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焕长老行愿无尽

2012/04/12        

本焕长老行愿无尽

临近清明时节,本焕长老静静地走了。

坊间传说,本老曾言:“我不走,谁也推不走;我要走,谁也拦不住。”幻生幻灭了无牵,从中感受着长老对生命无常勘察的体悟,也演绎着禅者生死一如行云流水般的洒脱。这让笔者想起2009年圆寂的台湾圣严长老临终遗言:“我的身后事,不可办成丧事,乃是一场庄严的佛事。”常言道:人生不满百。本老百岁有六,接近了茶寿。于我们老家来讲,如此福寿全归,是谓“喜丧”。但从弘法寺网站上看到“鹏城空巷送生佛”的吊唁情景,尤其是荼毗时那淡淡的云烟从山间袅袅升起,眼中依然有泪光闪现,心里的不舍骤然涌起……

世纪回眸,百年沧桑。近代以来,风云激荡,佛教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中,在维新变法的变革中,在庙产兴学的挤压中,在战火纷飞的恐惧中,在新社会制度的洗礼中,承受着浓缩了自传入中土以来最为密集、最为强烈的震撼,本老就是这样一位独特的历史时段的见证人。可以说,他是我们了解中国近代佛教的一个历史缩影,也是感悟当代社会精神生活的一个信仰符号。

律风清凉 规矩犹在

1930年农历四月初八,本焕于武昌宝通寺持松大和尚座下受具足戒时,曾得到慈悲的开示:“你多走些名山古刹,多参拜高僧大德,特别要注意持戒修行。”后他受虚云大师命,继席广东韶关南华寺,随即开期传戒。本老以佛心为己心,以师志为己志,不忘恩师教诲。2006年因缘成熟,本老再开百岁寿戒,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名戒子,在这里经受了一次人生转折的洗礼。

本老经常教导弟子们要以戒为师。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人可以成就世界,也可以毁灭世界。人可以成佛,也可以下地狱。一切唯心造,就看自己怎么去把握了。”他认为,所谓续僧伽命脉,正法得久住,全在持戒也。所以他以身作则,引导大众修行,坚持早晚课诵,冬参夏学,结夏安居。为了继承百丈清规,光大禅门,长老不顾百岁高龄,每天出入禅堂,将自己70多年前在江苏扬州高旻寺学习得来的禅堂规矩,一丝不苟地传给弟子们。同时,本老口传亲授,指点弟子在借鉴历代祖师所制定的丛林仪规的基础上,根据现代弘法环境,组织、整理出版了一套《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仪规》,并用现代的传播手段组织拍摄制作成教学片。

本老还秉承虚云长老兴建道场、住持三宝的遗风。他身体力行,悲愿无尽,先后筹集资金,建成14座寺院。他保持寺院住持选贤任能的古制,使丛林住持能者当之,德者居之。挽法运未颓而广修梵刹,虑道风式微而严净毗尼。

上报四恩 下济三途

本老修行80余载,尤其强调,佛门弟子要“上报四恩重,下济三途苦”。首先要报父母恩。本老常说:“父母恩德难报,但一定要报!一个人,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这对儿女是一个好的教育。”早年法师燃臂孝母的事迹至今感动世人。自别母出家后,法师一直挂念着年迈的母亲。在得知母亲病重的消息后,他立即赶回湖北故乡,到新洲报恩寺挂单结夏安居,坚持每天早斋后步行7.5公里,回老家照料母亲,晚上又返回报恩寺。如是历时5个月伺候老母,端茶送水,喂药敬食,殷殷相护,细致入微。

报国土恩。在弘宗演教的同时,本老也致力于社会的扶贫救灾、解难济危和兴医办教、修路架桥等慈善公益事业。特别是每当大灾降临,众生受厄,长老总是挺身而出,主持大法会,捐献真爱心,息灾祈福,扶危济困,为国分忧。近年来,他率领弘法寺为扶贫救灾、修桥铺路、兴医办教等共捐款捐物数千万元,受到社会的肯定,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

报佛恩。既为佛子,当行佛事。1937年2月,本老曾朝礼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从保定起香,三步一拜。读经典中有“剥皮为纸,折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高积须弥,为重法故,不惜生命,难行苦行”之句,遂发愿刺血写经,历时多年,寒暑不辍。血书《楞严经》、《地藏经》,以及《金刚经》、《普贤行愿品》、《文殊师利法王子经》等共19卷、20余万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报众生恩。本老经常告诫弟子:眼里要有大众的影子,耳里要有大众的声音,心里要有大众的功德,身上要有大众的恩惠。他在待人接物上不分地位,也无论富贵贫贱,都一律平等对待,每天登门拜访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特别是佛诞日、节假日的人数更多,每年的初一到十五,信众达到10万人之多。

本老常说,出家并不是为了求清静,出家人弘法是家务,利生是事业,要“下济三途苦”。空花佛事,时时要做;水月道场,处处要建。目的就是为了度化众生。本老最为拿手的是用扇子敲着信众的头加持:“发心、发心、发大心!发财、发财、发大财!”慈悲是僧人修持和弘法的方便法门。弘法寺目前已形成“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的全新弘法模式。

南国弘法 典型再塑

只要知道深圳弘法寺的人,就一定知道这里有一位百岁高僧。本老于此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大法义,让这里的百姓恒处智慧音里,吉祥云中。

弘法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成就而发展起来的,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好见证。近年来,弘法寺以道风建设为中心,以慈善和文化为两翼,构筑面向世界的弘法利生平台;以“人文佛教”为抓手,全面践行着“人间佛教”。这一切是与本老的付出分不开的。

仙湖植物园空灵而清静,弘法寺依然回响着悠扬的佛号钟声。炉烟夜静香犹热,灯火春深夜欲沉。说不尽的本老,也许多年之后,钟磬余响,会叙尽沧桑……

至诚祈愿本老:虚空有尽愿无尽,愿轮回转度世人。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教授 温金玉



   查看完整版