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特别忙,没有时间念佛怎么办

仁禅法师  2023/05/25        

工作特别忙,没有时间念佛怎么办

凡事不忘持名

“或有公私众务,了无少暇,须于早晚十念念佛,至心发愿,亦能往生。以阿弥陀佛曾有愿云,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故十念念佛,亦得往生也。”“从此随分随力,至心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无论语默动静,行住坐卧,迎宾待客,著衣吃饭,务令佛不离心,心不离佛。譬如切事系心,凡百作为,不忘此事。”——《印光法师文钞》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

这里印祖告诉我们:“从此随分随力,至心持念阿弥陀佛圣号。”要注意“至心”两个字。“至心”就说明是要在前面真信切愿基础上“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我们许多人还没有达到“至心”,在真信切愿上还有很大的欠缺,那你就要特别注重净土的闻思,注重信愿的修法。

我们讲“行”的时候是没有离开“信愿”的,讲“信愿”的时候也不可能没有“行”,“信愿行”三者实际上是不可分的,说一即三。所以你可以讲“信愿行三具足才能往生”,也可以讲“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或者讲一个也行,说“有胜解信就能往生”“发愿就能往生”“念佛就能往生”都行,说一实际上是具三的。

“无论语默动静,行住坐卧,迎宾待客,著衣吃饭,务令佛不离心,心不离佛。”这里告诉我们,念佛有一个非常方便的地方,就是“语默动静,行住坐卧”任何时候都可以念。特别对在家人来说,念佛法门最为方便,无论语默动静,在做事中也可以修行,不像打坐静修等需要许多条件。

下面再来看印祖的比喻:“譬如切事系心,凡百作为,不忘此事。”如果有迫切的事挂在心上,那么你的一切所作所为就都不会忘记这件事的。这里迫切的事就比喻持名念佛。

要注意,这里讲持名念佛,并不是就干巴巴地念一句佛号,而是要在信愿的基础上。印祖这里就说“至心持念阿弥陀佛圣号”,要“至心”,要有信愿的内涵在里面。没有信愿念佛号,就相当于一个人没有灵魂、没有精神,那一切就都是虚的。

所以这里就作比喻,“譬如切事系心”,你要以信愿摄持来念佛,一直把极乐世界放在心上,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忆佛念佛,如母忆子,如浪子思归故乡。或者就像一个小孩子,父母有事离开了,他天天想念自己的父母,吃饭的时候还在想,边吃边掉眼泪。念佛必须要有这样的心,以这样的信愿来忆念,就像“切事系心”一样,“凡百作为,不忘此事”。

现在经常有些在家居士说:“我忙得很,没有时间念佛。”这其实说明他没有好好反省自己。不管怎么忙,难道你会忙到任何时候连一句佛号都念不起来吗?你只要“痛念无常,用心真切”,无论干什么事情,不管是在单位办公,或是在家做家务、照顾孩子,这句佛号都可以尽量提起来。如果确实有事不能静坐念佛,那么也可以散心念,尽量提起佛号。

佛号念熟之后,不管多忙,乃至跟人打交道的时候、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心里都可以念佛;做事情当中,这句佛号也可以不停;甚至走路的时候也念佛、吃饭的时候也念佛、大小便的时候也念佛,任何时候都不要让这句佛号断掉。

无暇者早晚十念

“或有公私众务,了无少暇,须于早晚十念念佛,至心发愿,亦能往生。以阿弥陀佛曾有愿云,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故十念念佛,亦得往生也。”——《印光法师文钞》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

这里是指慈云忏主所创的“晨朝十念法”,是针对古代时候的宰官、大臣等极忙的人,《龙舒净土文》中对此也非常推崇。

《印光法师文钞·与陈锡周居士书》中介绍:“若或事务多端,略无闲暇,当于晨朝盥漱毕,有佛则礼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念至十口气,即念《小净土文》;或但念‘愿生西方净土中’四句偈,念毕礼佛三拜而退。若无佛,即向西问讯,照上念法而念。此名十念法门,乃宋慈云忏主,为王臣政务繁剧,无暇修持者所立也。何以令尽一口气念。以众生心散,又无暇专念。如此念时,借气摄心,心自不散。然须随气长短,不可强使多念,强则伤气。又止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伤气。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此法能令心归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数虽少,功德颇深。极闲极忙,既各有法。则半闲半忙者,自可斟酌其间而为修持法则也。”

一般人如果事务多端,没有闲暇,应该怎么修呢?就是用慈云忏主的“晨朝十念法”,“尽一口气为一念,念至十口气”。要注意,这里是念十口气,而不是十声佛号。这是慈云忏主“为王臣政务繁剧,无暇修持者”所创立的。

“极闲极忙,既各有法。则半闲半忙者,自可斟酌其间而为修持法则也。”比较闲的人应该一切时处不离念佛,而特别忙的人就用“晨朝十念法”,半闲半忙的人就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斟酌其间而为修持法则”,有这样种种不同的情况。

下面再看这里印祖的论文:“须于早晚十念念佛,至心发愿,亦能往生。”要注意,这里也是“至心发愿”。为什么“晨朝十念法”十念念佛都能往生呢?前提就是“至心发愿”。

慈云忏主的“晨朝十念法”主要是用气来束心,当然它也是根据第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以阿弥陀佛曾有愿云,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就是《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愿。“是故十念念佛,亦得往生也。”

十念念佛也可以决定往生,万不漏一,这就是根据第十八大愿中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至心”就是至诚心,“信乐”就是深信之心,“欲生我国”就是回向发愿心,所以“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实际上就是《观经》三心,或者我们一般讲的真信切愿。有真信切愿,当然就能决定往生。

“乃至十念”,“乃至”是省略词,说明不管你是念佛念了一辈子,还是一年、一个月,甚至十念,都能往生。第十八愿其实就是往生的最低条件。

我们千万要注意,“乃至十念”的“十念”并不是念佛功夫。关于“十念”,《无量寿经》后面的成就文中就提到“乃至一念”,说明“十念”的目的就是为了“一念”。临终时一念的真信切愿就往生了,又有什么念佛功夫呢?这里其实就是强调,能否往生就在于你是否有真信切愿。

“乃至十念”,换一句话讲就是:“无论你有没有念佛功夫,乃至十念、一念就能往生。”这里强调的不是什么“十念”的念佛功夫,而是不论功夫,只要“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有真信切愿,就可以往生。这样我们就知道,这是”晨朝十念法“可以往生的出处、根据。

“晨朝十念法”十念念佛之后,一般要念慈云忏主的《小净土文》回向。在短短的一篇《小净土文》中,慈云忏主专门引用了第十八愿“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教证来证明决定得生,让我们要有信心。可见“晨朝十念法”十念念佛离不开信愿,离不开“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十念必生,依的就是第十八大愿这样的教证。

我们每次依《小净土文》发愿的时候,都要把第十八愿也念一下,这样就会对十念、一念念佛也能决定往生产生信心,就不会有怀疑。只要你有“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的真信切愿,就能决定往生。

如果你能一辈子坚持晨朝十念,以真信切愿,决定无疑的信心来念佛,那么即使你确实很忙,没有时间念佛,也没有念佛功夫,那也是决定往生的。因为你本身已经有胜解,也就是有真信切愿了,所以是“万不漏一”“万修万人去”的。



   查看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