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动力是否都来自于欲望

惠空法师  2023/06/12        

人的生命动力是否都来自于欲望

昨天有位居士问我:“人是不是活在欲望之中,靠着欲望来支持生命?”他说:“因为看到父亲退休后,整天没事干,无精打采像生病一样;但一有人找他打牌,便精神百倍,什么病都没有了。”我告诉他:“若就这点来看,你说的话是有那么点道理,可是不能因此就说一个人所有的生命动力都来自欲望。”他话一转又问:“修行是不是也是一种欲望?”

广义而言,修行是“想要”成佛、“想要”解脱,似乎可说是一种欲望。前几天我在课堂上提到:自已在办完这次的两岸禅学会之后,人就觉得松垮垮的,没劲。这种经验大家都有,可见人确实是需要某种动力来支持,但这种动力不见得就是欲望。佛法里有所谓的“善法欲”,虽然某些特质跟欲望相似,但其实是不同的。比如求生西方净土,其实已善巧转化人性深层的欲望成为一种愿力(世俗人叫理想)。所以一个人如果没有超越的、远大的理想,很容易被世俗的欲望牵引而迷失,因此建立愿心是很重要的。

有些人觉得我这人很坚持、心发得很大,其实是我懂得去取这个巧妙。经典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对于佛法的兴亡盛衰有很大的责任感,并因此发心护持,这种人会得大福报。我对佛教的愿心,都是从佛经上学来的,当然,这跟宿世的因缘有关。我从十八岁上大学接触佛教开始至今,在这方面的心是非常强烈的;虽然那时自己还只是一个学生,但对佛法弘扬就有很深的使命感,我之所以会想办高中生学佛营,也是因为看到基督教的校园团契太厉害了。

愿心的建立要跟信念、思想结合,亦即愿心的背后除了要有正见的指引,还需思想架构的支持。所以我常提醒大家要建立好的而且不同层次的理念。比如说:解脱生死、往生极乐世界;或多生累劫修行菩萨道等,都是很远大的理想,在这些最高的目标下,还要有远程(十年、八年)或近程(五年、四年)的目标。然后把这些多生多劫的、今生的、十年八年的、五年四年的,甚至五个月、四个月的目标都密切地串联起来生活。在这样的理想愿力之下,生活就会有方向、有动力;而不至于糊里胡涂地,今天看这高兴就往这边走,明天看那欢喜就往那边走。因为当一个人心里没有主张的时候,外面的事物很容易牵引他的心,然后他就会随波逐流。

反之,如果你的心里有很坚强的使命感、责任感,就不会轻易动摇,因为根本没那么多心思去旁骛其他枝枝末末的事。就像身为三、四个小孩的母亲,她唯一的心念只有“怎样把孩子照顾好”,因为母亲的责任压得她根本无暇顾及其他事。

总而言之,大家既然有心修行,就要发大愿心,以佛法兴衰为己任,把理想定得高远些,并粗略规划不同阶段的目标,再长时间、慢慢地把它调整得非常精致,然后专注地让自已的生活在这个轨道上坚定地、精进不懈地走下去。这样修行的路走起来会比较稳健,比较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你的生活会显得有活力、有方向感,而不会落入彷徨虚无的状态。



   查看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