横死。为什么叫横死呢?横死就是一种不定业转成定业了,本来你不该遭此报,但是由于你的行径、你的发心、你的行为,突然间一念跟这个猛烈的境界合拍了,那你就横死了。比如说本来你的寿命不到,但是你今天非要酒后驾车,那你就有横死的可能了,为什么?不定一下子就转成定。

所以大家看,由这个我们才发现,真的修行可能就成了。我们念观音菩萨也是这样,大家读《普门品》,里边为什么说常念常恭敬观音菩萨,常念常恭敬,它的妙用在哪里呢?就是你对观音菩萨的信心是决定的,这就是定业。一旦定业始终住在定业中,其他定业就都成了不定业了。所以再大的灾、无边的难,突然间就被你对观音菩萨的这种常念常恭敬的这种定给它撼成不定,因为你定在这个业了,那其他的就成不定。如果你不定,为什么现在求的不灵呢?

我今天中午备课的时候还来了一对夫妻,为他的小孩来问,我给他说了一下,我说你恭敬念观音菩萨。但是我说有一点你必须注意,如果你是抱着试试看、行不行的,那就不会灵。后来给念了一遍大悲咒,给了他一个念珠,希望他回去给他小孩戴上,信心具足了,能够转点业吧。

实际上这个就取决了我们当下的心定不定。现在我们也可以体悟这个境界,就是说所谓的定业和不定业,如果有前因后果的时候,大家发现了没有,如果一旦滑落到前因后果了,就有可能形成定业,如果你能够当下现前决定的,比如说我们的觉悟、观照、执持名号,一直在当下的这个决定相的话,让念佛成为当下的定业,那么当下的定不可转,其他的就要转。我们念佛,就是已经把念佛成为定业了。大家想,念阿弥陀佛成为定业了,那其他过来的业就必须要转了,因为我们已经定在佛上了。同时也告诉大家这就是往生的原理,为什么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也是定业不定业转不转的问题呀。

所以大家来看,今天有同修不也是这样吗,本来要回去了,回去了就是听不到法,那就是定业。一念又相应了,说再待一天,定业就转了。因为你当时为法留下来听一节课,这个心是定的,没有犹疑,那这就叫转定业。所以跟大家讲,这一点上来讲的话,印祖说至诚念佛号就能够灭定业,是没有问题的,贯通下来也不存在所谓的误会。



   查看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